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 煉鋼

譚夢溪


【正見網2003年02月14日】

編者的話:現在的人都認為現代科學很發達,是古人難以想像的。但從宋朝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中記載的宋朝以前在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生物學、醫藥學、考古、語言、史學、文學、音樂、繪畫以及財政、經濟等等的發現和成就來看,事實並非如此。通過介紹《夢溪筆談》,我們與讀者分享中國古代科學的成就。


關於灌鋼的技術,南北朝南齊、梁時期的醫學家兼煉丹家陶弘景(約452-536年)曾有過記述:「鋼鐵是雜煉生遛作刀鐮者,生指生鐵,遛指熟鐵,這就是灌鋼。北齊的道士纂母懷文也是較早的灌鋼的實踐者之一。據說他「造宿鐵刀,其法燒生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鋼」。

南北朝發明的這一灌鋼技術,在宋朝已成為主要的煉鋼方法之一。這在《夢溪筆談》中有詳盡的描述,沈括將它比做洗麵筋,非常形像。

現在世上的鋼鐵,是將熟鐵條屈曲地盤繞著,把生鐵塊嵌在盤繞著的熟鐵條之間,用泥把爐密封起來燒煉,待煉成後再加鍛打,將它們鍛鍊在一起,稱為「團鋼」,也叫「灌鋼」。這其實是假鋼,靠的是生鐵的硬度,再煉二三次,生鐵就煉熟了,就成了軟鐵了。天下人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對,是因為不知道什麼是真鋼。我曾到過磁州的鍛坊,在那兒觀察煉鐵過程,才知道什麼是真鋼。鐵中的鋼,就像面中的筋,軟面不斷淘洗,麵筋才顯現出來。煉鋼是一樣的道理,用精鐵,鍛鍊百多次,每鍛鍊一次後,稱重都會輕一些,直到鍛鍊到重量不再減了,就是純鋼了,再怎麼煉重量也不會減了。鋼是鐵中精純的部份,顏色乾淨明朗,打磨光後,顯青黑色,和一般的鐵很不同。也有的鐵煉光了也不見鋼,這取決於鐵的產地了。


〖原文〗《夢溪筆談》(卷三 辨證一):「世間鍛鐵所謂鋼鐵者,用柔鐵屈盤之,乃以生鐵陷其間,泥封煉之,鍛令相入,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此乃偽鋼耳,暫假生鐵以為堅,二三煉則生鐵自熟,仍是柔鐵。然而天下莫以為非者,蓋未識真鋼耳。余出使,至磁州鍛坊,觀煉鐵,方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濯盡柔面,則麵筋乃見。煉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餘火,每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鍊不耗矣。此乃鐵之精純者,其色清明,磨瑩之,則黯黯然青且黑,與常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者,皆系地之所產。 」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