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粗敘(四):生命運動形態

陸章


【正見網2016年02月22日】

七、生命運動形態

如果以人類角度能否觀察到有無生命形態為劃分標準的話,那麼宇宙可以分為物質世界和生命世界兩大領域。

生命領域的運動形式已具有生命和意識因素了,信息成為了最主要的研究對像,物質和能量退而成為信息的載體和通路。生命運動之間進行的主要是思維信息的傳遞與更新,是高層次的複雜運動形式。

從運動與靜止的角度上來觀察研究生命與物質,也只限於我們肉眼觀察到的表面空間裡,如果深入到微觀的粒子層面如分子、原子、電子、夸克等粒子層面的時候區別就蕩然無存了,在粒子層面裡生命體和物質體所呈現出來的都是高速的粒子旋轉和運動了。

從最低層次的機械運動、電磁運動、熱運動、化學運動、原子運動到高層的生命運動和思維運動所呈現的運動形式是無限多樣的,各種運動形式之間是可以相互作用,甚至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特定條件中當思維所產生的信息能夠自由地穿行在各種運動形式之間時必然使物質的質量、能量、信息基本構建因素出現變化和轉化,這是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待千萬年就已經存在了的各種修煉。當然,我們並不認可這種認識方法,因為這還是一種非常局限的認識方式。

如果說這世界是唯物的,那麼誰能告訴我們什麼是物質的終極呢?如果有人說這世界是唯心的,那麼誰能告訴我們什麼是精神的本質呢?人們只能夠膚淺地了解各種各樣的生命現象,卻無法對生命的本質進行有效實在的終極探索。

目前人們都只是在人類的感官和儀器的感知尺度內各自去建立了一些能夠自圓其說的理論而已。

現代科學的基石就是一些公理,所謂公理不過是一些未經證實卻被大家默認成立的規則而已。從這個角度說,現代科學就是一個建立假設中的空中樓閣,一群美麗的海市蜃樓。

就目前現代科技所能夠認識到的理論中,質量和能量是能夠互相轉化的。如果建立一套信息的控制系統,使能量也能被信息所控制。超越現有科學水平去推理一下,如果信息真的可以在某種特定系統中控制能量,能量和質量又是可能互相轉化的,那麼宇宙中的萬物不就是都可以被信息所控制的了嗎?信息又是思維所生成的,那麼在特定系統或者特定條件中的高層次的思維不就是可以控制宇宙萬物的嗎?

如果有生命能夠完美地掌握宇宙中各種運動形式裡的信息、能量、質量三大因素時,他不就是具有了傳說中大神通了嗎?當生命達到了這種完美如意的程度時這世界對他而言是唯心的呢?還是唯物的呢?這個問題還有價值嗎?

我們用肉眼觀察物質,加上僵化的唯物論觀點會覺得物質是很密實的,但這只是一種肉眼的感官所看到的表現形式而已,物質從微觀裡往下探索到一定的時候就是高能粒子的世界,並不存在我們肉眼觀察到的靜止堅實的表面物質存在狀態。

在肉眼觀察到的空間裡物質在沒有外力作用時是靜止不動的,這也是造成我們認為物質是沒有生命的主要依據之一。

肉眼給我們造成了物質只能夠展現低層的運動形式的虛幻認識。

當我們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空間時發現生命與生命之間,物質與物質之間是分離的,以靜態的方式存在著。

石頭放在山上或者木家具放在客廳裡,它們與周圍的環境之間會有一個空間的間隔,可是你往微觀看到了粒子層面時,世界將變成瀰漫一切粒子世界,肉眼所認識到的分隔在哪裡呢?

如果我們再追查下去直到無限小無限小的粒子接近空無時,空間的存在形式還能夠是我們肉眼感受到的狀態嗎?

八、人的認識絕不是宇宙真相

我們頭腦中的各種理論和觀念總是會把我們的思考維持在表面肉眼所觀察到空間中,看起來那些關於物質的各種科學觀念似乎總是能夠成立的。

現代科學對人類最大的一個貢獻是把我們所居住的充滿了生命的聲、色、香、味,充滿了愛恨情仇的情感和慾望,充滿了美術、音樂、建築、詩意、充滿了美、丑、強、弱,遍處展現出天意神恩,曾經天地人合一與無窮奧秘的多彩生命世界變成了一個冰冷、堅硬、無色、無聲的死寂世界,變成了一個可以量化的物質世界,變成了一個服從機械的運動規律可用數學來計算運動形式的世界,使人類精神生活從原來多彩的生命領域在不斷地向死寂的物質領域裡沒落。

世界被我們認識成什麼樣子是受到感官尺度的限制的。我們在物理中、在化學中、在生物等科技中、在各種藝術形式中、在哲學中、在宗教中、在人生的經驗中所傳遞和表達是人類集體和個人認識結果的集合。

比如那個月亮,天文學家告訴我們月亮是一個圍繞地球轉動的衛星,我們人能夠用眼睛看到月亮是因為月亮把陽光反射到我們眼睛裡了,這是天文學家向我們傳達了他們關於月亮的科學認識結果。

對月亮那個攝影藝術家又是如何認識的呢?攝影藝術家會拿來一張很漂亮的以月亮為主題的夜景拍攝照片,那麼這月亮的照片就是攝影家向我們傳達的藝術家所認識的結果。

中國古代老百姓又是如何認識月亮的呢?他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說,嫦娥就住在月亮上面呢。

我們人所居住的時空是用人體感官來觀測和感知的,加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傳統、不同的科學素養、不同的社會背景的差異,我們人類就對這個空間中的萬物形成了一些相對穩定的觀念和認識結果,這些對萬物的認識結果就留住在這一時期的人類的知識體系中形成了人們共有的集體意識,我們人類就把這些對萬物的認識結果等同了萬物本身來理解了世界。就像剛才說的攝影家拍攝的月亮的照片並不是月亮本身,那個月亮還在天上呢?是不是?但我們在理解中就把那張月亮照片完全等同了月亮的本體。

我們再引申說,就像那些無神者們,因為在他們觀念中的宇宙是沒有神存在的,那麼他們就堅持認為既然他們大腦觀念中理解的宇宙是無神的,所以宇宙就是無神的了。

反過來說那些有神論也是這樣的,許多有神論他們相信有神並不是因為他們能夠感知到或者真的能夠認識到神佛的存在,而是因為在他們的大腦中形成了一個宇宙是有神的這麼一個認識觀念,他們的根據就是他們的大腦中認識到的宇宙是有神的觀念,所以他們就認為宇宙就是有神存在的。

也就是我們人類就把自己對宇宙萬物的認識結果等同了宇宙的本身,可是這完全是錯的,無論是有神論者或者是無神論者,無論是唯物論者或者是唯心論者他們對宇宙萬物的認識結果是絕對不可以跟宇宙的真實劃等號的。

把今天人類所有的知識不管是唯物的,不管是唯心的,不管是宗教的,不管是科技的,不管是傳統的,不管是藝術的,不管是歷史的,不管是當今的全部集合起來形成一個總的知識體系,那離宇宙的真相還不知道有多遙遠呢?

事實上我們人真的是把我們對宇宙萬物的認識和看法等同了宇宙萬物本身,把我們各自的認識等同了真實的宇宙萬物的本體。

不足兩歲的孩子你把月亮指給他看他是不一定能夠理解月亮是什麼的,可是他也同樣看到了月亮了啊!可是一個天文學家在看月亮的時候他可能會告訴你月亮在什麼時間會發生月蝕。換上另外的人看月亮他仍然會有不同的認識結果。

世間的萬物只有當我們能夠理解和觀察到它的時候才會變得有意義,可是這又帶來另外的一個後果,我們會把這種認識當成了被觀察和認識到那個事物本體,我們就會對事物形成一個固定的看法和觀念,可是這種觀念的形成又是受制於我們人類的人體的感官的尺度的。

古代的時候聖人們就已經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了,盲人摸象的故事不就是這個意思嗎?每個認識者都充滿了真實感的對一個被認識的對像有了局部的了解,那麼每一個認識者便都把自己認識當成了那個被認識對像了,但那怎麼可能呢?每一個盲人都把自己對大象的認識當成了大象,而同樣的道理,這些科學也好,宗教中的人士也好都是把自己對宇宙萬物的認識當成了宇宙和萬物本身。

想要把常人對宇宙的認識觀念和宇宙本體划上一個等號,這是多麼瘋狂的想法啊!可真有不少人是這麼幹的,這才是真正的無知和愚蠢。

九、肉身的感官尺度

人體感官的尺度又叫感官閥限,人在感知外部世界時有百分之九十的信息是靠視覺感官提供的。

人的眼睛能看得見的就叫可見光,波長為3800~780納米的電磁振蕩就是可見光譜。這個範圍的光線進入眼睛時先進入到角膜,然後通過眼前房,再通過瞳孔進入晶狀體,最後通過玻璃體投射到視網膜來成像。

眼睛利用晶狀體來調節物體的遠近,晶狀體通過改變聚焦物體,變薄聚焦遠處物體和變厚聚焦近處物體,眼睛利用虹膜內肌肉的舒張和收縮改變瞳孔的大小來調節進入眼睛的光線量,眼睛基本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處理可見光而使人看到景象,可見光之外是肉眼看不到的。

人的耳朵能聽到的聲音是頻率為16~20000赫茲的聲波。低於16赫茲的振動是次聲波,高於20000赫茲的振動是超聲波,次聲波和超聲波都是人的耳朵不能聽見的。

當聲音刺激經過耳朵傳達到內耳柯蒂氏器內的毛細胞時,引起毛細胞興奮,毛細胞的興奮沿著聽神經傳達到腦的聽覺中樞,這就產生了聽覺。

音響是由聲波振動的幅度引起的心理量。聲波振動的幅度大,聲音聽起來就響,就是大聲,振動的幅度小,聲音聽起來就弱,就是小一些的聲音,人的音響的感受範圍是0~120分貝,120分貝以上的聲音引起的不再是聽覺而是壓痛覺。

人能夠品嘗的味覺的溫度在10~40 ℃之間,其中以30℃時味覺最為敏感,味覺與顏色的三原色相似也有四原味,即甜、酸、咸、苦,據較早期的生理學說稱所有的味覺都是由四原味混組而成的。

人體其它的感官也是一樣都有一個感官的尺度和閥限值,超過了這些尺度感官就不能夠感知了,這樣就造成了人只能局限在很小的範圍內來認識世界,更浩瀚無垠的宇宙對人體器官來說其實是隱蔽起來了的未知世界。

如果人類眼睛的觀察尺度能夠擴大到可以觀察分子那一粒子層面,那麼世界在我們的眼裡就不再是光滑的了,而是所有的分子象無數瀰漫的、運動的、有間隙的細沙組成的粒子世界了,世界將在我們眼裡將瀰漫成分子的鋪天蓋地的沙塵暴。

如果肉眼放大的倍數再大,大到能看清原子、電子的話,那麼我們看一個迎面走來的少女也會變成一襲可怕的巨大的粒子風暴鋪天蓋地而來,當然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情況並不是這麼真實可怕的情況,我們只能看到一個含羞的鄰家的少女,所以我們在談論鄰家的少女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去討論她成績好不好,她的父母是如何的喜愛她,而不需要去討論一股有生命的粒子風暴了。

如果我們眼睛可見光的尺度能夠擴大到紅外線、紫外線、X光等光譜,那麼我們眼中的世界將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了,那時我們還將具有透視能力。

如果我們人類耳朵的感知尺度能夠擴大到超聲波,那麼我們人類將可以象蝙蝠一樣可以靠聽覺探索世界了。

在上古時代人類的聖人和智者們就已經知道了人體的感官尺度是很有限的,老子說過:“大音稀聲”、“大象無形”。

蘇軾《題西林壁》還有一句詩詞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也是在講眼睛看物體是有尺度限制的道理,太大的物體就看不見了,太遠的物體也看不見了,太小的物體同樣看不見。

你再摸一下你放電腦的這張書桌,還能確定你所看到是真實不虛的嗎?電腦的螢幕也是使用許多細小的色光點來表現圖象的,顯示屏就是通過我們的肉眼縮放功能將這些色點綜合成像的。這種成像的原理又稱為色光三原色的加色法成像原理,人的眼睛通過各種看見光的波長來感受出無數的顏色,可見光譜中的大部分顏色都是可以由三種最基本的色光即紅(Red)、綠(Green)、 藍(Blue)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紅綠藍這三種基本色光就是目前公認的三原色光,這三種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同時達到一定的強度時,在眼中產生白色視覺,三種光的強度都為零時,就是我們視覺中感受到的黑色,加色法原理目前被廣泛應用在電視機、監視器等主動發光的工業產品中。

繪畫中有許多畫派裡也是運用小的色塊、細小的線條和細小的色點來刻畫要表現的物體的,你近看時就是一些色塊、色點或者是線條,稍隔遠一點看,我們的眼睛縮放功能就能把這些色彩單位點、線、色塊綜合成完整的圖像了,而這種成像原理又稱為三原色的減色法成像原理,在印刷、油漆、列印、繪畫等靠特定的介質表面的反射光線而使肉眼產生的色彩,就是光源中被顏料吸收後所剩餘的部分光線形成色彩,所以這種成色的原理叫做減色法原理。

減色法原理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在減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就是我們平常熟悉的青(Cyan)、品紅(Magenta)和黃(Yellow),有時候在一些舊制的教科書裡也稱為紅、黃、藍三原色。我們的肉眼也同時是運用這種能夠放大和縮小物體的功能來產生視覺的成像原理而把我們這個空間中細小的細胞、分子等微粒看成了這個樣子的。

如果我們能夠極大範圍地打破和擴大這個感官的尺度,那麼我們就有可能發現物質也是有思維的了。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