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由淨得靜方顯佛門真境界

林雨


【正見網2025年08月31日】

中國人常說「佛門是清淨之地」。所以真正的佛門是清淨的,但並不是死寂。純淨才是根本。比如聲音,沒有嘈雜聲才是最好的。

初讀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感覺有些不理解,因為明明是有鳥叫和鐘磬聲,何來寂靜呢?細細讀來才發現是自己淺薄了。詩人在破山寺處處都可以聽到聲音,但都是純淨的。因為淨所以才是真正的靜。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這四句是寫時間、地點、環境和位置。詩人清晨進入古寺,早晨的太陽照在高大的古樹之上。彎曲的小路通向隱蔽之所,是一座禪房。那裡樹木茂盛、花草盛開。

這裡其實是隱含了一個小細節的。我們平時去寺院都是有很多的遊客或者還願的居士的。所以聲音其實是非常嘈雜的。但詩人是早上去的,香客還沒有來,聲音自然會純淨很多。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微風吹動樹葉,造成了陽光的變化。引來鳥兒的歡聲笑語。沒有香客的打擾,鳥兒似乎更活躍些。詩人的身影映入深潭,感覺一切都是空靈的。這裡像是世外桃源般的純淨,只能聽到鐘磬的聲音。

為甚麼明明是有活躍的鳥兒,卻只能聽到鐘磬的聲音呢?也是詩人的高明之處。最前面提到的「高林」就是原因,鳥兒在高處聲音又小,聽不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詩人或許是因為心中有煩心事才來到寺院的。在這裡所有的煩心事都被拋在九霄雲外。似乎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沒有煩惱的世界。純淨的聲音、空人心的潭影、百花的盛開。

真正的神佛世界,其實是更加美好的。並不是什麼也沒有,像木頭一樣的。反而有著更加優美的聲音、美好的畫卷。只是一切都是純淨的、美好的。

我們平時聽音樂,往往是喜歡聽喜慶的、熱烈的。而真正懂音樂的人卻喜歡聽那種自然、優美、無塵的。大部分人聽音樂是襯托自己的心情,並非是欣賞美好的音樂。懂音樂的人,是在通過純淨的聲音,進入一個美好的境界。

真正的靜並非是沒有聲音,而是一切都是純淨的。是通向美好境界的一種渠道。神韻的音樂都是非常純淨美好的,真的能夠淨下來才會靜下來,進入美好的神佛世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