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解三國(7):桃園結義 重在誓言

劉如


【正見網2019年10月07日】

關羽:相貌堂堂  威風凜凜

劉備與張飛相遇後,接著就是關羽的出場。張飛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關羽則貌若神將,一身神威,令人一見心生敬畏。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好一個「相貌堂堂,威風凜凜」,這就是關羽令人驚若天人的儀表,無須言語,一身正氣,威嚴自生。這樣一個人,註定一生忠義,威武不屈,天生傲骨。而這個「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外貌,是通過劉備的眼睛看到的。

原來,當天劉備與張飛相遇,進入酒店喝酒議事,不久,就看到一個大漢,推著車子來到了酒店,讓夥計趕緊上酒,一會要去投軍。這一切被劉備看在眼裡,於是邀請關羽同坐,這才了解了他的姓名身世。關羽字雲長,河東( 今山西一帶)解良人,因五六年前路見不平,為民除害,殺死了當地仗勢欺人的豪強,不得不逃難江湖流落至此,因聽說官府招軍討賊,特來應募。

無疑,關羽是英雄豪傑,路見不平,就會仗義相助,因此聽聞招募義軍,為民討賊,非常著急,打算用過酒飯,就要投軍。恰巧與劉備張飛相遇。可見劉關張三人德志相同。三人既志氣相投,便一同相約來到了張飛的家莊,準備招募義兵,共商討賊。

桃園結義  重在誓言

於是張飛提議,他家有一桃園,花開正盛,不如明日,於桃園祭告天地,三人結為兄弟,好共圖大事。這就是人們最為熟悉的桃園結義故事的來由。因三人在桃園結拜為義兄弟,因此這個故事被叫做桃園結義。

但這只是最表面的含義,桃園結義的真正深層內涵,在於他們對天地發下的誓言,這個誓言,才是三人共同要守護到底的「義」。也就是說,他們結為兄弟,目的是為了實現誓言中的那個共同的志願。這一點才是故事最關鍵的部分。我們如果忽視了這個誓言,就等於抽掉了整部書的靈魂。

書中寫道:「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這就是三人在天地面前發下的誓言,要「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是三人結下的最大的「義」,是他們成為兄弟的最大目的和心願,今後必將為此同心協力。讓「皇天后土,實鑒此心」,古人對天地發誓,不是小事,讓天地作證,看管,監察,如果「背義忘恩,天人共戮。」哪一天不管誰背棄了誓約,忘記了共同報國安民的志向和相互扶助的恩義,天神和世人,都可以討伐他們,這就是說,一旦違背誓約,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孫堅發毒誓  死於亂箭之下

古人信神,認為神目如電,無法欺天做出背信棄義的事情,因此非常嚴肅對待誓約。張角因此惡報喪命。其實《三國演義》中,不僅張角如此,東吳的孫堅也如此,當年曹操仗義聯合各路諸侯,結成義軍聯盟,立下誓約,要匡扶社稷,討伐無端廢除漢少帝的國賊董卓。但孫堅在被董卓燒毀的洛陽宮殿發現丟失的玉璽後,私藏玉璽,萌生稱帝叛逆的異心,背棄了諸侯盟軍共同立下的誓約。他被人告發後不但不承認,還因此在袁紹等眾人面前對天發下毒誓:如果私藏玉璽,異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沒過多久果被劉表軍射死於亂箭之下,腦漿迸流,死時只有37歲。果然因私藏玉璽,欺天撒謊,背信棄義,毒誓應驗,不得善終。

劉備一時失大義  同樣喪命

而劉備最後以70萬大軍,兵敗東吳,死於白帝城,也跟誓言相關。他一路憑著忠義之心,履行報國安民的誓言,扶持漢室,因而民心歸附,日漸強大,建立蜀國,漢獻帝被曹丕逼迫廢位後,劉備在蜀國繼承大統,為的還是漢室的復興,討伐魏國竊國的不臣之舉,趙子龍,諸葛亮等大臣勸劉備先公後私,先替漢獻帝報仇,復興漢室,再替被東吳斬首的關羽報仇,一個是國家大義,一個是兄弟私人情義,但劉備卻被兄弟之情左右,一時忘卻大義,忘記了當初桃園結義的根本目的,不聽忠言,在無盡的悲痛中只顧為死去的關羽報仇,傾國力討伐東吳,等於拿國家公共的人力財力用於私事,這就是違背誓言,最後導致兵敗,無顏見自己的忠臣良將,病死於白帝城。他一生就這一念之差,斷送了性命,張飛也因急於報仇,不顧大義而喪命。

儘管天意如此,漢室氣數已盡,但作者藉這些例子告訴後人,人們雖然無法改變既定的安排、世間的走向、朝代的更替,但做人還是有做人的道理,成敗不足惜,過程中如何擺放自己的心,最為重要。人們在公私面前,在善惡面前,在信義面前如何表現,才是重要的,歷史就是不斷的檢測人心,考驗人心的過程。最後的結局,也許不會改變,因為一朝一代的劇本早就定好,這也是作者一直在揭示的真相。但過程中卻要檢驗人心,仁義,忠義,信義,能否守住,最為重要,因此,無論漢朝是否氣數已盡,只要皇帝不是暴君,身為人臣為國盡忠立下的誓言就要去兌現,要付諸行動去做,成功與否不重要,只要盡心盡力,就可以了,就問心無愧了,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也就是諸葛亮為何不斷北伐中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原因。就是為了兌現跟先主劉備的承諾。

對天地發過的誓言,就是跟天地的約定,必會應驗。儘管劉備背棄的是大義,履行了私人的小義,沒有做暗室虧心的壞事,也同樣會有報應,絕非兒戲。

劉備三人結成兄弟後,開始招兵買馬,打造兵器鎧甲。劉備的雙股劍,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點鋼矛,都是這時打造的。他們拉起了一支五百人的義軍,投到了太守劉焉處,從此,他們打了三十餘仗,剿滅黃巾立下赫赫戰功,英雄初展威名。

但只因宦官當權,欺君罔上,劉備只得了安喜縣縣尉【注1】一個小小的官職。並且這些宦官預謀,要將眾多討賊立功的人進行陷害,收回官職。這才促成了下一個經典故事:張飛怒鞭督郵。(待續)

【注1】安喜縣:今河北定州市東南;縣尉:古代縣令的輔佐官。權責一般包括抓捕賊盜、維護治安等,屬於「武職」,大致如現今的縣警察局長。)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