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5年07月21日】
宋代人王旦,字子明,莘(今山東莘縣)人。他的祖上都在朝廷做官,父親王祐,官至兵部侍郎、尚書,是宋太祖、宋太宗時代的名臣,很有文名。王祐對兒孫們抱有厚望,曾親手在庭院中栽了三棵槐樹,指著樹說:“我的後代,必定會有位登三公者!”
王旦自幼好學,有文才,王祐很器重他,說:“這個孩子,將來恐怕能做到宰相。”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王旦考中進士,從此進入了仕途。他先後擔任平江縣令、右正言、知制誥、中書舍人等等,為官有治才,深得真宗賞識。一次上朝,王旦奏事後退下,宋真宗目送許久,讚嘆道:“幫我治理國家而至於天下太平者,必此人也!”
後來連連提升王旦,官至給事中、同知樞密院事。第二年,又以工部侍郎參知政事,再後來,便擔任宰相之職,達十二年之久。王旦辦事遵循成法,果斷有謀略,以至宋真宗對他十分信任,幾乎是言聽計從。朝中大臣,也對他也十分尊重,大臣們有什麼事,總是要先問問別人:“王丞相對這事情看法如何?”
王旦立朝,往往以寬厚待下。有一次,宮中發生火災,真宗十分可惜宮中的財寶被毀,王旦勸說道:“陛下富有天下,財寶不值得擔憂,應該擔憂的倒是賞罰不明,天災示警。”於是,王旦自行請求免職謝罪。真宗見他這樣說,便不再責怪別人,而下了罪己詔。後來查出並非天災。為此,官府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株連到一百多人。王旦又力勸真宗:不要加罪於人,說:“陛下已下罪己詔、朝中百官也都自行請罪。現在這樣處置(指追查責任),何以示信?再說,雖然火災是人為的,但又怎麼能肯定:這不是天意如此呢?”最後,到底是一個人也沒有處罰。僅此一例,就可看出王旦為官時的寬容大度。
王旦的大度,對其他朝臣,也是很好的教育。宋代名臣寇準,被罷樞密使職以後,他去見王旦,請求王旦設法讓他擔任宰相。王旦吃驚地說:“將相之職,怎麼可以私情求得呢?我從來不接受私下的請求。”一口氣就予以回絕了。
為此,寇準非常怨恨王旦。然而不久,寇準被任命為武勝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即宰相)。寇準入朝謝恩,對真宗說:“不是陛下了解我,我哪裡能有今天這樣!”
真宗告訴寇準:“這都是王旦推薦的結果。”寇準聽後十分慚愧,感嘆自己遠遠比不上王旦的襟懷寬廣!
王旦在朝有宰相氣度,在家中也完全一樣,其豁達大度,使家人深受教育。常時家居,從不見王旦露出怒容。平時在家中吃飯,如果飯菜不潔,他僅僅是不吃而已,從來不說什麼。家裡有人,想試一試他的肚量,有一次,故意在肉湯中放了一點黑灰。等到吃飯時,王旦只是吃飯,不喝肉湯。家裡人故意問他:“為甚麼不喝肉湯?”王旦說:“我忽然有點不想吃肉。”後來,家人又故意將飯弄黑。吃飯時,王旦看看飯,說:“我忽然有點不想吃飯,給我拿稀粥來喝。”仍然什麼也沒有說。
王旦的子女有一次向他訴苦說:“廚房裡的肉,總是被廚師、傭人等偷吃,所以經常弄得我們肉不夠吃!”王旦便問他們道:“你們一天大概要多少肉才夠吃呢?”眾人搶著回答道:“大概一斤就夠了,但現在我們一半給廚師、傭人吃掉了。”王旦聽後,不去怪罪廚師、傭人,卻吩咐說:“那麼從現在開始,一天給一斤半肉。”補足了子女們所缺的份量。廚師知道此事後,很慚愧。
王旦雖身為宰相,卻時時不忘以節儉治家,不准家人追求奢華。他的官職屢屢得到升遷,每當他升官,家人向他表示祝賀時,他總是立刻予以制止。王旦鄭重地對弟弟說:“當上這樣的官,我只覺得越加增添了我的憂懼,有什麼值得慶賀的呢?”
每當朝廷賞賜給他錢財,家裡人把它放置在廳堂上,他總是閉上眼睛不看,對家人嘆息說:“這是百姓的血汗啊!我哪裡需要這麼多?”
平時在家,只要偶然看到家裡人服飾華麗,他就會閉上眼睛不看,不悅地說:“我們家的門風,一向是清肅樸素的,現在竟到了這樣的地步!”所以,家裡人只要有一件衣服稍好一點,就一定會悄悄地換掉,免得王旦見了不高興。
有一次,一個人上門來,兜售一條王爺用的腰帶,上面飾滿珠寶,沉甸甸的,非常貴重。弟弟王旭,看這帶子很漂亮,想要為王旦買下來,拿給哥哥看。王旦叫他將腰帶系在腰上,然後問王旭道:“現在你看這條腰帶好嗎?”王旭答道:“系在腰上,我自己怎麼看得見?”王旦便說:“那麼自己佩著這麼個沉甸甸的東西,卻讓別人看了覺得好,這不是太累了嗎?”立即就還給了賣主,仍然一直用朝廷所賜的舊腰帶。
王旦平時不肯置田產、房屋,別人不解,他說:“子孫們應當各自設法自立,何必要置田產、房屋,這樣只能使他們互相爭財,以至做出不仁不義的事來。”
王旦住的宅第,過於簡陋。宋真宗想為他重新建造,王旦不肯,辭謝道:“這是我先人傳下來的房子,只不過是門有點壞,不必另置。”
他的子女婚嫁,從來不講究門當戶對,陪嫁、結婚之物,均十分樸素。
王旦在臨死之前,留下遺囑,諄諄告誡子弟道:“我們家,盛名清德,應當力求節儉樸素,保持淳厚的門風,不得過於奢侈。我死以後,不准厚葬,不准將金銀寶器之類,放在棺柩中。”他還親自在上給皇帝的奏章稿(臨死之前,他曾上奏章給朝廷,交代朝中之事)末尾加了四句話:“益懼多藏,況無所用。見欲散施,以息咎殃。”(意思是害怕家中多有錢財,何況也沒有什麼用處。如果有了錢財,也想散發施捨出去,以免遭來禍殃!)他的這篇奉章,實有委婉拒絕朝廷給以賞賜之意。
(《宋史•王旦傳》及《語林•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