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治國大道(十四):法家之術 (第一部份)

作者/李道真 播音/新宇音


【正見網2020年07月29日】

音頻:治國大道(十四):法家之術 (第一部份)

作者/李道真     播音/新宇音
 
十四、法家之術

上文說了,法家的目標是以人法代替天道,來建立以人代天的魔性社會。而以人法代替天道必須依據強大的「勢」,保障人法的強力執行,同時使人法成為天下唯一的準則,所以必須使天下一切權勢都集中在君王一個人手中,使人法與君王合一。

韓非說:將一尺長的樹木立在高山上,就可以俯視千仞深的山谷,這並不是因為樹木本身高,而是因為它的位置高。桀做了天子,能夠控制天下,並不是因為他賢能,而是因為他的權勢大。千鈞重的東西有了船就可以浮起來,而幾錢輕的東西沒有船就會沉下去,這並不是因為千鈞的重量輕而幾錢的重量重,而是因為千鈞的東西有了托力而幾錢的東西沒有托力的緣故。所以短的東西能夠俯視高處的東西,是靠了它的地位;小人能夠制服賢能的人,靠的是他的權勢。(57)

飛龍乘雲,騰蛇駕霧,憑藉的是雲霧之勢,若雲霧消散,那飛龍與騰蛇就與蚯蚓沒什麼兩樣。當堯還是平民百姓時,連三個人都管理不了;而夏桀做天子後,卻可以搞亂天下。所以我從中明白,(治理國家)應該依賴於權勢,而不要依靠什麼賢德與智慧。(58)

父母對待子女,希望子女平安順利,遠離犯罪。而君主對於民眾,危難時要他們拚死作戰,安定時又要他們盡力耕作。父母懷著深厚的愛,希望子女平安順利,但子女卻不聽父母的話;君主對百姓沒有仁愛之心,要求民眾為自己拚死出力,卻能夠行得通。明君懂得這些道理,所以拋棄仁愛之心 ,而只增強威嚴之勢。(59)

百姓都是屈服於威勢,而很少能被仁義感化的。(60)

法家是完全反道德人性的,必須依賴強權暴力,依靠強大的勢才能得以上位,這是法家的基礎和保障。法家要達到人法與君王合一,成為天下唯一準則,以代替天道,所以天下權勢必須集中於君王一身,絕不允許有第二個掌權人的存在,以保障人法絕對、唯一的地位。

韓非說:道與他所生的天地萬物不相同,秤與它所稱的重量不相同,君主與他的臣下不相同。道是獨一無二的,所以稱為「一」,君主應該效法天道的獨一無二。(61)

要時刻繃緊你的弓弦,防止一個窩裡出現兩隻公雞,否則將鬥得不可開交。豺狼在羊圈裡,羊就不會增多。有兩個人當家,事情就不會成功。(62)

君王獨斷專行,才能稱得上是王。(63)

那麼它又是通過什麼手段達到集天下一切權勢於君王一身的呢?首先是通過玩弄權術控制臣下,讓臣下絕對服從。

韓非說:做君主的,要像經常劈削樹木一樣整治臣下,不要使樹木枝葉茂盛。樹木枝葉茂盛,將會充塞官府,私門將會富實,公門將會空虛,君主將受蒙蔽。經常劈削樹木,不要使樹枝向外伸展,樹枝向外伸展,將會威逼君位。經常劈削樹木,不要使枝粗干細,枝粗干細,將會經不住春風,經不住春風,樹枝將會損害樹心。(64)

韓非說:君主不要顯露他的願望與意圖,君主顯露了他的願望與意圖後,臣下就會根據君主的意圖進行自我掩飾與偽裝,就看不清他們的真實面目。君主只有不展示自己的好惡,臣下才能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所以,君主有智慧也不要用來思考,使萬物尋找自己真實的位置;有能力也不要作為,以觀察臣下的辦事能力;有勇力也不要表現出來,讓臣下充分發揮他們的勇武。因此,君主不使用智慧而能明察,不發揮能力卻有功績,不表現勇力卻擁有強大的武力……所以說,君主什麼事都不表現好像沒處在君位上,君主神秘莫測臣下根本捉摸不透。君主在上面無所表現,群臣在下面膽顫心驚。(65)

天道隱而不現,如果君主神秘莫測,讓臣下無法捉摸,那就像天道一樣高高在上。君主什麼也不要表現出來,這樣才能在暗中觀察臣下的過失。看見了裝作沒看見,聽到了裝作沒聽到,知道了好像不知道一樣。君主知道臣下的言論主張後,不要去更改他,用他們自己的行動去考察驗證。每個官職只能有一人,不要讓他們相互通氣,那麼一切事情就會暴露無遺。君主掩蓋自己的行跡,隱藏自己的意願,臣下就無法探測;不顯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無法揣度。(66)

君主在聽取臣下的言論主張時,應該像喝醉了酒一樣模模糊糊。群臣動嘴動舌,我卻不先開口;群臣越發動嘴動舌,我就越發裝得糊裡糊塗,讓他們自己去爭論、去分條縷析,我從中得以看清、了解他們……君主表示了自己的好惡,則會惹事生怨。所以要隱藏好惡,什麼都不表現出來。君主不和臣民共事,臣民才會尊敬君主;君主不和臣民議事,讓他們自己去干。君主關閉起門戶來,坐在室內觀察外面,一切近在咫尺,全在眼前。該賞的賞,該罰的罰,根據他們的所作所為,使他們受到相應的處置。如果君主不能夠表現得神秘莫測,臣下就會找到利用的藉口。(67)

韓非讓君主故意表現得神秘莫測,目的是將君主推上神壇,以代替「天」,然後通過與人法的合一,使人法最終代替天道。

韓非說:英明的君主用來控制他臣下的手段,不外乎兩種。這兩種手段就是「刑」與「德」。什麼是刑、德呢?殺戮懲罰的權力叫做「刑」,獎賞的權力叫做「德」。做臣下的都害怕殺罰而貪圖獎賞,所以君主掌握了這兩種手段,臣下就能被控制住了。但是奸臣卻會利用君主手中的權力殺罰他們所憎惡的人,利用君主手中的權力獎賞他們所喜歡的人。這樣施行刑、德的大權就落到了臣下手中,那麼全國的民眾就都害怕他的臣子而看輕他們的君主,會歸附他的臣子而背離他們的君主。這是君主失去刑德大權帶來的災禍。(68)

如今君主處於制人之勢,坐擁整個國家,把持著重賞與嚴罰這兩大權柄,只要依靠這些法律手段,即使田常、子罕—類的亂臣也不敢不老實,何必尋找那些誠實不欺的人呢?(69)

註:

57、  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於高山之上,下則臨千仞之谷,材非長也,位高也。桀為天子,能制天下,非賢也,勢重也。千鈞得船則浮,錙銖失船則沉,非千鈞輕錙銖重也,有勢之與無勢也。故短之臨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賢也以勢。
58 、 飛龍乘雲,騰蛇游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螾蟻同矣,則失其所乘也。……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吾從此知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之不足慕也。
59 、 父母之所以求於子也,動作則欲其安利也,行身則欲其遠罪也。君上之於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親以厚愛關子於安利而不聽,君以無愛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養恩愛之心而增威嚴之勢。
60 、 且民者固服於勢,寡能懷於義。
61 、 道不同於萬物,德不同於陰陽,衡不同於輕重,繩不同於出入,和不同於燥濕,君不同於群臣。凡此六者,道之出也。道無雙,故曰一。是故明君貴獨道之容。
62、  毋弛而弓,一棲兩雄,其鬥狺狺,豺狼在牢,其羊不繁。一家二貴,事乃無功。
63、  王者獨行謂之王
64 、 為人君者,數披其木,毋使木技扶疏;木枝扶疏,將塞公閭,私門將實,公庭將虛,主將壅圍。數披其木,無使木枝外拒;木枝外拒,將逼主處。數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將不勝春風;不勝春風,枝將害心。
65 、 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君無見其意,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故曰: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故有智而不以慮,使萬物知其處;有賢而不以行,觀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盡其武……故曰:寂乎其無位而處,漻乎莫得其所。明君無為於上,君臣竦懼乎下。
66、  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君;虛靜無事,以暗見疵。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變勿更,以參合閱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則萬物皆盡。函掩其跡,匿有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67 、 聽言之道,溶若甚醉。脣乎齒乎,吾不為始乎;齒乎脣乎,愈惛々乎。彼自離之,吾因以知之動之溶之,無為而攻之。喜之,則多事;惡之,則生怨。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上不與共之,民乃寵之;上不與義之,使獨為之。上固閉內扃,從室視庭,咫尺已具,皆之其處。以賞者賞,以刑者刑,因其所為,各以自成。主上不神,下將有因。
68 、 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為人臣者畏誅罰而利慶賞,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則群臣畏其威而歸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則不然,所惡,則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愛,則能得之其主而賞之;今人主非使賞罰之威利出於已也,聽其臣而行其賞罰,則一國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歸其臣而去其君矣。此人主失刑德之患也。
69 、 今人主處制人之勢,有一國之厚,重賞嚴誅,得操其柄,以修明術之所燭,雖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於不欺之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