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解三國(8):張飛怒鞭督郵 蘊含兩大目的

劉如


【正見網2019年10月08日】

張飛怒鞭督郵,是《三國演義》第二回的一個經典故事。這個故事不僅為了表現張飛正直仗義,敢於為民除害的品性,它還成為詳盡描述靈帝時期,宦官「十常侍」把持朝政,為所欲為,欺君罔上,謀害和排擠朝廷忠臣良將的典型一幕。但目的絕非為了揭露黑暗現實,而是藉此預告漢末很快因此走向分裂,英雄並起。

督郵是何種官職?

講清這個故事,必須首先明白督郵到底是什麼人。這是漢朝郡國太守底下的屬官,職位看似不大,卻有監察彈劾各縣官吏的權力。他們替太守負責巡視郡內屬縣各地官員是否稱職,掌驗刑獄,監察司法。郡內有的分為多部,每部各設督郵一名(如西部督郵、東部督郵等)。這些人到了靈帝時期,很多就是「十常侍」的地方爪牙。利用職權威脅各縣官員,收取賄賂,欺壓良善。

劉備履行誓言  與民秋毫無犯

書中寫道,劉備到安喜縣上任後僅僅一個月,就因與民秋毫無犯,老百姓均受到感化,對他十分感恩。劉備任縣尉,就如警察局長,負責治安。張飛與關羽日日伴隨在劉備身邊,同吃同住,大庭廣眾的場合,終日侍衛在劉備左右,從不見疲倦。可見張飛與關羽,跟著劉備負責縣裡的治安,勤勤懇懇,從不利用職權欺壓百姓,收刮民財。真正履行桃園結義「上報國家,下安黎民百姓」的誓言,是典型的為國盡忠的忠義之臣。百姓因此對他們十分感恩。

督郵誣陷劉備 索要賄賂

不料上任未到四個月,朝廷莫名降下詔令,凡因剿滅黃巾立下軍功而得以任命為各縣高級官吏的,都要被除名,淘汰出去。這個詔令,實則是「十常侍」蒙蔽皇帝謀劃的結果。朝廷官爵都是他們手中圖謀財富的手段,沒有巨財行賄,註定成為他們的眼中釘,因此,劉備等憑藉軍功得到官職的,又不曾行賄的,在他們眼裡,就必須淘汰,絕不允許這些人不交錢就穩坐官位,逃出他們的掌控。因此將魔爪首先伸向低微的縣級官吏。劉備因此受難。

督郵於是奉命來到劉備縣衙,所謂進行考察工作。劉備以禮迎接,督郵卻十分傲慢無禮,到了館驛,居高臨下,讓劉備久久站著,一副目中無人,視而不見的樣子。督郵過了許久才開口,一開口就問出身。劉備回答: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自涿郡剿滅黃巾起,大小經過三十餘戰,頗有微功,因而得獲現在這個官職。話剛講完,督郵就大聲呵斥劉備:你詐稱皇親,虛報功績!現在朝廷降詔,正要淘汰你們這等濫官污吏!

劉備回到縣衙,跟其他官吏商議此事,大家都認定,督郵發威,不過是要收取賄賂。但劉備拒絕行賄。

第二天,督郵就下令捆綁劉備屬下的官員,逼迫他們指證劉備害民,要誣陷劉備。劉備幾次求見督郵,讓他放人,均被守衛擋在門外。

百姓被打  張飛除害

百姓聽說督郵加害劉備,紛紛來到督郵的館驛,想要救劉備,卻被守衛趕打驅逐。張飛騎馬經過驛館,見四五十個老人在那裡痛哭,問明緣由,得知督郵為達索要賄賂的目的,捆綁官吏,欺壓百姓,萬分震怒,他下馬闖入館驛,直奔後堂,見督郵正坐在廳上,逼迫縣吏,大喝一聲「害民賊!認得我麼?」就揪住督郵頭髮,扯出館驛,拽到縣衙前的馬樁上,綁住後,扳下柳條,用力鞭打,一連打折柳條十幾枝。打算為民除害。

劉備聽見喧鬧,得知張飛鞭打督郵,大吃一驚,問明緣故,止住張飛,督郵才得以保住小命。但關羽也勸劉備,不如除去貪官,放棄這個官職,另謀出路。劉備仁慈,將官印掛在督郵脖子,警告他,本應為民除害,如今姑且饒他一命,從此辭官。督郵回去後,向定州太守告發劉備,太守派人抓捕。劉備於是帶著張飛關羽,往代州(山西一帶)投靠太守劉恢。劉恢見劉備是漢室宗親,救下劉備,留在家中。

這就是張飛怒鞭督郵的始末。故事詳盡展現劉關張三人為官忠義正直,愛民如子,不與貪官同流合污的品行的同時,也把「十常侍」陷害忠良,欺壓百姓,為所欲為的具體做法,醜惡行徑,揭露得十分具體。目的就是預告宦官亂政,已經嚴重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因此,緊接著,書中概括交代,十常侍既握重權,把排擠目標轉向了破黃巾立功受封的將軍。他們差人問破黃巾的將士索要金帛財物,不從者奏請皇帝下詔罷職。皇甫嵩、朱雋等將軍跟劉備一樣,皆不肯行賄,靈帝聽信讒言,這些功臣均被罷官。不僅如此,還封這些陷害忠良的宦官為將軍,宦官張讓等十三人無功受祿,皆封列侯。朝政愈壞,人民嗟怨。於是長沙,漁陽等地紛紛趁亂造反。表章雪片告急,皇帝居然一無所知,十常侍把這些告急軍情,統統藏匿起來。諫官直言相告,怒罵宦官,皇帝居然說「國家承平,有何危急?」認為大臣誣衊自己的侍臣,諫官們一個個被抓下獄,最後都被宦官謀害,死於獄中。

劉備因劉恢的舉薦,投幽州牧劉虞處,有機會討伐漁陽的造反,立下大功後,免去鞭打督郵的罪責,成為平原縣令。各地造反雖然平定,但這一切,都是宦官假借帝命下詔所為,一旦危機過後,依舊故伎重演,排擠忠良,賣官賣爵,無所不為。

從此皇帝完全被宦官的讒言蒙蔽,朝廷忠良退,奸臣進,小人當道,江山欲墜。靈帝很快就會撒手人寰。英雄並起,江山分裂,諸侯爭戰的序幕,馬上就要拉開。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