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梅花落•中庭雜樹多》

纖纖


【正見網2022年12月15日】

在一個好的環境中,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了不起的,無所畏懼的。只有在危難來前才會讓人們看到真正的勇士、才會明白誰的志堅。南北朝時期的詩人鮑照有首詩名為《梅花落•中庭雜樹多》。這首詩詠梅的角度似乎更是與眾不同。全詩共四十八個字:「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詩中大意是:庭院中種植著各種的樹木花草,詩人獨喜歡梅花,有人會問為什麼呢?開句就提出了一個疑問。到底是詩人在問朋友還是有人在問詩人,似乎是不重要的。總之引出下文就對了。很多時候,我們會在誰是主語,誰是主角爭論不休,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我們要解決的是問題,闡述的是觀點,這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越古老的朝代,越不注重人,他們會把重點放在事情本身上。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這句的大意是:梅花可以在霜中開花、露中結果。其它的花則是在春風中才會得意,在寒風中會凋落,看似差不多,其實他們沒有梅花的那種耐寒的品質。

在人中有患難見真情的說法、在修煉界有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真金的考驗。看來在哪一個境界都是看中考驗的。寒冬之下,只有梅花敢於在霜雪中傲立而開,其它的則只能在等春天的來臨。

古人愛梅、詠梅,是對自己言行的一種鞭策,也是對美好的一種嚮往。宋代邵雍的《梅花詩》,所詠的就是他認為最美的最了不起的生命——敢於在最不好的社會勸善的大法弟子。有一天,相信人們會明白李大師的慈悲和大法弟子的苦心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