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故事:投錯了主人,喪失了性命!(共六文)

林靈


【正見網2013年10月18日】

一、子貢論禮數關乎人命

魯定公十五年正月,邾隱公來朝見。子貢在一旁,注意觀察兩位國君的舉動。邾隱公獻玉,仰頭高視;魯定公受玉,低頭下視。

事後,子貢說道:“從禮的角度來看,兩位國君,都有死亡的跡象。朝見之禮,是生死存亡的大體,應該左右周璇,進退俯仰,有一定的禮數。朝會、祭祀、死喪、戰爭等大禮,都要按這個禮數去觀察檢驗。現在是在正月裡朝會,而兩位國君的舉動,都不符合禮數。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們的內心,已經昏迷了。朝會是吉祥的事情,而禮數不合大體,這兩人,怎麼能長久呢?仰頭高視,是驕傲的表現;低頭下視,是衰敗的徵兆。驕傲,離禍亂不遠;衰敗,將有疾病發生。魯君為主人,他大概會先死吧。”

五月,魯定公死。

孔子說道:“事情,果然不幸被子貢說對了。這事,證明了子貢說話的正確呀!”

二、范雎有預見,避查成功

王稽辭別魏王而去,背地裡把范雎裝在車裡,拉到湖關。這時,遠遠望見有車馬從西而來,王稽告訴范雎說:“這是秦國宰相穰侯,帶領人馬東巡縣邑。”

范雎說:“我聽說,穰侯獨攬秦國大權,憎惡接納各諸侯國的來客,恐怕他要侮辱我,我暫且在車中藏起來。”

不一會兒,穰侯來到面前,慰勞王稽,趁便站在車傍問道:“關東國家有什麼變故?”

王稽答道:“沒有什麼變故。”

穰侯又問道:“你這次回朝,謁見國君,有沒有帶領諸侯國的客人,一同到來呀?帶這些人來沒有好處,不過白白地擾亂別人的國事罷了。”

王稽說;“我不敢這樣做。”穰侯就告辭而去。

范雎從車中出來,說:“穰侯是聰明的人,他對事物的反應,遲鈍了些。方才,他懷疑車中有人,忘記了查看,現在必定後悔了。”

於是,范雎下車,步行了幾裡地。

不久以後,穰侯果然命令隨騎,回來查看王稽的車中,是否藏有諸侯的客人,結果沒有查到,這才算罷休。

於是,范雎得以同王稽一起,進入秦國的都城咸陽。

三、姚崇和張說,死後仍鬥智

姚崇和張說,一同做朝中丞相,他們二人之間,互相懷恨很深。

姚崇病危,告訴他的幾個兒子說:“張丞相和我不和,可是他為人向來很奢侈,尤其愛好服飾玩器。我身死之後,他一定前來弔唁。你們把我平生所有服飾、玩器、寶物,都拿出來,陳列在帳前。張丞相如果連看也不看一眼,你們就別想活命了。如果他看這些東西,就挑些好的送給他。趁機請他為我寫篇神道碑文(評述死者姚崇的平生事跡)。你們拿到他寫好的文章之後,立刻就抄好。先準備好石碑,抄來文章,馬上刻碑,並把碑文交皇上過目。張丞相料事平時總比我慢,幾天之後,他必然後悔。如果他來索取碑文,就告訴他:碑文已交給皇上看過了,並且領他親自看一看刻好的石碑。”

姚崇已死,張說果然到姚府弔唁,一見到姚家陳列的服飾寶器,愛慕地看了三四遍。姚崇的兒子們,完全按照他們的父親教導的話,去做了。

等到張說的神道碑文寫出來,敘述姚崇的生平事跡,生動而詳細。時人稱為傑作。

過了幾天,張說果然派人來取稿本,說是文詞不夠周密,想要再刪改一番。

姚崇的兒子們領著來人,去看刻好的石碑。又告訴他:碑文已經呈給皇上看過了。

來人回去報告了張說,張說也很悔恨。拍著胸說:“死姚崇,能算計活張說!我今天才知道自己的才智,確實不如他。”

四、智者所以明哲保身也,豈可忽哉?

辛幼安(即辛棄疾)流落到江南,而豪俠之氣仍在。有一天,陳同甫(陳亮)前來造訪,附近有座小橋,陳同甫驅馬跳了三次,三次,馬都退了回去。陳同甫大怒,拔劍砍掉了馬頭,徒步而走。辛幼安正倚著樓窗,看見這種情形,大吃一驚,隨即派人出去訪問,而陳同甫已經來到門前。於是,兩人結成知己。

後來,過了幾十年,辛幼安做了淮揚一帶的軍事主帥,陳同甫還窮愁潦落,就到辛幼安的治所,去拜訪他。相互談論天下大事。

辛幼安酒喝多了,就陳述南北的形勢利害,南方併吞北方,可以如此如此;北方併吞南方,可以如此如此。杭州城不是帝王的居處,如果敵人占據了山頭,天下發不來援兵,掘開西湖口,滿城的人都會變成魚鱉。

喝完酒以後,兩人一同在書房過夜。夜間,陳同甫想到辛幼安平時鄭重少言,這次,因為喝酒而失言,如果酒醒省悟過去,必然要殺我滅口。

想到這裡,陳同甫就在半夜裡,盜了辛幼安的駿馬逃走了。辛幼安醒來以後,大驚。

後來,陳同甫寫信給辛幼安,信中稍微透露了他的想法,並請求辛幼安原諒他。還提出請求借給他十萬緡錢,接濟他的生活。辛幼安沒有責怪他,並把錢如數寄給了陳同甫。雙方友誼如初。

智者所以明哲保身也,豈可忽哉?

五、李泌請皇上堅信忠良,勿聽讒言

朝廷輿論,都說:韓滉乘皇帝聖駕在外之機,便聚集兵丁,修石頭城,暗裡包藏謀反之心。

皇帝聽後,起了疑心,就徵求李泌的意見。

李泌說:“韓滉為人,公正忠義,清貧廉潔。自從聖駕在外,韓滉貢獻不斷,況且鎮撫江東十五座州郡,盜賊不起,這都是韓滉的力量。他之所以要修石頭城,是因為看見中原戰亂,考慮到陛下將要南下,做為迎駕的準備罷了。這是做臣子的忠心,怎麼能反而當做罪過呢。韓滉性情剛正嚴厲,不依附權貴。所以不少人都詆毀他。希望陛下察明這件事,臣保證他沒有二心。”

皇上說:“眾人議論很多,上奏的章書如麻。你沒有聽說嗎?”

李泌答道:“我早聽說了。韓滉兒子韓皐,現在做考功員外郎,他現在不敢歸家看望父母,正是由街別人對他父親的誹謗太多的原故。”

皇帝說:“他的兒子尚且害怕到這般地步,你為甚麼不怕涉嫌,還要保他呢?”

李泌答道:“韓滉的用心,我太了解了。我願意上奏章,表白他沒有二心,請求皇上把我的奏章,宣示給中書省,讓朝中眾官都知道。”

皇帝說:“朕正要重用你。別人(指韓滉)是可以輕易擔保的嗎?你還是謹慎一些,不要違背大多數人的意見,朕恐你保不了韓滉,反使自己受到連累。”

李泌回到家裡,就寫了奏章,請求皇上允許自己用自己的百口之家,擔保韓滉。

過了幾天,皇帝對李泌說:“你竟然真上奏章了。朕已把你的奏章扣住未發。朕雖然能理解你和韓滉有親舊關係,但是你豈能不自己愛惜自己的身體呢?”

李泌答道:“臣哪肯私自袒護親舊而有負陛下?臣是考慮到韓滉實在是沒有二心。臣上奏章,是為朝廷著想,並不是為自身。”

皇帝問道:“你這樣做,怎麼能說是為朝廷著想呢?”

李泌答道:“現在天下發生旱災、蟲災,關中一鬥米值千錢,國家糧庫裡已經空了。可是江東豐收,糧食充足。希望陛下早日下發臣的奏章,解除眾人的疑惑,詔令韓皐歸江東探親,使韓滉感激朝廷,打消疑慮,迅速運來糧食。這難道不是為朝廷著想嗎?”

皇帝說:“朕現在全明白了!”隨即下發李泌的奏章,命令韓皐上書請求探親,當面賜給他緋衣一件,對韓皐說:“告訴你的父親,朝廷中有些流言,朕現在已經知道了其中的原因。請你父親不要顧慮,以免損傷君臣間的信任。”接著又告訴他關中缺糧,囑咐韓皐道:“和你的父親一起籌辦,早日把糧食運來為好。”

韓皐到達潤州見到父親,韓滉感激流涕。他當天親自到河口,發出糧食十萬斛,讓韓皐留家五天,就還朝。韓皐辭別母親,哭聲傳到外面,韓滉大怒,把兒子叫出來打鞭子。然後又親自把兒子送到江上。冒著風濤,催促、打發兒子還朝公幹。

不久,陳少游聽說韓滉進貢朝廷十萬斛糧食,自己也進貢二十萬斛。

皇帝對李泌說:“韓滉竟然能讓陳少游也進貢糧食嗎?”

李泌答道:“豈止是陳少游,各道之主事者,都將爭著效法韓滉,獻糧食呢。”

六、投錯了主人,喪失了性命!

東晉大將軍王敦,已經死了,他的哥哥王舍,想去投奔王舒。他的兒子王應,在旁邊勸他去投奔王彬。

王舍說:“大將軍平素與王彬的關係怎麼樣?你還想去投奔他!”

王應說:“正因為這樣,才應該投奔王彬呢。江州王彬,當別人強盛的時候,能夠堅持正直做人,不趨炎附勢。這不是一般人的見識所能比得上的。他看到別人衰敗的時候,必定產生慈悲同情之心。而荊州王舒,遇事循規蹈矩,哪能破格辦事呢?”

王舍不聽兒子的話,竟然去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舍父子倆,投進了江中,活活被淹死了。

王彬當初,聽說王應要來投奔他,暗地裡準備好了船隻,專門等待在江邊接應。可是,一直沒有等到王應,感到十分遺憾。

投靠主子,首先應該看準人。那種平素能夠堅持正直做人,不趨炎附勢的主子,才可靠!

(以上均據馮夢龍《智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