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長陰消話冬至(六)

中華傳統節日系列講座——冬至節
童欣


【正見網2014年12月24日】

六、生命的教育——過個有意義的冬至節

冬至節陽長陰消,君子、善良的人,我們應該修德守德。

做君子滋陽。這個陽是什麼?這個陽是責任感,是胸懷,是恆心,是精進,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自強不息就是要有恆心,要精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剛健體現在咱們大家的責任感、使命感上,如果有這種責任感,就不會出現像夏侯勝那樣等死,有他的責任。還有這種胸懷,看的遠一點。恆心、精進,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那麼日月的運轉都在給我們展現他的責任感,我們在中秋節講的很多了。太陽、月亮不遲到、不早退,這不都有他的責任感嗎?都有他的胸懷,他的恆心,這就是陽剛的正的一面。

做君子還要正心養陰。陰就是把自己放在卑位,厚德載物體現的是感恩,感恩天地,感恩君主,感恩領導,感恩尊長。恭敬,把自己放低,謙卑,不狂妄。忍讓。這些都屬於陰,這個陰不是不好,是把自己放低,在下位。上邊體現的是主位,我們經常說主動,王上加一點是主。學生要主動勤學,將來工作一定主動弘揚傳統文化,不要等領導找你,你主動找領導。什麼叫主啊?責任感、胸懷、精進,都能看到這種增長。那麼對應的也要有這個陰,把自己放在卑位,就是低下的位置。所以大海把自己放在最低了,但是百川都往它那流。所以要感恩、恭敬、謙卑、忍讓,在名利上不要去爭,在道德上爭,上古之人爭於道德。

冬至節陽長陰消,我們還應該崇道順道。

首先是敬天帝。這個帝是上帝的帝,天帝的帝,天人合一,和諧自然,古人重天人合一,我們也要天人合一。天壇祈年殿那麼美好,那些古人為甚麼能造出天壇那樣的完美的傑作呢?敬能生慧,原來您可能沒體驗過,這個尊敬的敬,你就能生智慧,天人合一。敬天向善,你的智慧就能有,你的世界就會和諧自然,幸福美好。

其次是敬聖祖。聖是聖人,祖是祖先,做為人一定要敬聖人、敬祖先。增加我們的正氣,弘揚善良,順道。今天之所以社會這麼物質繁榮,表面的繁榮,其實一下就能坍塌,做「出淤泥而不染」的淨蓮,現在正是我們修養道德的大好時光,這個社會太缺德了,滿地都是德,正是我們去弘揚傳統文化的大好時光,我們沒有懈怠的權利。

最後,在冬至節到來之前,給老師或朋友們提一些小建議,希望您能快樂度過一個有意義、充滿傳統文化味道的冬至節。

冬至節我們要感恩天地,感受幸福。第一感恩天地,祭拜先祖。第二我們孝敬老人,可以全家團聚宴飲,親朋歡聚。冬至這天包點餃子,吃點紅豆飯,孝敬老人,全家一起團聚吃頓幸福感恩飯,或與親朋歡聚一下。

冬至節我們也要珍惜幸福,創造美好。冬至節就要到了,我們大家可以一起欣賞冬至節的詩,讓孩子們背背詩、唱唱歌、跳個舞蹈。還可以帶孩子進行藝術創作,可以作詩、對聯,創作舞蹈、音樂,創作美好的畫,感受生命的活力、美好。所以這裡邊咱們敬天敬老,創新、創作美好,我們都是在對孩子進行生命的教育,幸福的教育。

咱們再一起用幸福的聲音讀一遍冬至詩,讓祥和美好充滿整個世界:

冬至節
冬至冬至,天之生日。
天壇盛祭,天子親致。
冬至冬至,天之生日。
陽長陰消,天下大治。
冬至冬至,天之生日。
晝短夜長,君子靜之。
冬至冬至,天之生日。
數過九九,春來燕至。

這裡邊有很多的祝福和希望,如果您沒有時間給孩子詳細講冬至節,您就教他學學這首詩,可以簡單講一講,就貫穿了敬天、安心、君道長的問題。君道長也是我們內在道德的增長,物慾這方面的消減。我們道德增長,精神增長。在古代像伏羲、黃帝、周文王這樣的大聖人都認為精神是陽、實的,而把物質看作是陰的、虛的,今天的人顛倒了,把物質當做陽,張口就是「道德值多少錢一斤呢?」「看不見我就不相信」,他們不知道修養道德才是根本,認為金錢利益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就去放縱貪婪的慾望、魔性,拚命不擇手段的追求,捨本逐末,致使現代社會人人為敵,互相爭奪、傷害,亂象叢生,走向自我毀滅的邊緣,明顯的陰陽顛倒啊!現在我們大家一起,從內心中把這些歸正過來了,無比的幸福美好!

今天,我們大家能聽這樣的講座,從新找回中華正統文化敬天敬神,尊道貴德的美好境界,無比珍貴。希望大家,我們這些聖賢君子們,靜下心來,善待世界的一切,自然而然的,心靈就會有豐獲,美好就在其中。

美好的中華傳統節日——冬至節就講到這裡,希望您聽了能得到一些啟示,能有一些收穫。我們還是從君子的角度來看,我們講課都把大家當做聖賢君子。我們不一定成為高官顯貴,但是我們學習了中華正統文化,還在不斷的往周圍的人心裡發散著鮮花,您積了這麼大的德,你的兒孫會成為聖賢。尤其古人認為當官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自己和祖先都要積累大德的,所以我們不僅自己會幸福,兒孫都會有大福氣的。希望我們的孩子,我們教的學生,都知道敬天修己的重要,都知道做事先為別人著想,將來他們一定更會培育出許許多多的未來聖賢。

最後祝大家——全世界所有的聖賢君子、所有善良的人們,冬至節快樂!
謝謝大家!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科技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