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3年01月17日】
古人的詩不僅是用來抒情的,還可以描繪出美景、表達出意境,白居易的這首《村夜》,可謂無造作之美。全詩共二十八個字:「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夏夜的蟲鳴聲,給寂靜的夜晚增添了幾分生機,沒有蟲鳴的夜晚會顯得單調而恐怖。漸入秋天,夜晚被霜打的草再加上蟋蟀的叫聲,自是一道美景。農村人因為早起的緣故,晚上都睡的很早。半夜的田野經常看不到一個人。不知道詩人為甚麼會在此時來到農田,是隱居還是閒遊不得而知。往往在寂靜的時刻,或許才能觸發靈感,鬧市恐怕任何時候都不會這麼的安靜吧。在鬧市往往會有生意人晚上準備明天要賣的東西,乒桌球乓的聲音是避免不了的;管樂聲也會到半夜才會停止,而詩人在農田除了蟲鳴就沒有其它的聲音了。
我喜歡在十一點以後在小區的小道上漫步,因為這時人的思維是最清晰的,往往靈感會如湧泉般流出。當年的朱自清也是這樣寫出他的名作《荷塘月色》的吧。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詩人走出前門,望著眼前的一望無際的田野,在月光的映射下,蕎麥花如雪一般。很多的電影中都喜歡拍攝夜晚的田野,無論是蕎麥還是其它的植物,那種無邊無際的美,看起來是那麼的氣勢磅礴。與我們在院子裡栽種的花草相比,就如大河與小溪一樣,一個嬌柔一個粗曠。
在一個安靜的環境裡,人的思路會清晰,也更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詩人會觸發靈感,也會有茅塞頓開之感。白居易處的環境,其實還有一位詩人寫過。當年的張繼,在寂靜的夜晚,一聲鐘聲(《楓橋夜泊》)改變了他的人生之路;此時的白居易又有何感悟呢?修煉人其實也需要有個靜的環境的。古時的修煉人喜歡在子時煉功,就是因為那時比較靜,當然任何時候都是無所謂的,但子時比較靜倒是事實。
在一個安靜的環境裡,人會更有詩意,更有靈感,白居易看到的「月明蕎麥花如雪。」在白天是不會有這種感知的,並不是時間的問題,而是白天的人多,環境嘈雜。
一個人多靜一靜,少去人太多的地方,或許也會讓自己更冷靜和理智,做起事來會更有條理性。熱鬧不是壞事,但適當的清淨一會,也是一種休息和修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