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03月15日】
一、王昭素德化一方
王昭素,宋朝酸棗(河南延津)人,學問淵博,常居家中,拒不做官。有超俗卓越的道德品行,為鄉人所稱道。
王昭素每次買東西,都依從賣主所要的價格,如數付錢,從來都不還價。商販們受到感化,互相勸告說:“王先生來買東西,我們都不要索取高價。”
王昭素修整住宅,將椽(讀船架屋頂木條)木堆積在門裡。
一天夜裡,有一個盜賊,前來撬門,想偷椽木。王昭素髮覺了,並不作聲,暗地裡將椽木,丟到門外,以方便小偷去拿。
盜賊甚感慚愧,悄然離去。從此以後,本鄉裡,不再出現盜賊。
後來,王昭素被宋太祖任用為國子博士。他在告老還鄉後,八十九歲去世。
(出自《儒林傳》、《歷史感應統紀》)
二、梁武帝愛民,德惠子孫
梁武帝斷酒禁肉,節儉愛民,即使在暗室中,也衣冠整齊;執行死刑的那一年,必先齋戒一個月,為死刑犯,祈天、流淚;他不興兵打仗,讓百姓休養生息,以天下為公。
梁武帝治國四十九年,享壽八十六歲。他的子孫,在唐代為官,有八人當了宰相。
(出自清代《安士全書》)
三、王曾“買”女
王曾,宋朝益都(山東昌樂)人,為人正直,心地仁慈。
宋真宗咸平年間,王曾前往京城應考,途中住宿到一家旅店。聽見附近有母女二人,哭聲悲切,於是探問鄰居,得知她們因欠官債四萬,一時無法償還,只得將女兒賣給商人。母女就要遠別,因此哀傷哭泣。
王曾憐憫她們處境淒涼,對那位母親說:“你的女兒可以賣給我, 我往來仕途,你們母女也可以常得一見。”她們母女二人,都同意了。
於是,王曾拿出銀錢,幫她們把銀錢退還給商人。然後,約定三天之後,王曾前來迎娶其女。
過了三天,母女倆左等右盼,始終不見王曾前來,便到旅店去打聽。
店主對她們說:“王曾已經離開這裡了。他留下話:請你們母女二人,不要等他,回家去吧!”
她們母女二人,這才知道:王曾原來是位有心相助的仁人君子。
王曾到達京都應考,禮部和殿試,都名列第一,後來官至宰相,封沂國公。
(出自《歷史感應統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