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于成龍當知縣,只有一鍋一碗(共八文)

辛棄名


【正見網2013年05月06日】

一、皇帝下令:一個越升,一個遠遣!

張映沙:張若瀛,字映沙,安徽桐城人。        
    
乾隆皇帝巡幸灤陽,當時有一個隨同皇上出巡的太監,到灤陽的民間,肇事生非,百姓怨苦。

當時,張映沙擔任熱河巡檢一職,他是文和相國的族子,為官正義。他對太監,好言好語的規勸,但那太監卻越加咆哮兇猛。於是,張映沙就叫隸卒們,把太監綁起來,立即加以棍棒責打。

直隸總督方恪敏,聽說後,大驚失色。立即上了一本,彈劾張映沙。

乾隆皇帝,察知了情況後,對身邊的大臣說:“如果不是太監肆意妄為,無法無天的話,張映沙他哪裡敢這樣做?那人(張映沙)歷來有良好的家教風範,我很讚賞他。”

於是,乾隆皇帝就降下特別旨令,一下子超越七級,提升張映沙為地方行政一級長官;而把那個太監,卻遠遣、貶送到邊疆去了。
 
二、趙君鄰辦事決捷,不許行私

趙君鄰:趙廷臣,字君鄰,漢軍鑲黃旗人,順治二年,以貢生為知縣,後又出任湖南兵備道,官至閩浙總督,加太子少保,諡號清獻。   
    
趙君鄰出任湖南兵備道時,常常點著蠟燭,處理公務文書,到三更半夜,早晨起來後,便將處理完的百十來件官書文函,一齊發出,不准他的下屬幕僚們徇私情、謀私利。下屬官吏,想循私舞弊,也沒有機會下手。

他平反冤獄時,立頓判決,毫不拖延。平時著意憐恤平民,就連行路之人,也對他的正直清廉,為之感嘆唏噓。

趙君鄰尤其嚴厲戒絕行賄之事,親友們連逢年過節的正常饋贈,也不敢送到他的家裡。
    
三、李鄴園奉法嚴正

李鄴園:李之芳,號鄴園,山東武定人。順治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諡號文襄。    
    
李鄴園出任兩浙總督時,沉著穩健,能統率大局。曾與滿洲的許多位將軍相約:如有犯了軍令、軍規的,一定要按法規治罪,使人們知道我們這些當官的,並不是縱容士兵、毒害老百姓之輩。民心穩定,軍法也就樹立了。諸位將軍,都接受、贊同了李公(李鄴園)的觀點。

有一次,滿洲兵犯了軍法,李公升堂,發出令箭,把犯罪的滿洲兵,綁縛至營帳,砍了頭。老百姓都歡呼雀躍。

李公坐船到了富陽,有一個士兵對賣菜的老百姓無理,發生爭執,李公立即鞭打了那個士兵。從此以後,滿族和漢族的官兵,都沒有敢不服從軍法的。

李公雖然用兵多年,但老百姓都不受騷擾,長年安居樂業。
    
四、于成龍當知縣,只有一鍋一碗

於北溟:于成龍,字北溟,號于山,順治時得中副榜貢生,出任羅城知縣。累官至直隸巡撫,兩江總督。有《于山奏牘政書》存世。   
    
于成龍以副榜貢生的身份,出任羅城縣知縣時,年紀已經45歲了。他在臨行時,給友人寫了一封書信說:“我這次出任羅城知縣,絕對沒有考慮自己的溫飽問題,我所恪守的是‘天理良心’四字而已。”

羅城是西南地區一個貧瘠的邊遠之處,官署衙門在草叢竹林裡面,以灌木插地來作門。老虎在大白天,也會出沒在公庭當中。

於公壘起土方,作為辦公案桌,在案桌旁,安置了土灶。於公只有一個鍋、一個吃飯的碗。

於公從容不迫地招呼官吏和老百姓,問苦問寒。人們都為於公的至誠心腸所感動,更加樂於親近他,並爭著交付田稅。

後來,於公以其卓越的政績,升任合州知府,羅城百姓擁上道路,歡呼,哭泣,為他送行,並一直送了數百裡路。

五、趙慎旃為政嚴厲

趙慎旃:趙申喬,字慎旃,康熙進士,累官至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撫、戶部尚書。諡號恭毅。有《趙恭毅剩稿》存世。
   
趙慎旃清廉剛正,人們不可能從他那裡謀取私利,他處理政務,嚴肅凌厲,揭露暗藏的奸人壞事,仿佛有如神助一般。

趙公名重天下,而湖南一帶的人,尤其稱頌趙公。吳三桂占據衡州時,老百姓苦於徵稅和徭役,趙公到任後,開始大力減少火耗稅額,免除徭役,老百姓的困苦才獲得解除。雖然是婦女兒童,沒有人不知道有趙撫院這個人的。一百多年來,趙公的盛名,在當地百姓的心目中,從來沒有減弱過。
    
六、兩官“只喝一杯水”!

衛慎之:衛立鼎,字慎之,康熙年間,出任廬龍縣知縣,後曾任福建知府,以清廉著稱。
    ¨
衛慎之出任廬龍縣知縣。廬龍地處南京、北京兩地的必經要道,驛使來來往往,衛公都親自經營辦理,從不發生騷擾百姓的事件。

刑部尚書魏敏果,巡察京都轄區時,到了廬龍縣。衛慎之在衙門裡,安排了一些飯菜,招待刑部尚書魏敏果,魏敏果不吃,只喝了一盅茶,他懷著肅敬之心,說:“我宿知衛縣令廉潔,他只喝廬龍百姓的一杯水。我也就只喝衛縣令的一杯水吧!”  

七、陳滄洲為官被誣陷,百姓送飯到監獄

陳滄洲:陳鵬年,字北溟,別字滄洲。康熙進土。曾任江寧知府。曾被總督阿山,誣劾下獄,事畢後,出任蘇州知府,累官至河道總督兼漕運總督。諡號恪勤。有《道榮堂文集》等存世。    

陳滄洲身材高大,虎項熊背,飄著美麗的長須,目光犀利,有如電光閃爍,心胸沉穩堅毅,並不因為榮辱、毀譽、生死,而摧動其固有的信念。

陳公慷慨激昂,把百姓沒有得到恩惠、自己沒有伸張正義之事,看作是恥辱。做官期間,清廉幹練,深得民心。當陳公被誣陷、撤職、考查審問時,老百姓聚集在一起,痛哭,號呼,有的人拿著醇酒和乾飯,送到監獄中,去給陳公吃。    
      
八、 百姓為楊公建“第一太守祠”

楊靜山,楊秘,字靜山,奉天正黃旗人。康熙時出任麗江知府,累官至四川巡撫、光祿寺少卿。      
    
楊靜山出任雲南麗江知府,麗江府本來是苗人的聚居地,剛剛歸入清朝的版圖,楊公就招用當地的官員,出任典史一職,任用當地頭領,充任鄉裡的行政首腦;並下令每人種一株榆樹,在每畝地裡開挖一條水溝,還制定了婚喪的制度,建立了學校。

一年後,歲熟的時候,麗江的風俗,發生了巨大變化。百姓歡呼雀躍!

老百姓為活著的楊公,建立了祠堂(即“生祠”),並署名為“第一太守祠”。

(以上均據易宗夔《新世說》)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