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2年12月18日】
公元1882年,一些學者和精神團體的主要成員在英國倫敦成立了世界性的「心靈研究協會」(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其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調查、披露或者記實性地描述那些表明人死之後尚有生命存在的現象。
在1882到1930年間,該協會在法國、義大利等國的研究者發現了一些個人回憶往世生平的案例,其中有些經過了長期調查印證,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種根據個人回憶往世生平,再經研究者調查、印證的方法,是一種「傳統方法」;另一類研究方法要用到催眠療法。法國最有名的特異現象研究者之一戴・羅沙(Col. Albert de Rochas),首次系統地運用催眠法把研究對像帶回到往世的記憶中,並發現,那怕催眠對像對輪迴轉世毫無興趣,他們仍然能記起往世的生平。他在1905年的文章中總結了自己的發現。
1956年,莫雷・伯恩斯坦(Morey Bernstein)的名著《搜尋布萊蒂・墨菲》(The Search for Bridey Murphy)出版了。此書以作者自己所做的一個催眠案例,把美國以至世界的廣大讀者和研究者帶入輪迴轉世的概念和催眠回歸療法扭結的巨大旋渦中,為西方現代輪迴轉世的科學研究吹響了進軍號,為行將到來的輪迴研究的高潮築起一座寬廣的舞台。
1960年,美國維吉尼亞大學著名精神病學家伊安・史蒂文森(Ian Stevenson)教授在美國心靈研究協會的雜誌上發表了令人大開眼界的獲獎文章「往世回憶的證據」。此文被譽為現代西方輪迴研究的序幕。從此以後,史蒂文森教授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輪迴轉世的研究中。在迄今為止的四十多年中,他已經從世界各地收集到2600個案例,發表了十本專著和幾十篇學術論文,其中許多被研究者引為經典。他使用傳統方法做研究,但任一類型的研究者都會引用他的著作和文章,特別是《二十案例示輪迴》(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和《記得前世的兒童》(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他以嚴肅的態度、嚴謹的作風和突出的學術地位贏得了整個社會對輪迴轉世研究的前所未有的尊重。
催眠回歸(Hypnotic Regression)方法正式被學者廣泛用於輪迴研究始於1967年凱爾塞(Denys Kelsey)和其妻格蘭特(Joan Grant)合著的《多生多世》(Many Lifetimes)一書。著名的治療學家凱爾塞是英國皇家醫學院成員,他和具有卓越超常能力的妻子從不同角度密切合作,共同奠定了使用催眠回歸研究輪迴轉世的基礎。後來的「往世療法」(Past-life Therapy)包含了催眠回歸中使用輪迴概念的那一部份以及另一部份不使用催眠術、只用輪迴概念的治療方法。
在比較受人注目的研究者中,瓦姆巴赫博士(Helen Wambach)不是每次催眠一個人,而是對一個講習班的幾十個人同時催眠,從積累起來的大量資料中總結規律,抽出與轉世概念有關的某些結論;內瑟頓博士(Morris Netherton) 在《往世療法》(Past Lives Therapy)書中介紹了不涉及催眠術的方法,強調使用病人自述中反覆出現的關鍵性詞句;法沃爾博士(Edith Fiore)在自己的病案中細分出與轉世有關的「附體」案例,並發展出一套妥善處理附體的治療方法;羅戈(D. Scott Rogo)對1985年以前的西方輪迴轉世研究作了一個綜合性的評述,以嚴厲而客觀的態度和深入細緻的觀察,指出了研究者和反對者之間某些爭論的本質;魏頓博士(Joel Whitton)比較早注意到中陰期生命現象以及不學自會的外語能力的重要性並作了這兩方面的研究;伍爾傑博士(Roger J. Woolger) 學術興趣廣泛,特別在榮格(Carl G. Jung) 心理學方面有深厚基礎,對轉世的研究有一套理論與實踐並重的思想方法。
此文限於篇幅,只能列舉轉世研究中成果卓著、受到普遍肯定的少數研究者的名字。排列次序基本按出書的年代,時間到上一世紀末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