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2月20日】
【原文】
四年,春,衛州吁弒桓公而立。公與宋公為會,將尋宿之盟。未及期,衛人來告亂。夏,公及宋公遇於清。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出奔鄭,鄭人慾納之。及衛州吁立,將?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宋人許之。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公問於眾仲曰:「衛州吁其成乎?」對曰:「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1)之也。夫州吁(2),阻兵(3)而安忍(4)。阻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5)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弒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左傳・隱公四年》)
【註解】
(1)治絲而棼:比喻行事不得要領,反而越做越糟。
(2)州吁:春秋衛國人,莊公之子,桓公之弟。桓公立十六年,州吁弒之而自立。吁,音同「虛」。
(3)阻兵:仗恃著強大的軍力。阻,依恃、依仗。
(4)安忍:安於行使殘忍之事。
(5)濟:成功、達到目的。
【故事闡述】
春秋時代,衛國公子州吁殺了自己的哥哥桓公想要自立為君。由於多數的大臣百姓不贊成他的行為,所以州吁打算出兵攻伐與衛國有世怨的鄭國,希望以此提高自己的威望。恰巧當時宋國殤公即位,鄭國收留了從宋國出奔的公子馮,並且想要以武力送他回國為君。州吁便藉此緣故,聯合宋、陳、蔡等國出兵攻打鄭國。但四國軍隊,連續打了五天都沒有辦法攻下鄭國,只好無功而返。魯隱公就此事問他的大夫眾仲:「你覺得州吁的計謀最後會得逞嗎?」眾仲回答:「我只聽過以德服人,沒聽過以戰亂為手段可以讓人誠服。就好像要整理絲線卻不先找出頭緒,只會讓情況愈來愈糟。州吁這個人仗著強大的武力進行殘忍的征伐,總有一天必定會落得親信叛離的下場。」後來,四國聯軍又再次出兵攻鄭,取得了勝利,但州吁並未因此而獲得百姓的愛戴,反而在不久後就被殺了。所以「眾叛親離」一語,被用來形容不得人心,處境孤立。
【討論】
(1)衛國公子州吁為麼要殺自己的哥哥?對於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殘忍行為,你有什麼看法?
(2)州吁最後真的如願繼承了王位嗎?眾仲是如何判斷州吁最後的下場?請你說說看。
【造句練習】
例:由於他的剛愎自用,最後終於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例:商紂王暴虐無道,所以眾叛親離,最後被迫走上自焚而死之途。
【課後時間】
填字改錯。
1眾判親( )>( )
2勝卷在( )> ( )
3( )竹難抒>( )
4錦言( )行>( )
5( )佩流離>( )
參考答案:
1眾判親( )>( 眾叛親離 )
2勝卷在( )>( 勝券在握 )
3( )竹難抒>( 罄竹難書 )
4錦言( )行>( 謹言慎行 )
5( )佩流離>( 顛沛流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