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2月16日】
「小姐,老爺和夫人紛紛病逝後,你叔父覬覦侯爺的位子,於是打算…...打算暗害你(那時侯爵之位可以由女兒繼承,子女無法繼承便可兄弟繼承)。但忌憚很多侯爺的老部下,所以他也不敢輕舉妄動…...直到有一天,他結識了一個妖道。
那妖道給他出了個主意,說可以把小姐嫁出去。青龍關有個張總兵張友芳,他們張家與楊家是世交,可以把小姐嫁到張家。
你叔父一聽就急了,張府只有一個獨子張友芳,現任青龍關總兵。如果把小姐嫁給張友芳,那小姐就不僅有楊府的餘威,還有青龍關撐腰了,這怎麼能行呢?
那妖道又說,他與張友芳曾是道友,他知道張府其實還有一個大公子,張友芳實則是老二。那大公子因痴菍呆傻,十年前被一老道帶入青龍關外的青龍山張家灣修煉,從此這張家灣就被下了結界,外人不得入內,只可書信往來。
可張大老爺卻哭了,說我兒都沒娶妻呢,獨自在灣裡連個媳婦都沒有,真可憐哪!
那老道笑著說:「十年後,此灣會開十二個時辰,足夠貴公子娶妻。」
那張大老爺和咱們楊府侯爺腳前腳後的都過世了,張大老爺死前留下遺言,定要二公子為大公子娶妻,否則黃泉下死不瞑目。
二公子張友芳托人問媒,找了好多家無人願意,馬上就到張家灣開灣的時候了,若是再為大公子找不到娘子,就錯過了這開灣時間,不知何時再能開灣。張友芳心中苦悶,便與其道友,也就是這個妖道訴說了此事。
恰巧小姐叔父正想著怎麼把小姐您這個眼中釘肉中刺拔掉,但又怕那些忠心的老部下生事。
一籌莫展之際,那妖道獻計:先騙小姐和那些忠心的老部下,說小姐正值婚齡,要給小姐選個好夫婿,是青龍關的總兵張友芳,既和楊家是世交又是大戶人家,咱們也敲鑼打鼓的把小姐送到青龍關,那些老部下自然安心。
其實小姐真正要去的不是青龍關,而是關外的張家灣,嫁的也不是二公子,而是大公子。
他們也騙了張總兵,張總兵也全然不知這計策,還以為楊府的大小姐真的想嫁到這張家灣。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妖道其實是想要青龍關總兵的位子,結果逼我們夥同他…...剛才暗害了張總兵…...」
「不好小姐,十二個時辰就要到了!我們快跑吧,不然出不去了!」一個羌兵喊道。
這小姐正思忖著,突然一滴血從樓上落在她的手背上,一股濃烈的血腥味從樓上傳來。
那小姐「騰」的站起,問道:「你們是不是在樓上害了人?」
小姐趕緊跑上了樓,淨兒和那兩個隨從也緊隨其後,那些羌兵卻趁亂跑了。
她跑上樓,趕緊去屏風後面一看,是一男子倒在了血泊中。
她扶起他,發現胸口紮紮實實的中了一刀,她趕緊扯斷裙擺,為他包紮。可發現他渾身冰冷,好像不行了。
她探了下他的鼻息,發現竟氣息均勻,像睡著了一樣。
她緩緩挽起他蓬亂的頭髮,竟露出一張讓她百感交集的面龐。她今生從未見過這個人,但一看見他這張臉,淚水卻十分不聽話的從眼睛中涌了出來。
她竟伏在他身上大哭了起來:
「嗚嗚…嗚…嗚嗚嗚嗚……」
那哭聲就好像痴心的妻子,剛剛與久別的丈夫重逢,卻發現丈夫深受重傷,命不久矣。又好像尋覓了好久的親人相見,恍如隔世。那種哀婉,那種心痛,那種悲傷,仿佛歷經滄桑,又無以言表,只能用苦澀的眼淚去傾灑,去訴說……
「嗚嗚…嗚嗚嗚嗚……」
「小姐,您別哭了,我家公子死不了的,他脖子上戴著一塊護心麟,是刀刃扎不死的。」阿默說道。
「什麼?!他是你家公子?他就是張府的大公子?張總兵張友芳的親哥哥?我家小姐真正要嫁的夫婿?怎麼像乞丐一樣?」淨兒驚詫道。
「額…...額…...我家公子不讓我們幫他梳洗,他說這身上的灰塵都是他修煉出來的寶貝。」阿陶不好意思的說道。
「修煉?寶貝?什麼亂七八糟的?不行不行!我家小姐不能嫁給乞丐,小姐我們快走!」
那小姐抹了抹眼淚,說道:
「淨兒,不要無禮,道家確實有這樣的說法。」
「小姐,我們還是走吧,貴公子怕是整日都要修煉,怎麼會在意夫妻之情呢?小姐,張府嫁不成了,楊府也容不下我們,那我們回母族也好啊!」淨兒哭著說道。
那小姐思忖了片刻,點了點頭。
小姐與淨兒準備離開,走到了門口,兩個隨從愁眉苦臉的相送,只見這小姐剛邁出門檻,突然停下,回頭問道:
「你家公子叫什麼名字?這門親雖甚是荒唐,但我穿這喜袍一回,也應知道他的名姓。」
阿陶答道:「小姐,我家公子叫張友仁。」
(張友仁,估計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這個名字吧。免貴姓王,免貴姓趙…...但在中國姓張無需免貴,就是因為這個張友仁。)
十二個時辰早已過去,但小姐與淨兒還是牽著馬走了,之後便一直在尋找張家灣的出口。
她二人走著走著,發現不對勁兒。他們剛一進這張家灣的時候,有人有街市,也有販夫走卒,雜耍賣藝的,也有郊外和荒野,和灣外沒有什麼區別。
可是現在她們卻發現,這些街市和人群漸漸越來越少了,荒野卻越來越多。
她們手上有一些嫁妝,剛開始還能去酒樓吃些飯菜,可後來酒樓越來越少,只剩下幾家包子鋪,她們還能吃些包子,可後來連包子鋪也不見了,只剩下幾個老婆婆賣餅子,她們只能吃餅子度日,可後來連賣餅子的都沒有了。
「小姐,我們迷路了,現在全是荒郊野嶺,我好餓呀。」
小姐也嘆了口長氣,說道:
「唉,出口沒找到,怕是要餓死在這兒了。」
突然,她聽見遠方一個叫賣聲:
「賣弓啦!賣弓啦!有弓有箭!見肉不涎!」
這小姐眼前一亮,向那賣弓的奔去。
「給我來一張精弓,十把利箭!」然後便將頭上的金釵取下,遞給了老闆。
「好嘞!您拿好。」
「淨兒,你在這裡生些火,我去打點野物來。」
於是,淨兒就在一山洞旁生著火,小姐騎上馬,去尋野物了。
她看見一隻野兔在前面奔跑,剛要射箭,卻有些猶豫,漸漸將箭放下了,可她又見這兔身後有一隻野狐正在追趕它,於是便又拿起了弓,朝那野狐射去,因這小姐學過騎射的本領,所以那野狐一箭中標。
小姐和淨兒將野狐剝了皮,烤了火,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可吃著吃著,淨兒竟哭了起來,說道:「從前錦衣玉食,怎麼會吃這種東西……」
小姐看著哭泣的淨兒,一陣心酸湧上心頭,曾經的回憶又席捲而來,故事回到了十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