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創作《蹬山圖》

天外客


【正見網2020年01月31日】

登山圖,水墨淺絳山水,橫55.3cm縱85.8cm。公曆2019年12月創作。

此圖創作緣起於偶然間吟出師尊《洪吟•迷》中的詩句:「修行如登梯」。於是便有了創作此圖的構思,用「登山」來比喻修行。因為立意已十分明確,所以創作過程也就非常順暢。

用「登山」來比喻修行,這種把修煉的複雜過程轉換成簡單的形像思維,正好可以用中國畫的創作形式來表現。用山水畫直觀的表現形式,透過不同的場景和情節的描述,其間的內涵立體的展現且不失含蓄。我覺的這幅山水畫的創作具有一定的示範性,可以間接的回答許多中國畫畫家或愛好者們被困惑很久的問題,就是如何用中國畫的形式直白的展現內涵而又不失中國畫的韻味?畢竟以山水畫或者花鳥畫的形式去表達超然的內涵是較難做到的,因為這些創作形式不但本身有其技術上的局限性,而且在歷史上不同時期積奠的韻味在作品中是必須要保留的,這樣就導致在創作構思中好像受到了一種無形的枷鎖的約束。創作中也會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果直白的展現內涵會失去中國畫的韻味,如果按照傳統的表現方式去創作也會讓很多人看不懂。因為傳統中國文化的特點比較講究含蓄、隱晦,許多東西表達都不是直白的,都要靠人去猜它的真正意思,中國畫的創作也深受此特點的影響。過去就是這樣一種情況,我想這種特點以後可能會發生變化。

隱約的梯子

這幅畫由於想要表達修煉的內涵,所以在構圖上塑造了一個險境。用十分陡峭的山壁來象徵修煉向上攀登的艱難,同時也要將修煉過程中的不同層次體現出來,所以採用了幾乎垂直的構圖。山腰的一段雲霧分出修煉的兩大層次,同時雲霧本身也象徵「迷」。雲霧以下表現的是世間法修煉,雲霧以上是出世間法修煉。在技術上,山石皴法應用了北方山水技法——斧劈皴與刮鐵皴。這種技法的表現不但能刻畫石頭堅硬的質感,讓整個山體透氣和空虛,另外也形像的映襯了修煉的過程,因為山也象徵著人的執著,要想登上山頂就得不斷的削去執著。

山腰雲霧上下的修煉人
 

「大家知道,有許多東西、許多的執著心為甚麼那麼去去不掉?為甚麼那麼難?我跟大家一直在講,粒子是從微觀上層層組合一直到表面物質。如果在極 其微觀下大家看看思想上那些個執著的東西形成的物質是什麼?是山,巨大的 山,象花崗岩一樣的頑石,一旦形成了人根本就動不了它了。」(《二零零四年芝加哥法會講法》)

從師父的這段法中我個人理解到修煉中的難度是因為自己的執著產生的業力造成的,只有在大法中錘鍊自己,斬去執著,最終才能鑿掉這座大山。所以在創作中採用這種斧劈皴的技法能夠非常形像的體現這種去執著的過程,筆墨所指,意氣所到,同時又能體現山水畫古樸的韻味,可謂一舉兩得。

山下局部

構圖上具體來說,山腳下石梯上的人群代表踏上修煉之路的人,所以放在了畫面的最下方。這裡的環境表現的也不那麼危險艱難,道路也還算寬,所以人數也比較多。石梯旁左側一塊石頭上寫著醒目的「精進」二字,作為山中的摩崖石刻,同時也是確定畫作內涵的元素之一,這樣畫作的內涵就被固定在修煉的意義上了。石梯上所有的人都拿著各種行李包袱,甚至拖家帶口的,這裡就是寓意剛走上修煉道路的各類人群的各式各樣的執著,所以也有著各種表現。有拿著相機表示因好奇心而走入修煉的,有問路而告之行路難的,有畏難而徘徊不前的,還有放棄攀登而背著包袱往回走的人,代表著修煉人的各種狀態。而在山腰雲霧下有一人貼著崖壁艱難的行走,代表著放下生死的修煉過程,修煉中只有放下生死、沒有怕心才能勇敢的走過去,才不會掉下去。穿過雲霧就會看到另一片天地與仙人居住的山洞,那裡同時又是繼續向上攀登的入口。雲霧以上山崖邊有兩個互相牽手幫助的人,體現著高境界中的修煉人無私的高尚行為。穿過眼前的最後迷障就可以沿著曲折的道路走向山洞洞天之中,裡面隱約有樓閣仙蹤,代表著仙境,但是這也不是修煉的終點。畫作在構圖上並沒有將山頂表現出來,用意是表現修煉境界無止境,只在岩石間隱約露出紅色的梯子,但是更窄,因為更高層次的修煉要求更高。

另外,需要說明一下,以上在創作中構圖的展現,只是我個人對「修煉」內涵的理解,並用畫作的形式很簡單概括的方式表現出來,「修煉」的內涵是非常博大的,個人理解的和畫作中表現的僅僅只是微小的局部而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書法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