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9年02月07日】
《西遊記》中孫悟空取經前就已經神通廣大了,為甚麼要拜唐僧為師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唐僧是如來的弟子金蟬子轉世嗎?唐僧與悟空相比,有什麼高明之處呢?
一:太宗尋取經人 唐僧願意前往
太宗見了頌子,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眾官無不遵依。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問不了,旁邊閃過法師,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將御手扶起道:「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玄奘頓首謝恩。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裡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隨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唐王甚喜,即命迴鑾,待選良利日辰,發牒出行,遂此駕回各散。
二:唐僧回到廟裡 與眾僧告別
玄奘亦回洪福寺裡。那本寺多僧與幾個徒弟,早聞取經之事,都來相見,因問:「發誓願上西天,實否?」玄奘道:「是實。」他徒弟道:「師父呵,嘗聞人言,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無回,難保身命。」玄奘道:「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大抵是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難定。」又道:「徒弟們,我去之後,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門裡松枝頭向東,我即回來。不然,斷不回矣。」
三:神通本是小法術 慈悲之心最珍貴
當年悟空得到菩提祖師傳授神通,是因為悟空的求道之心,而非其有什麼報酬。在高德人眼裡,一切都是不足為慮的,只有一顆向善之心求道之心才是最珍貴的。
悟空當時的心性標準,僅僅是自己得到解脫,長生不老。這在佛家被認為是羅漢的標準。但唐僧是為救度世人,也就是菩薩或者說佛的標準,這就是他們心性的差距。
羅漢標準的悟空拜菩薩佛標準的唐僧為師,這樣算起來也是理所當然的了。當然最好取經之後,悟空和唐僧都成了佛,那是後話了。
註:出自《西遊記》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