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蘇東坡辦案畫扇,感人流淚!(數文)

齊整升 整理


【正見網2019年08月02日】

一、賣油翁    

宋代歐陽修《歸田錄》記載:
    
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技藝高超,當世無雙。他也以此而驕傲自誇。一次,康肅公在自家射箭的場地上練習,有一位賣油的老漢,從旁邊路過,便放下擔子,站在那裡眯縫著眼睛看,看了好久都沒離開。老漢見康肅公發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點頭而已(意思是並不十分佩服)。

康肅公問道:「你也懂得射箭嗎?難道我射箭的技藝不精嗎?」

老漢說:「射箭也沒什麼巧的,不過靠熟練罷了。」康肅公很不高興地說:「你怎麼敢小看我的射箭技術?」老漢答道:「我根據自己舀油灌壺的經驗,知道射箭也是憑著熟練。」說罷,老漢就拿過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慢慢地用杓子把油灌進去;油從錢孔裡進去,可錢一點也沒打濕。隨即,老漢又說:「我也沒什麼巧,只是熟練罷了」。康肅公笑笑後,讓老漢走了。
    
這與莊子所說的「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同出一理。

【評點】
這則軼事,把熟能生巧的道理,很生動形像地表現出來了。康肅公與賣油翁地位懸殊,射箭與酌油,看起來也是風馬牛不相及,但人生世事中,一些生活的道理,卻是相通的。賣油老漢說的 「無他,但手熟耳。」 不僅適用於射箭,也適用於酌油。《莊子》中的庖丁解牛、輪扁斫輪 不也是從一個「熟」中 生出巧來麼?康肅公思想的變化,對老漢態度的改變,也正是對老漢的見解和技藝的折服,對樸素的生活真理的折服。

「熟能生巧」這道理,人人都懂,要做到,還真不容易呢。
    
二、牧童評畫

宋代蘇軾《東坡題跋》記載:
 
四川有位隱居的杜處士,喜愛書法和繪畫。他所珍藏的宇畫佳作,數以百計。其中有一軸唐代畫家戴嵩畫的《鬥牛》,杜處士最喜愛。他用彩錦作套,玉石作軸,經常隨身攜帶著它。

有一天,杜處士正在翻曬書畫時,有個放牛娃,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他對杜處士說:「這幅畫是畫牛鬥架的,可是,牛鬥架時,牛的勁兒,應都集中在角上,尾巴夾在大腿股中間。如今這幅畫,卻讓牛掀起尾巴鬥架,完全錯了。」處士笑著點點頭,認為這放牛娃說得有道理。

古語說:「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這話是確實無疑的。

【評點】

真實,是藝術的生命。沒有真,那美與善,便也失去了根基。但要做到真實,就必須深入生活實際,注意觀察,體驗;否則,即使像戴嵩那樣的名畫家,也會鬧出笑話。
    
三、閻立本觀畫

 宋代王讜《唐語林》記載:
 
閻立本,唐萬年人,著名畫家。

張僧繇,吳人,另又作吳興人。南朝梁畫家。善畫山水、人物肖像。
    
閻立本擅長繪畫。一次,他來到荊州,在一個地方,看到了南朝時候名畫家張僧繇的親筆畫。初看時,印象不怎麼樣,閻立本說:「他一定是虛有其名。」第二天又去看,印象已有所不同,看過後,他卻說:「張僧繇還稱得上是近代繪畫好手。」次日再去觀賞,閻立本觀點完全變了,說道:「他盛名不虛!的確是畫中高手。」他在那裡坐臥觀賞,流連忘返,以至在那裡住了一個晚上,看了一天,都還嫌沒看夠。

【評點】
讀一首詩,看一篇散文,欣賞一幅字畫,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匆匆而過,是難以把握其精髓的。真正的藝術鑑賞,需要細細品味,反覆咀嚼,就像吃橄欖,越嚼越有味。大畫家閻立本就有過切身體會,他對張僧繇畫作的欣賞就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粗至精的過程。
    
四、吳道子訪僧、畫驢

宋代王讜《唐語林》記載:

吳道子,名道玄,唐陽翟人,著名畫家。其畫筆法超妙,有畫聖之稱。

這天,吳道子去拜訪一個和尚,沒有受到禮遇。他就在僧房的牆壁上,畫了一頭驢子,結果這頭驢子就從畫面上跑下來,走來走去。僧房裡的東西,被驢子踐踏得亂七八糟。

和尚知道這事後,肯定是吳道子乾的,便趕緊去給吳道子陪不是。這樣,吳道子才把牆上的畫抹去。    

【評點】
壁上畫的驢子,從畫中跑下來,把屋子裡的地面,踐踏得一塌糊塗,這事兒可能是真的!

從這則奇聞軼趣中,我們可以想見吳道子繪畫技術的高超。說畫的驢子能跑下來,雖然不確定,但給人以「呼之欲出」的藝術感覺,那倒一點不假。    

五、李白「用沒義氣男人當魚餌」

宋代王讜《唐語林》記載:
 
【原文】   

李白 開元中,謁宰相,封一板(在板上貼一張大紙),題曰:「海上釣鰲客 李白。」

宰相問曰:「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鉤、線?」

白曰:「風波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蜆為線,明月為鉤。」

又曰:「何物為餌?」

白曰:「以天下無義氣丈夫為餌。」宰相竦然。
   
【注釋】

虹蜆:相傳虹有雌雄之別,色鮮勝者為雄,色暗淡為者為雌;雄曰虹,雌曰蜆,亦作「霓」,合稱虹蜆。
竦然:肅敬的樣子。

【今譯】
李白在玄宗開元年,拜見宰相,封一板,在板上面題寫著:「海上釣鰲客李白。」

宰相問李白:「先生您臨滄海,釣巨鰲,用什麼東西當鉤和線呢?」

李白回答道:「大海裡的風波使我豪情縱逸,天地乾坤鼓盪著我的壯志。我用天上的彩虹作線,用銀河的明月當鉤。」

宰相又問:「那先生用什麼東西作魚餌呢?」

李白答道:「我就用天底下那些沒有義氣的男人當魚餌。」

宰相聽到這話,不禁肅然起敬。

【評點】
 李白的詩飄逸無羈,豪邁奔放,氣勢磅礴,古人講:「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上面這則筆記,正是他詩文風格的最好註腳。那種豪情、那種氣魄、那種風神,都是李白所獨有的。

六、蘇東坡辦案畫扇,感人流淚

宋代何逮《春渚紀聞》記載:
    
蘇東坡先生在錢塘做官的時候,有人來告狀,說:某人欠了他二萬絲綢錢,至今不還。

於是,蘇東坡開始辦案,派吏員把某人叫來,詢問是怎麼回事?

某人說:「我家以製作扇子為業,剛好父親死了,而且從今年春天以來,陰雨連綿,天氣寒冷,製作的扇子賣不出去,不是有意拖欠他家的錢。」

東坡仔細看了他很久,見他寒酸老實,然後說:「暫且把你做的扇子拿來,我為你開個張吧。」一會兒,某人把扇子都拿來了。蘇東坡從裡面拿出二十把白團夾絹扇,隨手用判筆,在扇子上,寫行書或草書,畫上枯木、竹石,眨眼工夫,就寫畫完畢。隨即交給某人說:「出門趕快去賣,還你的欠債。」

某人抱著扇子,流著眼淚,道謝,走了。剛跨出府門,就有多事的人,爭著用一千錢,買一把扇子。某人拿的那二十把扇子,一下子就賣光了,來遲一步,沒買到扇子的人,甚至懊悔、遺憾得不得了!

某人就還清了他的欠款。

一郡的人,得知蘇東坡如此辦案後,皆稱頌,讚嘆!還有人感動得流下淚來。

【評點】
蘇東坡既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也是大畫家、大書法家。他尤其喜歡畫古木、叢竹,書法則自成一家。蘇東坡辦案畫扇,這則軼事,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蘇東坡書畫在當時的影響,而且也使我們從中,看到他為政的寬善、以及為人的慈厚。
    
七、蘇東坡勤苦抄書

宋代陳鵠《耆舊續聞》記載:

朱載上(人名),曾經在黃岡擔任學官,當時,蘇東坡被貶在黃岡做團練副使,不認識朱載上。一天,有位客人朗誦朱載上的詩道:「官閒無一事,蝴蝶飛上階。」東坡吃驚地問:「這是什麼人寫的詩?」客人回答是朱載上,東坡再三稱讚,認為這詩深得幽深、雅致的情趣。
    
某一天,朱載上去拜見蘇東坡,於是兩人成為知心朋友。從此以後,朱載上經常獲准到蘇東坡府上去。一天,他突然去見蘇東坡,掌管會見賓客的人,已經通報了姓名,但東坡很長時間沒有出來。朱載上想留下,等候得很疲倦;想離去,又已經通報了姓名。他像這樣猶豫了很久,東坡才出來,對他等了很久,表示歉意。並且說:「我才做完每天的功課,對你的探訪失禮了。」

兩人坐定,說完了其他的話,朱載上請問道:「剛才先生說的『每天的功課』是什麼?」東坡說:「抄《漢書》。」朱載上說:『憑你的天才,看一遍就可以終身不忘,為甚麼還要用手抄呢?」東坡說:「不是這樣的。我讀《漢書》到現在一共用手抄了三遍。開始是一段事抄三個字為題,後來抄兩個字,現在是一個字。」朱載上離開座位,又請求說:「不知道能不能把你抄的書,給我看一看。」東坡就要身邊的老兵,從書案上拿過一冊。朱載上一看,一點都不明白他的意思。東坡說:「請你試著說標題上的一個字。」朱載上就說了一個字,東坡應聲就朗誦了幾百個字,沒有一點差錯。朱載上又挑了幾處,都是這樣。隨後,他感嘆了很久,說道「先生真有李白那樣的才學。」
    
另一天,朱載上把這件事告訴了兒子朱新仲,說道:「蘇東坡尚且是這樣,天資一般的人,難道能夠不勤奮讀書嗎?」朱新仲曾經以這來教育兒子朱輅。

【評點】

讀書有法,蘇東坡的所謂「抄書」就是其一。他從來不死讀書,自然不會死抄書,而以抄書來提醒自己的記憶。首抄三字,再抄兩字,最後只抄一字,如是減省,是以記誦為根本的,所以他才能夠做到朱載上提示一個字,他隨聲背出幾百字來。蘇東坡這樣的功夫,說到底來源於勤奮,僅此而論,就足以作為後世文人學子的楷模。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