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0年08月09日】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
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 ,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
我們知道歷史就是一部大戲,5000年的文明就是為最後正法而安排的, 鄭和下西洋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背後有神的因素,絕非當時的皇帝心血來潮,派鄭和帶船隊出海搞貿易和揚國威那樣簡單。其真正的目的是讓所到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和正統的中華神傳文化結緣,把這種緣分像種子一樣一代代的傳下去,到真正大法洪傳的時候喚起那些地方的民眾對大法的正念。明朝社會的修煉氛圍是相當濃厚的,神傳文化經過漫長的發展和融合也已經相當成熟和自成體系,其繁榮成度,社會成員的參與面,人的精神對其的接受深度都達到了一個巔峰,同時當時的造船業相當發達,從官方到民間都有走出去交流的強烈願望,在這樣的情況下把正統的中華神傳文化拿到世界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去交流和傳播可謂瓜熟蒂落,天時,地利,人和占盡 。貿易只是一種手段,明朝的商品非常豐富,這些東西的背後都帶有神傳文化的信息,更不用說中華禮儀和儒家思想、曆法和度量衡制度、農業技術、製造技術、建築雕刻技術、醫術、航海造船技術等這些東西的交流和傳播了。他們也同樣是神傳文化的表現和載體。
當時鄭和的船隊到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那些地方都比較落後,而最重要的是沒有對正統的神的正信,他們所拜的神都是一些層次很低的,甚至是邪道上的,中華正統的神傳文化歸正了這些東西,為今天大法在這些地方的傳播打下了很好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