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學道德課:以待己之心待人

劉如


【正見網2017年06月14日】

這是女兒班級的一堂小學三年級的道德公開課,主講「人要學會理解和表達人的各種感受和心情」。我進入教室,站在後邊,看見老師在黑板寫下主講的課題,心想,要懂得人的感受?孩子這麼小,該如何講解?這與道德有何關係?

莫忘倍受父母珍愛的感受

老師講課前,首先把課題寫在黑板:要懂得理解人的各種感受和心情。然後轉過身來。本以為老師要解釋這個概念,何為感受,人都有何種心情存在,目的是什麼?但是,老師並未解釋課題,而是笑著問孩子們,你們都幫助過朋友嗎?誰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幫助朋友呢?

有的孩子說,朋友摔倒了,扶起來,有的說,朋友哭了,安慰他,老師於是把幫助扶助等詞語寫到黑板,繼續說道,對啊,幫助,扶助,最形像的就是有人摔倒了,幫助他,扶他起來,或者眼看就要倒下,在後邊支撐他一下,防止他倒下,這個很好理解,最難的是安慰別人,解決別人的困難和煩惱。因為這是心理上的,看不見。但是也是最需要的。

孩子們個個露出了為難的表情,這看不見的人的感受,如何去理解呢?老師又問道,大家是不是很在意自己的感受呢?是不是很重視自己的感受呢?希不希望被人珍惜,被人好好對待呢?孩子們有的點頭?有的則開玩笑說,自己沒感覺。

老師於是反問,請問大家,從你出生到現在,如果沒有父母的養育,天天給你做飯,洗衣服,幫你收拾整理,有病時照顧你,你們自己就能安然長大?不依靠著父母的幫助,就能健康安全地長大?遇到麻煩,難道不是父母幫助解決嗎?誰也不敢說自己一個人就能活下來吧。想想看,是不是每個人都被父母疼惜著長大?如果父母不管你,不珍惜你,會不會很失落,很傷心呢?估計大家都明白被父母疼愛,重視,被好好對待是什麼感受吧。

孩子們都笑了,因為這是他們天天都能感受到的最熟悉的生活。自己在家期待父母的關愛重視,也得到了這些。當然能馬上明白和理解,老師說的是對的。

聽到這裡,我開始意識到,老師想告訴學生:之所以要懂得人的感受和心情,是因為不懂人心不能助人,也無法自助。在家受助於父母,在外,受助於別人,無人相助,誰都無法獨活在世上。一個人如果懂得自己的心,就會懂得別人的心,如果自己需要別人好好對待,希望別人理解自己,幫助自己,就要懂得以待己之心待人。所以老師才從孩子自己在家中受到的待遇,來講這個道德的主題——為何要好好對待別人,為何要了解人心。

老師說,自己希望受到重視、尊重、安慰,在心靈上獲得支持,有困難希望別人伸出援手,就要認真對待別人的感受,時刻體察別人的心情。

學好國語 能更好整理人的心情

為了讓孩子重視人的感受,理解人的心情,老師發給大家一張印著各種詞語的紙張,讓大家挑出哪些詞語是描述人的心情和感受的。

等大家寫完,交上去後,老師講解:傷心、難過、鬱悶、憤怒、討厭、高興、快樂,等等,都是常見的心理感受,大家基本判斷正確,而巧克力、山、聽音樂,等等詞語是事物的名稱和表達做了一件事,不是對心情的描述,說明大家能明白人的這些心理。

但是,為什麼要學習這些詞語呢?老師說:很多時候,當著大家的面,或者第一次遇到某件事,人的真實感受,不一定會表現出來, 或者能馬上明白過來,那麼,只有自己擅長用語言表達出來,別人才能真正明白你的心,才能幫助自己。也才能更好地幫助別人。所以我們大家也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學會用語言描述出來,不斷地整理自己的心,也不斷地聽讀別人的感受,就會漸漸明白和體察出各種包括自己在內的、一時不能體察的、不同境遇下的心情。這就是為何要學好語言,學好國語,多閱讀文章和各種文學作品。

這一切,為的是能好好交流,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成為一個對別人有所幫助,能體諒人,尊重人,善解人意,受歡迎的人。

整堂課到此結束。

這堂道德課,能站在孩子的生活的角度,從家庭受助於父母,才能長大成人的道理,讓孩子們非常自然地就理解了老師為何要他們學會理解人的各種感受和心情。懂得人需要被人重視、尊重和珍惜,才能更好地幫助別人,也才能更好地幫助自己,從而立足於社會。

不僅如此,老師最後,還非常自然地不失時機地,讓孩子懂得了學好國語、熟練表達所思所想的重要性。看得出來,國語與道德,在日本學校教育中相輔相成。也看得出來,啟發式教育,不斷設問,讓孩子自己思考,慢慢引導,最後得出自然合理結論的做法,非常容易讓人接受。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