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3年04月21日】
內容提綱
一、史皇倉頡 穀雨溯源
二、人文初祖 結繩記事
三、天助倉頡 鳳凰銜書
四、《倉頡書》偉 大同世界
五、造字聖人 萬古流芳
六、後記 古聖福澤 幸福今朝
一、史皇倉頡 穀雨溯源
馬上就是穀雨節氣,顧名思義,穀雨就是下谷如雨,谷就是穀子,俗稱小米,老天為甚麼要下小米雨呢?《淮南子·本經訓》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就是說,穀雨的名字來源與造字的聖人倉頡有關。
倉頡(jié),也作蒼頡,原姓侯剛,是上古時期黃帝的史官,被黃帝稱為帝師,賜以「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的「倉」字為姓。他是河南南樂吳村人,「生而齊聖」,雙瞳四目,就是生下來就是個聖人,而且有四隻眼睛,每隻眼睛有兩個瞳仁。倉頡號史皇氏,以造字、占卜、傳達信息和記史為大任,為黃帝開創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倉頡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山川指掌、鳥跡蟲文,創製文字用來代替古老原始的結繩記事,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漢字是象形文字,字音字形對應天象,使人可以溝通神天,最初主要用來記載天象、祭神、敬神等神事,周朝以後才開始更多記載人事。現在已知的甲骨文有五千多字,是非常成熟的一種文字。
造字聖人倉頡
倉頡造字,是人類文明史上的輝煌篇章,讓聖賢的教誨與歷史的經驗教訓可以超越時空一代代流傳,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歷朝歷代官方與民間的景仰和祭念!
二、人文初祖 結繩記事
黃帝為五帝之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開創者,被尊為「人文初祖」。黃帝「兵征天下」,統一融合華夏各部落;道化人間,使百姓安居樂業,風調雨順,沒有盜賊。
黃帝帶領眾多聖賢,設百官、制典章、作干支、創曆法、制樂器、啟醫學,發明蠶桑、衣裳、鍋灶、宮室、舟車、弓駑、兵陣、鏡子、指南車等,開創了輝煌的人類文明。黃帝還多次問道廣成子,靜心修道。最後,黃帝在荊山鑄鼎,九鼎鑄成時,有金龍來迎,黃帝當即馭龍飛升而去。後世聖人堯、舜、禹、湯等都是黃帝後裔,因此他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歷代中國人都以身為炎黃子孫而感到無比自豪。在眾多發明中,史官倉頡發明文字是一件影響深刻廣遠無比的偉大事件。
人文初祖黃帝
遠古時期,人們結繩記事,大事打一大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關的事就打一個連環結;也有堆石頭來記事的,意思差不多。後來,人們又用刀在木頭、竹子上刻符號來記事。隨著人們事情的越來越多,用打結和刻木的方法,再也不能適應了。
相傳開始黃帝分派倉頡管理蓄養牲口的數目、儲藏食物的多少。倉頡盡心盡力,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後來牲口、食物逐漸增加,光憑腦袋記不住了。
頡就用心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一長就不行了。倉頡又想到在繩子上打圈,圈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表所管的東西。
黃帝看倉頡這樣能幹,就命他擔任史官,叫他管更多的事情,每年的祭祀,每次狩獵的分配,人丁的增減等都要管,這樣添繩子、掛貝殼就不管事了。
三、天助倉頡 鳳凰銜書
黃帝統一華夏,事務越來越繁多,看到結繩記事的方法不行了,就命史皇氏倉頡,想辦法解決記錄天下大事的問題。於是,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台上建屋住下來,專心致志的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想了很長時間也沒造出字來。
有一天,倉頡正在思索之時,只見天上飛來一隻鳳凰,嘴裡叼著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倉頡面前。倉頡撿起來一看,上面是一個蹄印,可他認不出是什麼野獸的。一個獵人正好看到了,就說:「這是貔貅的蹄印,與別的獸類的蹄印不一樣,別的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能知道。」倉頡聽了獵人的話很受啟發。他想: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那麼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如能抓住這些特徵,畫出圖象,造出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大家就都能認識了,這不就是字嗎?
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徵,譬如日、月、星、雲、山、河、湖、海,以及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他日思夜想,看盡天上星宿的分布、地上山川的脈絡、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然後按照事物不同的特徵,畫出各種圖形,再造出不同的符號,定下了他們所代表的意義,倉頡把這種符號叫做「字」。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覆推敲,還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經他解說,大家都很容易明白的,就定下來。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倉頡造的字也就越來越多。
最後,倉頡把造好的這些象形字獻給黃帝,黃帝看了非常高興,立即召集各部落的酋長,讓倉頡把這些字教授給他們。於是,這些文字便開始在天下流行起來。為了紀念倉頡造字大功,後人把河南新鄭縣城南倉頡造字的地方稱作「鳳凰銜書台」,宋朝時還在這裡建了一座廟,取名「鳳台寺」。
鳳凰銜書台
傳說倉頡造字成功那天,白天老天竟下起粟米雨來,晚上又聽到鬼的哭嚎。為甚麼下粟如雨呢?因為倉頡造成了文字,可用來傳達天意民心、記載聖賢歷史等,當然應該慶賀,這也是「穀雨」節氣名字的由來。但鬼為甚麼要哭呢?有人說,因為有了文字,民智日開,民德日離,欺偽狡詐、爭奪殺戮由此而生,天下從此永無太平日子,連鬼也不得安寧,所以鬼要哭了。
四、《倉頡書》偉 大同世界
倉頡造了哪些字呢?我們看看被稱為天下第一書的《蒼頡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既通俗易懂,又有博大精深的內涵,真是難得一見的上古聖人之作。《蒼頡書》:「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草米並刈,乞少子左互。學耒,弢雨水,兒糾叔兵朱。」
有人用現在的話來解說,就是:
身體變化,需要庇護,於是尼山是養老送終的好地方。(老有所養)
雜草莊稼一併割下,求少子幫助。(壯有所用)
學使農具,取水灌地。小兒纏著叔叔玩弄兵器上的紅飄帶。(幼有所長)
天下第一書的《蒼頡書》
《蒼頡書》用簡單的三句話,就描繪了一幅社會美好、人民安樂、家庭幸福的美好畫卷,描述的內容,正好與《禮記禮運》篇所講的大禹兒子啟建立夏朝前五帝時期的社會狀態相吻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是為大同」。看來,從千古帝王師的聖人孔子到中華民國的開創者孫中山大總統,中華民族仁人志士二千多年來所追求嚮往的大同世界,源自於上古的《蒼頡書》。
宋代《大觀帖》翻刻時將《倉頡書》28字譯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
五、造字聖人 萬古流芳
在輝煌無比的中華文明歷史中,聖人倉頡「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真是驚天地泣鬼神,引領人類從蠻荒走向以道德為根基的中華正統文明,對後世影響深遠,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推行的「書同文」,使大中華融為一體,不論怎樣分裂割據,最後都會分久必合,從新回歸大一統。倉頡造字,豐功偉德,萬古流芳,永遠值得後人紀念。
四千多年來,後世的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對造字聖人倉頡的紀念與祭祀從未間斷。歷經無數的戰亂與災害,尤其是十年文革浩劫最具毀滅性,但到現在全國還是有多處紀念倉頡的倉頡陵、倉頡廟、造字台等,遍布黃河中下游許多地區。漢代的有河南南樂、虞城、開封和陝西白水,晉代有山東壽光和東阿,宋代有河南陽武、洛寧,歷代建築屢廢屢興,祭祀活動綿延至今,幾千年不斷,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強大生命力的體現。「倉頡造字傳說」和「穀雨公祭倉頡典禮」等已列入非遺名錄,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1、河南南樂倉頡陵
倉頡陵位於河南南樂縣,原稱倉頡祠,位於縣西北吳村附近,始建於東漢永興二年(154年),其後屢毀屢建,1966年「文革」中遭受毀滅性的劫難,使倉頡廟成為廢墟,倉頡墓亦被挖開。倉頡廟現存有兩通舊碑:其一為元代延佑年間的殘碑,有「倉頡生於斯葬於斯,乃邑人之光也」的碑文;另一舊碑刻有北宋名相寇準祭拜倉頡廟時留下的聯語:「盤古斯文地,開天聖人家」。陵墓西側有始建於東漢永興二年(公元154年)的倉頡廟宇,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在「文革」中毀壞殆盡。
倉頡廟
2、河南商丘虞城字聖祠和古倉頡墓
倉頡墓,位於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西北十二公裡的古王集鄉。《虞城縣誌》記載,漢靈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倉頡墓前立碑一通,正書「古倉頡墓」。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又重立石碑一通,陰刻「古倉頡墓」四字。康熙九年(1670年),虞城縣知縣程本節重修倉頡祠大殿三間。黃帝史官、文字鼻祖倉頡卒後即葬於此。每年春秋祭祀,歷代香火不斷。
字聖祠
3、山西臨汾倉頡聖祠
倉頡聖祠,在山西臨汾的洞兒村即今堯廟鎮西趙村。漢唐以來,村中一直建有倉頡祠堂,稱作「倉頡聖祠」,每年穀雨都要進行祭祀活動。該祠有房屋四百餘間,祠內兩廂,一邊為崇文會館,一邊為培英義莊,鄉會試在此舉行。
4、陝西渭南白水倉頡廟
倉頡廟,位於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城東北史官鄉,是為了紀念文字始祖倉頡所建的廟宇。倉頡廟主體有山門、東西戲樓、前殿、報廳、中殿、寢殿、鐘鼓樓、東西廂房等。元代修建的寢殿,以蒿木為前殿大檁,徑勻體直,世所罕見,內正殿、後殿為明代建築,前殿、獻殿、戲樓、鐘樓、鼓樓為民國年間復修。廟內有古壁畫十九幅,歷代碑刻數十通,四十餘棵千年古柏壞繞於廟、墓四周,鬱鬱蔥蔥,其樹齡之久、樹形之奇,殊屬罕見。倉頡廟古柏的年齡,比山東曲阜孔廟和黃帝陵的古柏都長壽,居我國三大古柏群之首。
陝西白水倉頡廟歷史悠久,上可追溯到黃帝時代,文字記載的建廟時間在東漢延熹年間,已經超過一千八百多年。
白水倉頡廟
六、後記 古聖福澤 幸福今朝
1、幸福之幸的古義——死裡逃生之象
「幸」的古字,從夭從屰,夭是死,屰就是逆,不順從,那麼會意就是死是不幸的,而免死就是幸,免凶得吉。夭在上為天,天命是死,而下邊的人能逆反過來,實為不易,實在太幸運了吧!
古人還說:非分而得謂之幸。非所當得而得,與不可免而免曰幸。最重要的是古代聖人還告訴人們怎樣得到「幸」,中華正統文化強調善,所以說:吉者,善也;凶者,惡也。得免於惡是為幸。福善之事皆稱為幸。
寫到這裡,不禁想到四億一千萬人三退,本來是天滅中共,人發毒誓已在其中,入了魔教,必死無疑,居然有機會得到不斷延長的機會,誠心三退就成,匿名都可以,這可真是「死裡逃生」了,神佛慈悲不斷呼喚,實乃「幸」甚啊!不得不令人讚嘆,中華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倉頡四千多年前造的「幸」字,今天還有現實意義,創世主的慈悲智慧太洪大啦!希望大家能夠棄惡從善,都能得到死裡逃生、化險為夷、遠凶得吉的大「幸」!
2、幸福之福的古義——善必天佑
福,形聲字,從示就與祭祀、敬神有關,畐既表聲也象形,是腹字最初的樣子,上邊是人頭,下邊的田象腹部的形狀,腹中的十,是充滿,合起來就是腹滿的意思,表面意思是財富多多。福富互訓,就是家富就是有福,所以福的本義是福氣、福運,與「禍」相對,一切順利、幸運、吉祥的事都是福。
中華正統文化不僅強調善,更強調敬神、感恩神,所以說「福者,佑也,善也」,就是說善良的人有福,能得到神佛的護佑那才是真的有福!希望大家心善行善,敬天敬神就能得到天賜的「洪福」啦!
3、今天最大的幸福是什麼?
明天就是穀雨節氣,我在抓緊時間為大家寫這篇紀念古聖倉頡的文章,其目地也是為了告訴今天的世人,聖人的關愛從古至今,他們所做的一切包括黃帝「兵爭天下」、倉頡造字和秦始皇推行「書同文、車同軌、人同倫」等都是為人好、為你好,更是為了你今天無論天涯海角都能聽到創世主的慈悲呼喚。
中午時候,恰巧打開了明慧網,法輪大法創始人李洪志師父寫給全人類的第二篇新經文《為甚麼要救度眾生》發表了,連讀三遍,淚水不斷,被那來自天宇高處的無量慈悲感動著,我把最後一段送給有緣的讀者朋友們作為本文結尾,希望大家珍惜今天,感受宇宙中前所未有的洪大「幸福」吧!
「創世主是天體中一切神的主,他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的造就者,一切眾生的主宰,包括他造的三界中的一切人、神、物。他的愛是對眾生最高的聖恩!世人被他所愛是人最大的榮幸!」(《為甚麼要救度眾生》)
寫於二零二三年四月十九日穀雨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