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道德與智慧(二十四)(數文)

陸善


【正見網2018年11月03日】

一、陳平智駁漢文帝

漢文帝劉恆 即位那年,漢高祖劉邦,留下的股肱之臣陳平和周勃,出任左、右丞相。漢文帝頗賞識這兩位對西漢王朝忠心耿耿的大臣。

有一次,文帝臨朝,笑問右丞相周勃:「周愛卿,你是先帝託孤之臣。你可知,漢朝天下,一年要判多少案件?」周勃心裡一慌,忙低聲答道:「臣直話相告,實是不知。」
    
文帝略皺皺眉,再問一句:「那,愛卿可知道天下一年錢幣和糧食要進進出出多少?」周勃支支吾吾,終於不好意思地搖搖頭。

文帝心中大為不快。頓一頓,轉過臉,問左丞相陳平:「陳愛卿,先帝在時,常誇你神機妙算,聰明過人。那兩筆帳,你可知道?」
    
陳平利索地發話:「陛下,恕臣直言。陛下要知道判刑的大事,請只管問廷尉,陛下要打聽錢幣糧食的大事,請只管問治粟內史。」    

文帝聽罷,心中肝火大旺,馬上拉下臉:「陳愛卿真是高見!既然各自有主官的官員,要你這位丞相干什麼?」
    
陳平忙搶步走出大臣行列,深施一禮,然後高聲回答:「陛下,請恕臣直言之過。為臣的再鬥膽進一言,做宰相的,對上要輔佐天子料理國家大事,順應四季,考慮各種大事;對外要威服、撫顧外邦和各路諸侯;對內要讓民心歸附,親如一家,使卿大夫們各司其職。」    
    
聽罷此言,漢文帝手撫龍椅,低頭沉思。這陳平不僅機智、擅長辭令,更深悟從政要訣——總理大政,把握關鍵。想到這兒,漢文帝讚不絕口:「愛卿一番高見,真讓孤家茅塞頓開。有道理,太有道理啦。」接著,他轉過臉問周勃:「周愛卿,你說呢?」
    
周勃慚愧得低下了頭,心中自嘆不如。
    
不久,周勃稱病辭相。丞相一職,由陳平一人擔任。

當官第一要明白當什麼官,做什麼事?不可無所事事;第二當官要敢於擔當,要善於擔當。

(如今的老百姓講:中共官員,不是善於、敢於擔當,而是善於嫖娼,敢於貪贓!)    

二、馮唐妙語救魏尚

雲中太守魏尚,鎮守邊疆,屢建奇功,在朝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可是,在一次向漢文帝報請戰功時,他因為誤差六顆敵軍的頭顱,被漢文帝捉拿下獄。不久,南北邊塞,頻頻出事,軍情緊急。

當時,有個老郎官叫馮唐,對魏尚遭到如此不公正的處罰,心中不服。他一心想救出魏尚,苦於沒有機會接近漢文帝。

有一天,漢文帝乘著漂亮的宮車,在京城裡漫遊,路過郎署的時候,看見有個老人在迎接他,一問知道他是馮唐,兩人熱乎地說起話來。

漢文帝在閒聊中,知道馮唐的祖先是趙國人,就誇獎起歷史上的趙將李齊如何勇敢。馮唐認為,李齊的驍勇,還比不上廉頗、李牧。文帝嘆了一口氣,說:「現在匈奴逞強,屢犯邊塞,如果廉頗、李牧尚在,我以他倆為將,還怕匈奴嗎?
    
馮唐見來了機會,趕快想要為魏尚說幾句公正話,於是大聲說道:「陛下就是得了廉頗、李牧,也不一定就會重用他們……」
    
魏尚的名字未提到,漢文帝就氣呼呼地起身回宮。馮唐感到很沮喪,魏尚救不出來,自己的厄運,卻要降臨了。
    
不一會兒,宮中派來一個侍臣,把馮唐帶去了。漢文帝和顏悅色地說:「剛才聽了你說的話,我一時生氣回了宮,這是我的不對。不過,你也得說說,我為什麼就一定不能重用廉頗和李牧呢?」
    
馮唐剛被帶進宮殿的時候,是準備受漢文帝處罰的,現在見皇上那副誠心誠意的樣子,一顆懸著的心,就放了下來。

他回答說:「我聽說:古時候賢明的君王,派遣將帥出征,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親自為將帥備車,並授權給將帥,在行軍作戰中,對軍功的獎勵和處罰,都由將帥們去決定,再向君王報告。就是以前趙國的李牧,在鎮守邊塞的時候,趙王命令規定:邊關的租稅,都由李將軍用來獎勵戰士們,不要向朝廷繳納。可是陛下現在能不能也像當年的趙王那樣,信任和器重一個鎮守邊疆的大將呢?舉個例說,雲中太守魏尚,在守衛邊疆的時候,他的忠心和才能,並不比李牧差,全軍上下,都願意為他效力。可是,陛下卻為他報功中,敵首相差六個,而將他下獄。魏尚的這些過失,同他的功勞相比,算得了什麼呢?所以,我認為陛下即使得了廉頗、李牧,也不一定能重用他們。」
    
漢文帝聽到這裡,懇切地說:「我以前這樣對待魏尚是錯了,你趕快拿了我的命令,到獄中釋放魏尚,讓他官復原職,立即出鎮邊疆。」

於是,魏尚又官復原職。   

匈奴畏懼魏尚,不敢冒犯,邊陲又安定起來。

 三、東方朔三答漢武帝

漢武帝的宮中,有個人名叫東方朔,他滑稽多智,三寸不爛之舌,能令人驚奇。
    
漢武帝為了長生不老,竟尋求仙丹妙藥。據說有一次,一個方士,獻給漢武帝一壇「仙酒」,胡縐說是飲了它,真的可以「活一萬歲而不死」!

漢武帝當時正忙著,就把它珍藏起來,準備好好享用。誰知東方朔知道此事後,竟把這壇酒,偷偷地喝掉了。漢武帝知道後,龍顏大怒,喝令立斬東方朔。
    
東方朔被捆後,卻大笑不已。
    
武帝驚問道:「你死到臨頭了,還笑什麼?」東方朔說:「方士說那酒是『不死之酒』,如果這酒真能讓人長生不死,那麼,你就無法將我殺死。如果一刀下去,我還是死了,這酒還稱得上是『不死之酒』嗎?人哪有不死的?如果皇上為了這『假仙酒,而將我殺死,不是要令天下人,恥笑嗎?」
    
漢武帝覺得殺了機智的東方朔很可惜,而且也真的怕天下人恥笑他,而終於放了東方朔。
    
又有一次,漢武帝對大臣們說:「我覺得《相書》上,有一句話是很對的:『人的人中,如果長一寸,就可以活到一百歲。」
    
肅立在下面兩邊的文武官員,一齊雞啄米似地點頭稱是:「對對對!皇上所言極是!」
    
只有東方朔卻哈哈大笑起來。
    
漢武帝面露不悅之色:「愛卿為什麼要笑朕,難道朕說得不對嗎?」
    
東方朔搖頭說:「我哪裡是笑陛下呢?我是笑彭祖面長!」
    
漢武帝不解地問:「彭祖面長,有什麼好笑的呢?」
    
東方期說:「傳說彭祖活到八百歲。如果《相書》真的很準的話,那麼彭祖的人中,就應有八寸長,而他的臉,就該有一丈多長了。想到這兒,我怎麼還忍得住不笑呢?」
    
漢武帝一聽,也不禁大笑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漢武帝遊覽「上林苑」,看見有一棵樹,長得很奇特,就問東方朔:「你知道這棵是什麼樹?」
    
東方朔並不知道此樹的名稱,隨口胡說了一句:「它叫『善哉』。」
    
武帝聽後也不應聲,暗中派人削掉它的枝幹,為記號。    
    
一晃幾年過去,漢武帝又來到上林苑遊玩,又問東方朔那棵樹是什麼樹?東方朔早就把上次的答案忘了,又胡說了一句:「叫做『瞿所』。」
    
漢武帝卻沒忘記,把臉一沉說:「上次你說這樹叫『善哉』,這次又稱這樹叫『瞿所』,怎麼兩次說的不一樣呢?」
    
東方朔愣了一下,但馬上笑著辯解道:「大的馬叫馬,小的馬叫駒;大的雞叫雞,小的雞叫雛;大的牛叫牛,小的牛叫犢,人初生時叫小兒,老了叫老頭。以前這樹叫善哉,現在這樹叫瞿所。世上人的老小、生死,萬物的衰敗、成長,哪有十分固定的名稱呢?」
    
東方朔的巧辯,使漢武帝很是佩服,他連連稱讚東方朔:「說得好,說得好!」東方朔講:「說得好,不如做得好。農夫常年勞作,他們做得好!」
    
四、徐福上書漢宣帝

漢宣帝的龍案上,放著一封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茂陵的徐福,寫來的,信上說:「霍家(霍光的家人們)掌權的時間太長了,他們的子孫人人封侯,連霍家的女婿,都掌握了兵權,權勢實在太盛了,連皇上都不放在他們的眼裡。皇上如果不採取措施,抑制他們的勢力,說不定霍家要走上反叛滅族之路呀!」
    
漢宣帝雖然對霍家也有成見,可是皇后都是霍家的人,如何下得了手呢?再說,自己對霍家恩重如山,他們也不至於會心懷二心,謀反篡權。他把書信,丟在一邊,不予理睬。
    
沒有幾天,徐福的書信,又到了漢宣帝的案頭,再次提醒皇上,對霍家要提高警惕。漢宣帝仍然把信,擱置一邊不理。
    
幾個月後,當漢宣帝第三次收到徐福上書的時候,開始討厭這個人了。事隔不久,霍家果然陰謀政變,幸好被人告發,沒有造成大害。漢宣帝大怒,咬牙切齒地嚴令將霍家消滅,重賞告發的人,唯獨沒有賞賜三次上書的徐福。
    
有人為徐福受到皇上的冷遇,忿忿不平,上書漢宣帝說:「我聽過這樣一件事,有個客人,到人家去玩,看見這家的煙囪,是筆直向上的,旁邊還堆著不少柴草,就勸告他們說,這種狀況很容易發生火災,應該把煙囪砌成彎曲的,把柴草搬到較遠的地方去。那家主人說:煙囪已經砌了幾年了,都是這個樣子,從沒有出過事。不久這家真的失火了,附近的人都趕去救火。火災撲滅了,主人請救火的人,到他家去吃酒,唯獨沒有請那個提醒注意火災的客人赴宴。後來經人批評後,才把那位客人,請到宴席上坐了上位。
    
漢宣帝看到這裡,覺得那家失火的人,把提建議的客人忘了,這是不足取的。接著,他又讀了下去:「茂林徐福三次上書陛下,指出霍家權勢太重,應該防止他們走上謀反的邪路上去。如果皇上採納了徐福的意見,限制了霍家的權力,那麼,霍家就沒有力量謀叛了,也不致遭到滅族之禍,國家也就沒有必要拿出大量的土地和官侯去分封眾人。可是,陛下卻偏偏不賞徐福,這同遭到火災的主人獨獨不請提建議的客人上酒宴一樣,是不公平的。這樣,以後誰還敢冒著危險上書陛下,去揭露你身邊潛伏著的隱患呢?」
    
漢宣帝覺得這個上書人,說得合情合理,就把徐福召進宮殿,予以重賞,還讓他當了個郎官。
    
五、何武憑劍判遺產,「生死知己!」

西漢的時候,沛郡太守何武,某日受理一件遺產繼承案,原告是個15歲的少年。被告是他的姐和姐夫。原來,這少年3歲喪母。父親是個家產有20餘萬的大富翁,幾年後,父親病危。他覺得大女兒很不賢惠,女婿又是一個十分貪婪的人,恐怕他們為了爭奪財產,而禍及兒子的性命。他家已沒有其他親戚,那富翁於是召集族人在場,寫下遺書,決定將全部遺產,都交給女兒,只留下一支寶劍,說是等兒子長到15歲時,再給他。

兒子終於長到了15歲,已經懂事了。一日,他向姐姐、姐夫要那支寶劍。可是姐姐、姐夫哪裡肯給。少年就告到郡府。
    
太守何武,傳來富翁的女兒、女婿,並要他們把那把寶劍帶來。
    
太守在大堂上對原告、被告宣讀了一遍富翁的遺囑,問道:「此遺書是否系偽造?」
    
富翁的女兒、女婿忙說:「不是偽造。」
    
何武道:「既然不是偽造,你等為何還不把寶劍送上來?」
    
那兩個貪心不足的人,很不情願地遞上了寶劍。
    
何武對左右的官吏說:「你們看,那富翁的女兒、女婿,連一把寶劍都不肯自覺留給自家兄弟,可見是多麼心狠貪財啊!那老翁事先是料到的。所以他認為,如果把財產留給兒子,兒子的性命必然難保。只得把財產暫時寄放在女兒、女婿那裡。」

何武說到這裡,揚了揚寶劍,又說:「而這把劍,意味著要決斷這件事情!他估計,今後女兒、女婿必定不肯把劍給他兒子,到那時,兒子長到15歲了,其智力和體力,足以保護自己。這樣,告到州縣,如遇到清正廉明的官員,或許能明白他這番苦心,就可為他的小兒作主。你們看,這老翁考慮得是多麼深遠啊!」眾官吏,齊聲稱是!
    
何武最後對老翁的女婿說:「根據你岳父的這番苦心,本州判決把遺產全部判給你的小舅子。」
    
那女兒、女婿,一齊跪在地上,求何武重新判決。
   
何武說:「你們這兩個貪心不足之徒,已經得到10年的好處,難道還不滿足嗎?」

鄉裡的老百姓都說:「何武縣令,深懂老翁的用心,堪稱是老翁的生死知已!判得公平。」
   
六、張敞宴請眾小偷

漢朝,張敞出任京城的行政長官。當時城內小偷很多,擾得人心惶惶。晚上儘管密窗緊門,但無濟於事。就連旅店賓客的財物,也時常失蹤,嚴重影響了百姓的生活。皇帝令張敞,限期捉拿小偷。
    
張敞微服私訪,從一些地方鄉官那裡,了解到小偷有頭領數人,他們靠官府當後台,貪不義之財,築高樓、建亭榭、置美器、納麗妾,盡情享樂。張敞按照線索,全部把頭領召來。頭領們自知罪行深重,個個磕頭告饒,情願把不義之財全部充公。

張敞捋須微笑道:「你們只要協助官府捉拿眾賊,立功自贖,非但既往不咎,而且還可補為小吏。」頭領們聽罷張敞的話,一個個驚喜不已。這下可是因禍得福,遇難呈祥了。可頭領又擔心一旦小偷們知道自己供出他們,刑滿釋放後,不會給自己好果子吃。張敞說:…如此,這般…一番交待,幾多謀略,打消了頭領們的顧慮。
    
頭領們回到家,馬上準備酒宴,各自邀請本門所有的小偷全來聚餐。小偷聽說有好酒喝,一個個洗腸滌喉,準時赴宴,無一缺席。觥籌交錯,杯盤狼藉,酒酣近醉,小偷吆三喝四,自詡起竊技高超,贓物頗豐。喝到後來,醉態百出。這時,小偷的頭領,神不知鬼不覺地用紅土染在他們的衣襟上。
    
喝得醉醺醺的小偷們,離開頭領家後,即被吏卒們包圍起來了。小偷們有的突圍逃跑,可到了街上,馬上被捉住了。原來,小偷衣襟上染的紅土,成了明顯的標記,他們自己還不知:吏卒是如何識破他們的呢。這天,官府共捕到數百人。從此長安市上,警鼓稀鳴,市無偷盜。

七、晏子勸齊景公施恩於民

齊景公常賞賜後宮,台榭都披上文繡之衣,鳧、雁(鴨、雁,喻家畜)吃粟菽(喻糧食)。出巡而看見路上有死人,就對晏子說:「這人怎麼死的?」晏子回答:「是餓死的。」景公聽了,說:「唉,寡人沒有德行,怎麼如此嚴重啊!」晏子答道:「國君的德行十分明顯,怎麼說是沒有德行呢?」

景公說:「你這話甚麼意思?」晏子答道:「國君的德行施及後宮和台榭;國君的玩物都穿著文繡之衣;國君的鳧、雁,都吃著菽粟。國君的享樂,延及後宮的人與家畜,怎能說是沒有德行呢?只是臣請大王把這種心意,推而廣之,及於百姓,那樣還有什麼餓死的人呢?國君不推及百姓,而是只求宮內安好,使財物偏聚於宮內,菽粟幣帛在倉庫內都腐爛了,恩惠不施於百姓,不用公心對待全國,這是桀(夏桀王)紂(商紂王)亡國的原因,百姓叛亂的原因。也都是因為君主偏而不公啊!國君如果明察臣晏嬰的話,把國君的盛德,公布到天下百姓那裡,那麼,即使成湯、周武,也都能趕上並超過他們,也就自然沒有餓死的人的現象了!」

八、晏子勸齊景公聽諫

齊景公有一次披散頭髮,乘坐六匹馬駕駛的車,帶著宮女,馳出宮門。刖跪(斷足的看門人)見了,就擊打景公的馬,又回過身去、背對著景公,說:「你不是我的國君啊!」景公慚愧得不肯上朝。

晏子看到裔敖(人名),便問道:「國君為什麼不臨朝呢?」裔敖說:「國君披髮、乘六馬、載婦人而出宮門,遇到刖跪,刖跪打國君的馬,又回身說:『你不是我的國君』!國君羞愧而回,不再出來,因此就不上朝了。」

晏子入宮,拜見景公,景公說:「幾天前,寡人做了錯事,披髮、乘六馬、而出宮門,刖跪擊我的馬,並且回身,說『你不是我的國君』。寡人受天下大夫的賞賜,得做齊國百姓的國君,衛護宗廟社稷,今被刖跪責備,羞辱社稷,我還能處在諸侯之列嗎?」

晏子答:「國君不要擔心。臣聽說:臣下沒有直辭(直言敢諫),就沒有可靠的君上;百姓不敢說話,君上一定有驕矜之行。古代只有明君在上,臣下才敢直言勸諫;君主向善,百姓才不避諱,敢於說話。現在國君有錯事,而刖跪直言敢諫,這是國君的福啊。因此,臣特來慶賀!請國君以明君的好善,而賞賜刖跪;以明君的受諫,而禮待刖跪。」

齊景公解開了心頭的疙瘩,笑著說:「可以這樣做嗎?」

晏子說:「可以的。」於是,齊景公下令:加倍賞賜刖跪。

當時的朝野聽了,萬眾欣喜,平安吉祥。

(筆者附言:中共是魔,傳統文化是除魔的神藥。中共一見,嚇得哆嗦;一帶一路,謊言被戳;賣國賊皮,即將剝落;竊偷騙搶,黑手被捉;魂飛天外,夢斷南柯!好人歡迎,越讀越樂。雄雞一唱,天下大亮。歡聲雷響,邪黨將亡!)

(均據清代康熙御定《淵鑒類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