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07月27日】
無錫城中有個老地名,名叫“魚腥巷”,其由來和一個傳說相關。相傳在明朝,巷裡有個長春園,是無錫城裡一個俞姓尚書的私家花園。俞尚書在南京做官,平日裡長春園大門緊閉,很少有人出入。附近有個名叫黃理(字仲理)的書生,生得聰穎俊逸,為求功名,便借住於長春園裡,埋頭苦讀。說來也怪,每當月朗星稀的夜晚,秉燭夜讀的黃理總會看到窗外不遠處的池塘邊,有一個女子坐在池岸上,他心中不免奇怪。一天晚上,他想到功名未遂,心中不快,獨自喝了幾杯悶酒,醉眼朦朧中又見那女子臨池而坐,便走出書房,朝池邊走去,邊走邊喝道:“哪來大膽女子,如此不懂規矩,夜入私家花園,還不快快離去!”誰知那女子非但不走,卻款款起身,笑吟吟投向黃理的懷中。他躲閃不及,只得一把推開女子,好言勸其速歸。哪料這女子竟一副傾慕已久的樣子,反而笑著又將身子倚向他,還用手摸他的臉,騷擾不停久久不願離去。
這下惹怒了黃理,他氣憤非常,厭惡這女子行為不端竟作出這般輕浮之態。他借著酒勁抽出腰間佩刀,朝女子刺去,正中其面頰。只聽“啊呀”一聲,剎那間女子便跌下池塘。此時,他的酒勁已全被嚇醒了,忙呼叫家僮點起火把來救人,但尋遍池塘,卻不見那女子蹤影。第二天清早,他僱人把池塘的水抽干,只見池底臥著條金燦燦的大鯉魚,撈起一看,鰓邊一抹刀傷痕跡,鮮血猶在,但已經死去。
眾人驚詫之餘,才悟到:這原來是一條鯉魚精,要利用美色迷惑人害人。要是黃理當時動了非份之想,可能就被魚精給害了,幸虧黃理在酒後依然心懷聖賢之教導,是個真正的正人君子,而那魚精迷惑人的邪心不死依然還不肯退下,結果被上天借著酒醉後的黃理之手給除掉了。從此老百姓就稱這條小巷為魚精巷。
黃理後來考中了進士,官至給事中。因為此地曾出過魚精,所以俞尚書家的子孫後來便都搬遷到南門下塘去住了,長春園年久失修,漸漸荒蕪。再後來,由於巷口就是河碼頭,往來漁舟停泊於此,漁民與魚販整日在巷口作魚市交易,到處是魚蝦腥味。於是人們順口把魚精巷說成魚腥巷,以訛傳訛,魚腥巷的名稱就一直沿傳至今。
據清代周有壬《錫金考乘》記載,魚腥巷確曾有長春園並且真的為明代尚書俞溥所建。可見魚腥巷確曾有俞氏居此,並築有古園林。俞溥是明洪武年間人,累升戶部尚書。而且經查證黃理是俞溥的外孫,他借住在外祖父的園林中讀書也是合情合理之事。其除掉魚精之事很可能也是有事實依據的。其實歷史上的很多傳說都是真實的,只是目前的這一套西方科學的方法認識不到而已,人只有擺脫科學的局限才能真正的認識歷史,認識中國的古文化和我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