【正見網2011年09月21日】
東漢後期,桓、靈兩朝間(147―188年),主荒政謬,宦官專權,把整個天下搞得亂糟糟的。於是,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那些有血肉、有正義感的愛國志士,諸如李膺、陳蕃、杜密、劉淑、巴肅等人,都因反對宦官,被指為「黨人」而下獄致死。其他數百千人,亦因株連而被關被貶,禁錮終身,不得再出仕為官,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黨錮之禍」。在這場政治鬥爭中,范滂疾惡如仇,敢於彈劾那些禍國殃民的貪官、權豪,因而遭到宦官集團的殺害。然而,他的寧折不彎的精神,以及他母親的高貴品質,一直廣為後人傳誦,人們敬稱他們為「母子雙義」,而流芳後世。
范滂(137-169年),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偃城東南)人。他在少年時,常常勉勵自己要有高尚的節操。不久,他被舉孝廉,以清詔之職(三公府中的屬員),奉命察檢州郡地方行政,「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意謂要忠於職守,以改變天下的混亂局面。果然,他所到之處,貪官污吏望風而逃,他受到黎民百姓的熱烈歡迎。後來,范滂轉為太尉黃瓊的掾屬,並被派往各州,去搜集刺史、地方權貴的從政事跡。結果,范滂一下子就把刺史和地位與刺史相當的權貴二十多人的劣跡,奏劾上去。朝中尚書以為其中必然有私有弊。范滂說:「臣之所舉,自非叼穢奸暴,實乃深為民害之人。臣豈以污簡扎哉!……臣聞農夫去草,嘉穀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意謂:所舉皆有事在的貪婪之徒,如果是所舉不實,就把我殺頭示眾好了。
不久,范滂轉任汝南太守宗資的屬官功曹。他在任內,表彰和起用有特殊氣節的人,對於那些不仁不義或與宦官有勾連的人,統統排斥驅逐不用。當時,有個大宦官唐衡,要汝南太守宗資,任用李頌為吏。李頌本是范滂的外甥,但范滂知道李頌是個無恥之徒,便要宗資不聘用他。於是,南陽郡中,那些缺德少才的人,都聯合起來,對范滂群起而攻之,誣衊范滂樹立私黨――「范黨」,范滂並因此而被捕入獄。
范滂在獄中,仍十分同情那些被關押的體弱多病的「黨人」,經常為他們承受刑罰和苦楚。他還表示說:「身死之日,願埋滂於首陽山(今可南洛陽東北,為商朝遺臣伯夷、叔齊採薇餓死之處)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伯)夷、(叔)齊!」
他被釋放以後,便回到家鄉,侍奉老母。到了靈帝建寧二年(169年),宦官集團再次搜捕「黨人」,范滂十分危險。縣令郭揖,早就對范滂非常敬重,表示要與他一起逃亡。他不願牽累那位縣令和自己的母親,決定自投監獄。母親說:「汝今得與李(膺)、杜(密)齊名,死亦何恨!」范滂於是自己投官入獄,終於被殺,時年三十三歲。
《後漢書》的作者范曄認為,范滂的母親,是一位賢德婦人。他稱頌說:「(范滂)至於伏其死,而母歡其義,壯矣哉!」范曄又引用孔子的話說:「道之將廢也與?命也!」這位《後漢書》的作者,對范家母子雙義,表示了深切的尊敬和感嘆!
正是:
巍巍華夏,
紛紛人際,
忠奸並出,
是非演繹;
何去何從?
選由自己。
母子雙義,
壯如虹霓;
史冊留芳,
昭示正理:
向善除惡,
切勿猶疑!
(事據《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