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124):墨哈譙笪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10月05日】

墨(ㄇㄛ?)。(Mò)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姜姓,以祖名為姓。根據《潛夫論》記載,「禹師墨如。」炎帝神農的後裔墨如見多識廣,是他的建議使大禹治水成功,大禹後來拜他為師。大禹的兒子夏啟建立了夏朝,之後便封墨如的兒子胎初為孤竹國的國君,而胎初便以父名為姓,人稱墨胎初,世代相傳姓墨。

2、出自於墨胎氏(擬為墨氏所改,見第一項),後來簡稱為墨氏。根據《通志.氏族略》記載,「本墨台氏,後改為墨氏。」夏朝時,夏禹封炎帝的後代於台(今遼寧省朝陽市),時稱為墨台氏,而後來簡化為墨氏。商朝,墨台氏的後代建立諸侯國孤竹國(今河北省盧龍縣南),國君是墨胎,墨胎有兩子,分別是伯夷和叔齊,他們因都想讓位給兄弟而出外流浪,後侍於周文王,但卻阻攔周朝伐商,後因恥於食亂臣之糧,餓死終南山。他們的賢名流傳於世,後代子孫便以墨字為姓。

【郡望】

梁郡:漢建梁國,治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南)。南朝宋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省碭山)。隋曾以宋州為梁郡,唐為睢陽郡。

【歷史人物】

墨子

墨子,名翟,戰時的宋國人,墨家的創始人,在宋國任大夫之職。他一方面研究經學典籍,勤於道家的修煉。他曾著有十篇文章,取名為《墨子》,世上學習它的人很多,墨子的學說崇尚致力於儉約,他的論點和儒家分歧很大。

一次,楚惠王派公輸班(魯班)製造雲梯,準備攻打宋國。墨子知道了,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國郢都來見公輸班,說:「北方有個人欺侮我,請你幫我殺了他。」公輸班不高興了。墨子說:「我可以送你很多金子。」公輸班說:「我奉行仁義,不隨便殺人。」墨子說:「楚國土地廣大有餘,人口稀薄不足,為什麼要用不足的人口,去奪得有餘的土地呢?宋國沒有得罪楚國,楚國為什麼要去攻打它呢?你奉行仁義,不殺那個欺侮我的人,卻幫助楚王去攻打無罪的宋國,這不就是隨便殺人嗎?」公輸班說:「你說的有道理,可是我已經答應楚王了。」墨子就請公輸班帶他去見楚王。

墨子見到了楚王,說:「有個人,不坐自己的好車,卻要去偷鄰居的破車;不穿自己的絲綢,卻要去偷鄰居的粗布;不吃自己的美食,卻要去偷鄰居的糟糠。這是個什麼樣的人呀?」楚王說:「這個人愛偷盜。」墨子說:「楚國方圓五千裡,宋國方圓五百裡;楚國富甲天下,宋國一無所有。攻打宋國,這和那個愛偷盜的人有什麼區別?」楚王說:「雖然這麼說,公輸班已經給我造了雲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國。」於是墨子請求和公輸班當場演示攻守戰陣,楚王同意了。墨子解下皮帶作城池,和公輸班各拿木片作器具,比試起來。開始時,墨子守城,公輸班換了九種攻法,都沒有成功;輪到公輸班守城,第三次就失敗了。公輸般放下了木片,墨子說:「我已經派了三百個弟子去幫助宋國守衛城池,他們每一個人都會我的守城辦法。」於是楚王決定不攻打宋國了。

哈(ㄏㄚˇ)。(Hǎ)

【歷史來源】

1、出自於蒙古族中有哈氏。蒙古族中哈姓並不少見,因此存在可能哈氏是在漢族氏與他們族人通婚氏引入漢族的。明時,海西有女真四部之一,他們多生活在遼寧省開原南哈達河邊,因此子孫們就以河名為姓氏,多為哈氏。根據《正字通》記載:「楊慎《希姓錄》有哈永森,今湖北有此姓。」

2、出自於回族中有哈氏。哈姓為回族十三姓之一,哈姓起源於中亞布哈拉王族。元代住平安路同知、中奉大夫、廣東宣慰使都元帥的哈散,任宣慰司副使的哈辛,便分別是北宋神宗年間進入中國的布哈拉王后裔賽典赤贍思丁的次子和孫子。 

【郡望】

長葛縣:春秋鄭長葛邑;秦置長社縣,屬潁川郡。隋開皇六年(586年)改為長葛縣,唐屬許州,至清末不變。民國初屬開封道,以後道撤,直屬省轄。建國後,一直屬許昌專區,1986年後為許昌市轄縣。

【歷史人物】

哈元生

哈元生(西元1681年~西元1738年),字天章,直隸河間瀛州鎮人,著名清朝將領。哈元生出身於行伍世家,其父哈應忭曾擔任湖廣武昌水師守備。哈元生幼時家境貧寒,稍長即參軍,征戰滇、黔、粵疆達三十多年。哈元生忠實的實施了鄂爾泰制定的「改土歸流」政策,屢建戰功。從守備、游擊、參將、副將、總兵,到擢升為貴州提督。清雍正十年召入京,蒙帝特恩,授軍機大臣。被雍正皇帝封為揚威將軍,被譽為「南疆兵馬大元帥」。哈元生相貌奇偉,聲若洪鐘,善騎射,勇力絕人,並精通軍事韜略,恩威並濟,智勇兼備,每遇強敵,身先士卒,曾三征烏蒙,殺賊數萬,四夷貼服。因此,深得皇帝賞識和部下的擁戴,被太后收為義子,授太子太保。哈元生去世後,河間有「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匾額。

哈元生把皇上所賜的金銀財寶,捐獻修建清真南大寺,周濟貧苦的同族人和同鄉,這種無私義舉,令人敬仰。因古州一案,哈元生被捕入京,經調查核實,初步弄清了事情的原委,獲得了皇上的恩敕,但被降職到新疆軍營效力。哈元生五十八歲時,英年早逝。哈元生歸葬於河間府城西門外,御賜祭葬。

譙(ㄑㄧㄠ?)。(Qiáo)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以國名為姓。根據《姓氏考略》記載,「周召公姬S]子盛封譙侯,子孫以地為氏。」譙姓是出自於周朝時周天子的姬姓王室,譙姓的始祖,是周朝初年與周公旦同負賢名的召公姬S],他有一個兒子叫盛,被封於譙(今四川省境內),盛於此建立譙國,並自號為譙候,子孫就以國名為姓。又根據李利《涉盛氏譜》記載,西周時,周召公姬S]之子盛,受封於譙,為侯爵,世稱譙侯,其後形成盛、譙二姓。

註:譙姓族人,大多在四川省,正與當初譙姓的起源地相符。

2、出自於曹姓,以封邑名為姓。根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記載,周文王第13子振嶧封曹,並且建立曹國,他的子孫世代為曹國的大夫,形成曹氏。而曹姓的大夫的封地於譙邑(今安徽省亳州市),於是後世子孫便以採食邑名作為姓。

【郡望】

1、巴郡:秦以巴國地置巴郡。東漢建安六年劉璋改巴郡為巴西,治閬中(今屬四川省閬中市)。另以江州(今重慶)為治所,置巴郡。南北朝後期為楚州,隋改渝州,又以渝州為巴郡。

2、譙郡:漢建安末置,治譙縣。隋唐為亳州譙郡(即現在的安徽省亳州)。

【歷史人物】

譙周

譙周(西元199年~西元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人,三國蜀漢學者。譙周的父親譙〔山並〕專門研究《尚書》,也通諸經和圖、緯等占驗術數之學,在益州頗有名氣,但是他不願為官,於是州府就假借師友的名義請他授業。而譙周幼年喪父,由於家貧,被寄養在舅父家。

成年後的譙周身長即有八尺,形貌樸素,誠懇而不修邊幅,沒有逞口舌之快的性格與能力,但內心卻思考敏捷,頗有見識。他師事「蜀之孔子」秦宓,傳承了秦宓的學說。譙周喜愛讀書,雖然經濟困難,卻不肯把精力放在治理家產方面,整日誦讀典籍,每有會意,就獨自開心發笑。經過多年苦讀,譙周成了博貫六經的大儒,寫得一手辭理淵通的文書信札。譙周頗通曉天文,但並不特別留意;而專心讀六經聖賢書的結果,譙周對諸子百家的文章並未盡覽。他著有《法訓》、《五經論》、《古史考》及書之屬百餘篇。

譙周曾經問學於杜瓊,杜瓊雖然學業精深,卻不研究天文。譙周問杜瓊為什麼,杜瓊回答:「想要明白這種術藝很難,必須要親自觀察,辨識天象的形貌顏色,不能夠輕信別人。清晨深夜非常艱苦地工作,然後才能熟知天象,卻又要擔憂泄漏出去,不如不知道,所以我並不修天文之學。」

譙周再問:「有個益州人叫周征君認為『當塗高』就是『魏』,它的喻義是什麼?」杜瓊回答說:「魏,是觀闕的名稱,正對著道路而很高大,聖人取其相類同而進行論說罷了。」又問譙周說:「難道還有什麼疑問嗎?譙周說:「我還沒有完全明白。」杜瓊又說:「古時候命名官職不稱『曹』,始從漢代以來,命名官職都稱『曹』,低級官員稱作『屬曹』,吏卒稱作『侍曹』,這大概是天意吧。」

笪(ㄉㄚ?)。(Dá)

【歷史來源】

1、根據《姓考》記載,「今建州,句容多此姓。」在史書中有關於笪字起源的記載,契丹族人稱日食為笪。相傳契丹人有在笪時出生的人,力大無窮,且常立功於契丹。後來契丹人奉其為神明下世,正如笪時一樣遮天閉日般的神奇。因此,若有後人因崇敬他而以笪為姓也不足為奇。笪氏主要居住在今福建省建甌縣,古稱為建州或建安。有古書說明,除建州多笪氏族人外,江蘇省句容縣也有笪氏族人。

2、出自於回族中有笪姓。回族中的笪姓,根據《通志.氏族略》,歸在以氏族不得其所系之本類。又根據《認祖歸宗-中國百家姓尋根》記載,「出處無可考。」這是一個出自少數民族的姓氏。在歷史上,有籍可查的為清初順治時回回進士、書畫家兼詩人笪重光。其人在當時不僅為四大書畫家之一,而且有「官御史,有直名」之譽稱(參見《中國名人大辭典》)。在清代中後期,在笪重光之孫笪立樞(乾隆五十七年舉人)、孫女笪妃,均為著名的畫家。笪姓回族現今分布不詳。

【郡望】

建安郡:今福建省建甌,東漢末分侯官縣置。孫吳分會稽郡置建安郡,以建安縣為治所。福建與浙江分治始此。以後建安郡漸縮小為今在福建省西北部。隋唐以閩州、建州為建安郡。

【歷史人物】

笪重光

笪重光(西元1623年~西元1692年),字在辛,句容(江蘇)人,號江上外史,亦稱郁岡掃葉道人。笪重光是順治九年(西元1652年)的進士,官拜御史。笪重光風骨稜稜,雖權貴亦憚之,後因為彈劾明珠,棄官歸鄉。他的最大成就卻是在書畫方面,他所畫的山水、蘭竹,以點染取勝,畫作有《仿元人山水》、《松溪清話圖》、《隔江秋色圖》、《柳陰釣船圖》等。笪重光的書法學習蘇軾、米芾二人,筆意超逸,與姜宸英、汪士滏、何悼,被稱為四大家。他的古文詞也很好,所著《書筏》、《書筌》,曲盡精微,備受後市的推崇。晚年居茅山學道,改名傳光,號逸叟,有印章文曰:「鐵瓮城西逸叟。」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