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莫莫觀音堂傳說的理解

陸文


【正見網2018年04月15日】

蘇州西園寺有一個「莫莫觀音堂」,據說是范仲淹拿出自己的俸祿興建的,為何如此,有一個傳說。

宋代名臣范仲淹的母親去世後,在三七的時候,也就是去世後二十一天的時候,忽然夢見母親對他說:自己在陰間被泰山府君羈押,因為一些業力而受懲罰,希望能請僧人為她念《金剛經》,否則就有可能被判罰入地獄。

范仲淹哭著醒來,很相信這個夢,立刻就請出家人來念經做法事。六天後,他突然夢見去世的母親對他說:因為你的至誠,使得白衣大士就是觀音菩薩來念了半部經,我已經脫離陰間的苦楚,生天去了。當法事做完感謝這些僧人時,范仲淹想起這個夢,便問誰念了半部經,眾僧都不太高興了,紛紛說:我們都是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反覆念的,沒人只念半部的。

這時旁邊一僧人說:昨天眾人誦經,我抽空在邊上站立,跟著默默看經學法,剛看一半,您來上香,我便回廚房做事去了。范仲淹一聽,和夢境相吻合,悟到這位僧人就是菩薩,立刻下拜。此僧搖頭說:莫、莫,就是不要如此之意,隨後騰空離去,眾人見此神跡,驚訝無比,范仲淹告訴大家緣由,拿出自己的俸祿興建了一個佛殿,取名「莫莫觀音堂」,以紀念此事。

這個故事,當今一些人宣傳佛教的時候還在引用,但有人也說了:他私下和某當今廟裡的大和尚談話,大和尚卻說不相信這個故事,不理解廚房裡打雜做事的僧人怎麼會是菩薩。

但這個故事我相信,也能理解,因為我是法輪功信仰者。法輪功也叫法輪大法,是佛家上乘修煉大法,信奉真、善、忍的最根本原則,直指人心,讓人修心向善,在社會上做好人,明確修煉心性是修煉的關鍵。

師父在大法經書《轉法輪》〈第七講〉中明示:「修成修不成都得憑著那顆心去修的,都是一樣的,差一點都不行。可是那個燒火做飯的小和尚,他並不一定是小根基之人。小和尚越吃苦越容易開功,那大和尚越享受越不容易開功,因為這有個業力轉化問題。小和尚老是又苦又累的,還業就快,開悟就快,說不定有一天他一下開功了。」

師父在大法經書《各地講法一》〈北京國際交流會講法〉中說:「大家都知道有觀音菩薩吧,歷史上就有不同的記載。比如有叫南海觀音菩薩,妙莊王的女兒修成觀音菩薩,還有印度的雙馬童子修成了觀世音菩薩等等等等,都是真的,只不過不是同一個生命。「觀音菩薩」是莊嚴、殊勝、大慈悲覺者的原始形像和不變的慈悲名號。每一次有一個觀音菩薩修上來的時候,她就要開始從地上選一個她將來自己的接班人,幫其人修的和她自己一模一樣的慈悲,也那麼高的層次,也那麼大的威德,也能吃那麼大的苦,能夠有那麼大的威力。那人圓滿時她就度她上來接替她。每個佛、道、神都是這樣。」

明白了法輪功中的法理,過去許多不明白的事情,也都知道了。回頭再看莫莫觀音堂的傳說,我理解,這位在廚房中忙碌辛苦的僧人,在寺廟裡雖然職位低下,可他卻也因此修成了觀音菩薩。也從中可知,修煉的果位高低,與他在寺廟裡、在社會上,或是任何人的群體中的地位高低無關。

資料來源:《觀音菩薩本跡感應頌》

原文如下:宋范仲淹,母亡三七,夢泣告曰,我以業為泰山府君所羈,受罰不堪,乞誦金剛經一藏救拔,幸勿遲疑。倘母一入地獄,永不得超生矣。公哭醒,即延僧諷誦,至六夜,夢母曰,緣兒至誠,感白衣大士降凡,持經半卷,我得生天,宜厚贈叩酬大士。公於圓滿日,謝眾僧,因問誦經半卷者誰。眾失色答雲,所誦經一字不遺,豈有隻持半卷之事。旁一僧雲,昨眾誦經,山僧倚立默看,至半卷,公來拈香,便歸廚作務,承問,以直對。公下拜,僧言莫莫,騰空不見,因創莫莫堂以志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