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3年12月14日】
前幾天姐姐打電話說:嫂子生氣了!嫂子挑她的禮,原因是姐姐出遠門沒有告訴嫂子一聲。我對姐姐說:你出遠門,應該告訴嫂子啊,這也是對她的尊重。可姐姐還蠻有理地說嫂子平時對她也漠不關心,怎麼這時倒來關心了。唉!清官難斷家務事啊。禮的背後是道德的規範,當今社會道德下滑,人心不古。家人或者是親朋好友往往是因為禮節的不周到,造成了許多不愉快,相互之間產生隔閡、矛盾。這樣看來這個禮儀問題,在人們生活中真是很重要的。
「孔鯉過庭」的典故說的是: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兒子孔鯉恭敬地低著頭過去,孔子問:學禮了嗎?孔鯉答:沒有。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於是孔鯉回去習禮了。「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不學會禮儀規範,就難以有立身之處。
《禮記》中講: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意思是人際交往中有禮儀就可以安穩有序,沒有禮儀就會混亂危殆。音樂能使人消除怨恨,禮儀能使人化解爭鬥。禮樂具有教化功能,從中看到「禮」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中國古代是禮儀之邦,禮的本義是舉行禮儀、祭神求福。禮義之興,源於對神明的敬畏,敬神以禮,求神賜福。遠古社會,人類匍匐在神明的腳下,對天地神祗恭敬有加。
「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意思是禮是老天規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百姓行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禮,從宏觀上是用來濟世安民的。
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說:「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即所謂禮,就是人所守法之履,即人們日常行為的準則,正如腳要穿鞋子走路,人們要按照禮制行事,早起晚睡,勤奮勞作,從而形成人倫秩序。禮制也指循規守矩。「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就是說:人不守禮法就沒法生存,做事沒有禮法就不能成功,國家沒有禮法則不安寧。
楚漢之爭,項羽因為驕傲,不遵循謹慎之道,而把江山拱手讓給了劉邦。而「玉帛成干戈」指齊頃公輕浮嘲笑晉、魯、衛、曹各國使臣的生理缺陷,使臣們怒不可遏,不辭而別,約定請兵伐齊。後齊大敗,這便是春秋時著名的「鞍之戰」。看來不循規守矩,會導致國家的衰亡。
有些研究認為,所有的人類文化都有某種形式的禮儀,也就是說,禮儀是普世文化通則的一部分。 東方禮儀溯源中國,作為東方文化的發源地,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譽。夏禮、殷禮、周禮,三代之禮,因革相沿,到周公時代的周禮,已比較完善。中國古代最早、最重要的禮儀著作是《周禮》、《儀禮》等等。是理想中的政治制度與百官職守,相傳為周公所作。
中國古代文化中有一整套禮儀規範。「禮」,在傳統社會無處不在。如: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有禮等等。人們遵循禮儀規範,社會秩序井然,人與人和諧相處其樂融融。
孔子曰:「禮者,敬人也。」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意思用道德來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更有歸服之心。
如傳說中舜耕種於歷山,歷山之人皆互相謙讓,在田界處讓對方多占有土地;舜漁於雷澤,雷澤上人皆互相推讓居住的地方。只要是舜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 。因而,一年所居成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舜面對多次要加害他的父親、繼母與兄弟,一如既往的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誠懇謹慎,在治國方略和政治方面,展現出其才幹,其英明千古流芳。
古代的禮儀原則遵循的是:自卑尊人。禮制精神展現的是:親親愛人。謙卑待人,與人和善。
古人講求道德高尚:「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儀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礎,是做人的需修課程。對個人來說,最重要的禮是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禮貌。它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文明規範,展現著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是人與人之間最優美的距離。
人際交往中有禮儀就可以安穩有序,所以禮儀是不可不去學的。傳統文化中的:程門立雪、曾子避席、孔融讓梨、張良拜師等等,流傳千載,成為典範。
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禮儀規範,否則行為粗俗,不遵守法度和社會秩序的人,做人處事是失敗的。
到了近代,中共這個西來幽靈,竊取中華古國後,破壞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用它那粗俗、仇恨、極端的黨文化給中國人強行洗腦,把中國人和傳統的文化割裂,使古代的君子之國、受各國人仰慕的謙謙君子變成了被人鄙夷的粗俗不堪之人。如買票時插隊;在飯店用餐,高聲喊叫;隨地吐痰等等。一次表妹請我們吃飯,當時小店裡也就是三、四桌客人在用餐,可是卻吵吵鬧鬧、人聲鼎沸、喧譁吵鬧的不得了,我們彼此正常說話都聽不清,真是感嘆的無語了。
在黨文化的影響下人們做事走極端,待人接物往往以極端方式對待,或者是恭維、巴結,或者是鄙視、嫉妒、傲慢無禮等等。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出現隔閡、矛盾,引起爭端。有人說:有些人對能給自己帶來越多好處的人,就會越有禮貌。這是人們通常說的「勢利眼」,在講究文明的國家,人們會鄙視這種行為的。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貧窮卻不巴結富貴的人,富貴的人卻不驕傲。這是古人強調的君子應該具備的操守吧。
古人講:「禮之用,和為貴。」禮的作用,在於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的更加和善、和睦、和諧,能使人化解爭鬥,起到教化的作用。
只有遠離中共,清除黨文化,找回傳統文化,才能使古代中華文明重放光彩;才能使禮儀文明深入人心。找回失落的文明,找回人善良的本性,從我們每個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