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4年12月24日】
名著《西遊記》的讀者都十分熟悉唐僧師徒在通天河所經歷的那一難:唐僧一行「曉行夜住,渴飲飢餐,不覺的春盡夏殘,又是秋光天氣。」 戴月披星,餐風宿水趕路,不成想被「千層洶浪滾,萬迭峻波顛」的八百裡通天河擋住。
天色已晚,唐僧一行借宿陳家莊,才知通天河中有一個靈感大王,雖然「威靈千裡祐黎民。年年莊上施甘露,歲歲村中落慶雲」,但卻要莊戶年年供獻童男童女之事,於是孫悟空和豬八戒假變童男童女,打跑了靈感大王。那靈感大王本是南海觀音菩薩那裡蓮池中養大的一尾金魚,「每日浮頭聽經,修成手段」。「不知是那一日,海潮泛漲,走到此間」 ,奪走了水下老黿的水黿之第。
卻說那金魚精逃回後,為了捉住唐僧,吃唐僧肉延壽長生 ,連夜踏長空興風作雪,結冷凝凍成冰作法,「起一陣寒風,下一陣大雪,把通天河盡皆凍結。」 「但見:景值三秋,風光如臘。蒼松結玉蕊,衰柳掛銀花。階下玉苔堆粉屑,窗前翠竹吐瓊芽。」。那妖怪便「引眾精在於冰下。等候多時,只聽得馬蹄響處,他在底下弄個神通,滑喇的迸開冰凍,」捉住了唐僧。
說到這裡,不禁要問:未曾捉住妖怪,唐僧一行怎的就兀自離去了?那妖怪回頭再來吃童男童女如何是好?只是那唐僧心中焦慮,自別了唐王之後, 「今已七八個年頭,還未見佛面」。因這取經的聖念,就少了些解救陳家莊生民的為他之念。說來還是有漏啊。取經的路為甚麼不能騰雲駕霧飛過去,而是要一步一步走過去?實際上就是要從魔難中一點一滴的修出來。取經不是世間的一項單純的搬運任務,若無一步步的修煉中修去人念和執著後的境界提升,也就是心念的純淨和純正,那是很難通過靈山仙凡之隔的凌雲渡的 。
由於孫悟空不擅長水下的功夫,所以便讓豬八戒和沙僧去水下挑戰,把那妖怪引出水面。「那孫大聖在東岸上,眼不轉睛,只望著河邊水勢,忽然見波浪翻騰,喊聲號吼,八戒先跳上岸道:「來了!來了!」沙僧也到岸邊道:「來了!來了!」那妖邪隨後叫:「那裡走!」才出頭,被行者喝道:「看棍!」那妖邪閃身躲過,使銅錘急架相還。一個在河邊涌浪,一個在岸上施威。搭上手未經三合,那妖遮架不住,打個花,又淬於水裡,遂此風平浪息。」那妖怪知道孫悟空的厲害,此後便緊閉宅門,再不出戰。由此亦可看出,孫悟空對待妖怪的話語就是一種外形用力的解決方式: 「看棍!」一概打殺。這也是所處境界使然,除妖是「絕對」 的正確,那麼在更高的境界又會如何處理呢?
《西遊記》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中講述了孫悟空前往南海向觀音菩薩求助的過程:「好大聖,急縱祥光,躲離河口,徑赴南海。那裡消半個時辰,早望見落伽山不遠,低下雲頭,徑至普陀崖上。 ……行者性急,那裡等得,急縱身往裡便走。……拽步入深林,睜眼偷覷著。遠觀救苦尊,盤坐襯殘箬箬(ruò)。懶散怕梳妝,容顏多綽約。散挽一窩絲,未曾戴纓絡。不掛素藍袍,貼身小襖縛。漫腰束錦裙,赤了一雙腳。披肩繡帶無,精光兩臂膊。玉手執鋼刀,正把竹皮削。」悟空從林中退出,心中疑惑: 「菩薩今日又重置家事哩,怎麼不坐蓮台,不妝飾,不喜歡,在林裡削篾做甚?」 等了不多時,只見菩薩手提一個紫竹籃兒出林道:「悟空,我與你救唐僧去來。」
孫悟空跟隨觀音菩薩縱祥雲騰空而去,頃刻間,到了通天河界,「菩薩即解下一根束襖的絲絛,將籃兒拴定,提著絲絛,半踏雲彩,拋在河中,往上溜頭扯著,口念頌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念了七遍,提起籃兒,但見那籃裡亮灼灼一尾金魚,還斬眼動鱗。」收了金魚精之後,「八戒與沙僧,分開水道,逕往那水黿之第找尋師父。原來那裡邊水怪魚精,盡皆死爛。」
為了收伏金魚精,觀音菩薩未曾梳妝,運用神功編織一個紫竹籃兒,這是為甚麼呢?觀音菩薩沒有寶相莊嚴的坐於蓮台之上,孫悟空也感到十分不解。由此想到,在傳統文化中有這樣一個典故:脫簪待罪。
據西漢劉向著《列女傳》(卷二)載:宣姜後者,齊侯之女也。賢而有德,事非禮不言,行非禮不動。宣王嘗早臥晏起,後夫人不出房。姜後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其傅母通言於王曰:「妾不才,妾之淫心見矣,至使君王失禮而晏朝,以見君王樂色而忘德也。夫苟樂色,必好奢窮欲,亂之所興也。原亂之興,從婢子起。敢請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之罪也。」遂復姜後而勤於政事。早朝晏退,卒成中興之名。」
從修煉的角度看,金魚成精從蓮池逃出,那是心性有漏的一種相。金魚精禍亂世間九年,不知吃了多少童男童女,誰之漏?收伏金魚精只是外形上的表現,而更重要的是在心性方面修出來,那才是真正的提高,也是徹底清除外在之相的根本。相的出現恰恰就是為了照見心性之漏。
此外,觀音菩薩念了七遍:「死的去,活的住!」那些水怪魚精都死了;而金魚收入籃子中卻還活著。這是由於這尾金魚是聽過佛經,得了靈氣的,去除了精怪部分之後就帶回去了。這也是孫悟空的金箍棒打不死它的原因。紫竹籃構成了兩重空間的法器,能夠活下來的方可進入到籃子中。死活的篩選和分別是由法來衡量,不是按照個人的主觀願望角度去打殺或是如何。
在這末後之末的「蕩蕩天門萬古開」的宇宙正法時期,何嘗不是如此,時時處處都有對修煉者心性的考驗,同時修煉者的心性又影響著世間的晴雨煙雲。「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