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學瓊林》筆談(三十三):燧人氏鑽木取火



【正見網2019年01月24日】

【原文】

神農嘗百草,醫藥有方;后稷播百穀,粒食有賴。燧人氏鑽木取火,烹飪初興;有巢氏構木為巢,宮室始創。

【字詞義解釋】

(1)神農:即炎帝。
(2)方:醫生所開的用藥單。
(3)后稷:周朝的始祖,名字為棄。
(4)播:撒放。
(5)賴:依靠。
(6)燧人氏:傳說古代發明鑽木取火的人。
(7)有巢氏:傳說古代發明房屋製造方法的人。
(8)構:架設、建立。

【譯文參考】

神農氏遍嘗百草,了解草藥的寒熱溫和等性質,相互配合的禁忌,才有醫藥的藥方;后稷教導人民播種五穀,讓糧食有了保障。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民開始吃熟食,懂得烹飪;有巢氏架木為巢,發明了建造房屋的方法,開始了宮室的建築。

【讀書筆談】

這一課,涉及到人類生活中醫食住三方面的遠古文明的四位先祖,讀到這裡,大家應該很吃驚,古代的啟蒙教育,對先祖恩德的追憶,占據了如此大的分量,不厭其煩反覆提及,這不是一個偶然現象。這種文化教育的特點,源自道德為本的古代教育的核心,源於孔子的教導。正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論語 學而第一》),祖先的偉大智慧和恩德,是一切文明的源頭,孩子們記住了,就自然知道自己的來源和歸宿,遵從先祖的教導,敬重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這是德育的源頭。也是真正的儒者著書立言的根本目的。不是現代教育的思路。

燧人氏位列三皇

那麼我們回到這一課的內容。因神農氏與有巢氏,之前提到過,這裡重點講講遠古被尊為三皇之一的發明了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在遠古的早期,人們還不會用火,只能生吃果實和肉類,人體因此容易得病。據《拾遺記》的記載,(比燧人氏還要早的遠古時期)有一個半神的國度叫「燧明國」,那裡太陽月亮都照射不到,因此沒有四季和晝夜之分。但燧明國的百姓都長生不死,活久了很多人自然得道,升天成仙。這個描述應該屬於《三海經》記載中那種人類道德還處於非常高尚的半神半人、具備神通的時期。

據說在燧明國內有一株火樹,名叫「燧木」,枝葉覆蓋了一萬多頃的地方,儼然是棵神樹。燧人氏受天命降生,長大後就像後世的黃帝一樣,夢中神遊燧明國,看到了燧木,發現樹上的鴞鳥用嘴啄樹,因而出火。他便受此啟悟,發明了鑽木取火,從此人類懂得用火,才有了烹飪的文化,擺脫野獸般的生活。因此恩德,他被世人尊為燧人氏,也叫燧皇。

據說遠古時期的燧人氏居住於商丘一帶。如今在商丘西南處,還有燧皇陵,就是燧人氏的陵墓。這個陵墓至今還在,高約十來米。成為先祖歷史的有力憑證。據說燧人氏一共傳了一百八十七代,都用這一稱號。

后稷是皇子  堯舜的農官

后稷是遠古三皇之後的五帝時期帝嚳之子,也是後來周朝的始祖。西漢劉向《列女傳》中,講到他母親是帝嚳正妃姜嫄,好稼穡。他的本事就是母親所教,堯帝時期命他管農事,號后稷,教百姓播種百穀,等到舜帝,他依舊被任命為農官,自此,這個稱號代代相傳。

據《史記》上記載:大禹「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這裡十分明確地寫明,不管這裡的后稷是否為同一人,在大禹時,還是負責農業和糧食調度的農官。一直到夏商兩代,都是其後人擔任農官,直到周朝,才變成天子。

【說故事時間】

穀神后稷的故事

周朝的始祖后稷,據說生下來就被拋棄。所以原來的名字叫「棄」。他的誕生有一段曲折傳奇的神話傳說。

后稷的母親名叫姜嫄(源),是帝嚳的妃子,有一天到郊外遊玩,偶然踩踏了巨人的足跡,渾身顫動,因而懷孕生下一個小男嬰。但族人認為孩子來歷不明,十分不祥,便三番兩次的將這男嬰拋棄。第一次,把他丟在狹窄的巷弄裡,準備讓他被經常走過的牛羊給踩死,但奇怪的是,經過的牛羊都繞開男嬰,避免踩傷了他。族人於是另想辦法,將小孩丟棄在森林裡,讓他餓死或被野獸吃掉,但男嬰仍幸運的存活下來。族人雖然驚異,卻還是不死心,再次將小孩拋棄在寒冰上,準備凍死他;但奇蹟又發生了,一群飛鳥從天而降,用羽毛庇護著嬰兒,使他溫暖。終於,族人領悟了神跡,抱回孩子,並命名為「棄」。

棄具備農藝的天分,是種植百穀的能手,他將經驗毫不保留的傳承給族人,並運用木頭石塊製作農具,使耕種輕鬆而有效率,糧食生產穩定,進而改善人們的生活。後來堯帝任命棄為「農師」,教導全國人民種植五穀,發展農業。人們感念他的貢獻,尊他為「后稷」。「後」是大王的意思;「稷」是谷,就是「穀神」。

燧人氏的故事

伏羲氏從被雷電襲擊而燃燒起來的山林中取得天然之火,將光明的火種帶給人民,教人們學會用火將食物煮熟再吃。但是天然的火種取得不易,更需費心保護,稍不留神,火種滅了,就只能等待下一次的山林之火。為確保火種的取得,人類發揮智慧,發明了鑽木取火的方法。

相傳上古時代,在極遙遠的西方,有一個「燧明國」,太陽、月亮的光亮都無法照臨,終年漆黑,沒有四時和日夜的分別。在燧明國中有一棵火樹,名字叫「燧木」,盤根錯節,占地萬頃,樹林間常會發出一閃一閃的火光。

有一位奉命尋找火種的年輕人,來到了不見天日的燧明國,發現了會發出奇異火光的燧木。年輕人好奇的仔細觀察,才發覺樹林裡有一種特別的大鳥,嘴巴又硬又利,每當大鳥用利嘴去啄樹幹時,就會產生點點的火花。聰明的年輕人領悟出其中的道理,試著以小木枝鑽大樹幹,經過多次的摩擦後,終於生熱起火。從此,人們隨時都可以取得火,能吃熟食,不再「茹毛飲血」,人類文明向前躍進一大步。

為了感謝這個發明鑽木取火的人,便尊稱他為「燧人氏」。「燧人」就是取火者。

(註:據正見網傳統文化教材《幼學瓊林》改編,增加筆談部分,以便理解課文內容)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