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教我寫文章:以德為重,放下對文筆的執著

日本大法弟子


【正見網2014年07月19日】

說實話,我曾經是個一提寫文章就要逃跑的人,因為誤解沒有優美的文筆,華麗的詞藻,是無法寫文章的,寫出來也會讓人笑話的。但是,我最後卻走了以平實的文風寫文章證實法和寫工商稿救人的路。並得到了世人的肯定。對寫文章經歷了從自卑,沒有自信到終於恍然大悟的過程。我今天終於明白,文章的根本實質在於以文字的形式記載對人做人有意義的言行、思想、故事以及關心救助民生的疾苦。

十幾年一路走來,有成功有失敗,最後發現,我的每一次成功都來自大法的指導,使我徹底的放下了對文筆的自卑和執著。擺脫了它對我的束縛。並清清楚楚理解了古人為何賦予了文章“文以載道”的根本內涵和位置。

我的三篇工商稿的故事

雖然對自身而言,如今成熟了很多,但是最讓我難忘的卻是剛開始寫工商稿的那段歲月,有三件事直到今天都刻骨銘心。最後一件則完全讓我對自己身為一個大法弟子感到自豪,我知道那是師父對我的鼓勵。也知道了為何我們大法弟子才是當今社會的主角和風流人物,是有足夠能力帶動常人走回正道的。

因為當時記者少,我被推上了這條路,跟著銷售同修去採訪。很有意思,我一開始寫的這幾篇印象深刻的工商稿都跟台灣有關係。第一個客戶是一家當時教流行社交舞和現代舞的舞廳女老闆,在人們看來,這是個文化層次較低的經營者。那時我雖然認為她最大的優點在於象對待家人一樣對待自己的職員,很有人情味,最能拉近與人的距離,讓人安心和放鬆。作為台灣人,她身上留有待人的傳統思想。雖然她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吃了很多苦,在家中從小照顧弟弟妹妹的經歷與思想,是她經營這家舞廳最光彩的地方,做人親切體貼。這些部分不僅能讓人對她的舞廳感到安心和放鬆,還能啟發人經營重在做人,應該重點突出。但是我由於第一次寫,明顯信心不足,雖然盡了全力,我還是為自己沒能極盡運用華美的舞姿描寫來給她添光加色感到不安。心中充滿猶豫,她會不會不高興。

結果她讀了稿件後沉思了好些時候,我感到非常不安。最後她終於開口,你們報社寫東西的角度跟以前我碰到的很不一樣,能感到很用心,我能感受到你們的心,不過有一點,語言也不象別家報社那樣華麗,不過很容易讓人看明白。我當時一聽,馬上急急的說,那我把語言再修改的更優美一些。她又看了看,肯定的說,不用了,也許是頭一次見到這樣的寫法,但是不需要改了。那時我遇到這件事,不知道這些反應是好是壞,心中依然沒有自信和肯定的認識,如今想來,都是我自己的執著帶來的。我們處處想到要啟發人的善念的想法和角度是完全正確的。那時因為緊張,總怕常人不滿意,非常看重表面的文筆,一時還想不起師父為了救人,大法書都用了最能讓人理解的現代白話文的語言來寫,還叮囑我們:“那麼也就要求學員的手抄本字跡要工整,叫文化不高的農民要看的懂,而且手抄本和印刷本同樣有法的威力。”(《法輪大法 精進要旨》- 手抄經文的處理)。只是知道大法啟發我要有救人道德的使命。

也許是師父看到了我的不安,之後不久安排給台灣觀光局寫報導,要整版介紹台灣,我被要求採訪局長,帶著不安和壓力。我學法時師父提到大唐文化,一下明白了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入手,台灣保留了中國從飲食到古建築和人文思想以及山水的映象,是縮影,是寶島,是個有特殊使命的地方,我一下清晰起來,知道怎樣寫台灣了,讀了所有手上和網上的資料,加上採訪的內容,我很快成文。我的語言還是原樣,但是這一次,我對語言的執著變淡,因為我的心就是要反映出台灣傳統的文化風貌。啟發人珍惜這塊美麗的寶島。果然,局長看後很吃驚,說,大紀元真是不得了,居然有這種才能,寫出這麼好的角度,太讓人驚嘆了。這一次我和銷售的同修非常興奮,她為了鼓勵我不要緊張不安,對語言從不執著,一心想著啟發人對傳統的再認識就行。我們思想統一,寫出了受到肯定的文章,悟到是師父對我們善心的鼓勵。同修對我說,你看,上次舞廳老闆的反應你不安,這次不會了吧,台灣觀光局局長,那可是個有文化的人,見過多少媒體,見過多少記者寫的文章,卻這樣稱讚你寫的文章,你還懷疑什麼。我從這件事明白了,這是師父在安慰我,只要我們心正,就會得到神的協助,給我們開路。

最後一件事,對我是更大的觸動,台灣觀光局為打開芒果銷路,要對日本介紹,於是召開記者招待會。我這次沒去,只是根據同修提供的網上官方材料,和我自己找到的補充材料,按照法理的要求,寫完後由同修帶去。結果,同修在會上讀完我們的想法,會後,很多記者圍過來,紛紛詢問這種角度是如何想出來的,可不可以教教他們。同修興奮的告訴我這些,我們對師父感激萬分,沒有師父的指導,我們如何知道文章應該走什麼方向?應該表現什麼?同修高興的跟我說,終於體會到,大法弟子真的是當今人類社會的主角和風流人物。我們只要走正自己的路,無論做什麼,常人將來都要跟著學的。

這三件事對我影響最大,我消除了對文筆的執著,後來更清晰的認識到,師父的法,就是我們寫文章的典範,只要能救了人,能讓人看得懂,能盡力而為就可以了。

古人教導我們以德為重,文以載道的根本原則

其實古人一直講“文以載道”,我們傳統的儒家經典,四書五經最重要,因為那是做人思想的基本綱要,而孔子的《論語》擺在儒學首位,但是,只要讀過《論語》二十篇,就會發現,基本上是弟子問孔子答這樣最簡單的記錄,根本沒有任何文采可言,但是孔子對如何以德治國,如何理解孝敬父母,如何理解君臣關係,如何理解禮儀,也就是做人以德為重的思想,雖然話語不多,都點到了實質,是儒家群經之思想基礎和根本。以後的書都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發揮,儘管後來者從《孟子》開始,寫得更豐富,故事更完整精彩,但是,思想本源都離不開孔子的基本思想。因此誰也取代不了《論語》的位置。

又比如五經中,《詩經》居首位,要說《詩經》在文學形式上多完美成熟,根本談不上,之所以擺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它記載了各地民風,民情,尤其風、雅、頌三部分,各國國風最能了解當時社會人們的思想和境遇,最有價值。再看《黃帝內經》是中國古代醫學的鼻祖,為黃帝問其老師一問一答的記錄,闡明人體健康與宇宙陰陽五行的協調平衡的關係的道理,不懂這些基本醫理,就不懂如何運用經絡穴位和草藥來使人體五臟六腑處於平衡的正常狀態。後世不管出了多少書,有多少流派,都跑不出讓身體陰陽五行處於平衡的調理,只不過具體達到這一目的的方法各有所長,寫的更詳盡罷了。

再看歷史上千古傳頌的文學作品,表達修道思想、仁義忠孝,濟世救民的作品永遠處於主流,而描寫兒女私情的,風花雪夜的,永遠處於邊緣的位置,所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人的作品,因為反映正確的人生哲理和對民生疾苦的深刻關注,被千古傳頌。這些就不一一列舉了。古人早就告訴我們,文章是要起到德化的教育作用的,內涵才是根本,文筆優美只能為更好的體現內涵時才用,如果刻意追求,則會適得其反,絕不可本末倒置。

雖然大家看神韻很感嘆音樂舞蹈方面的完美,但是往往忽略了歌詞的平實易懂(個人理解),我想這些也許就是師父對我們文章救人上的啟示和教導。我並非在否定文筆要優美,但是不可成為執著和刻意追求。

個人所悟,不足之處,請指正。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