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09月05日】
一代明君唐太宗做人做事都是世人的典範。據說唐太宗特別念舊,司馬光曾記錄了唐太宗的一段故事《不私故舊》。
濮州的刺史龐相壽因為貪污而被解除職任,自己說曾經在唐太宗做秦王時在他手下做事。皇上憐惜他,想讓他重新歸來任職。魏徵規勸說:「秦王身邊宮內宮外的故人很多,恐怕人人都依賴親情私交,足以使善良的人害怕。」皇上採納了他的建議,對相壽說:「我從前做秦王,是一府的王。現在居於重要的地位,是整個國家的主人,不能夠獨自偏私故人。魏徵等大臣所堅持的是對的,我怎敢違背!」皇上賜他帛之後打發他走。相壽流著眼淚離開了。
念舊看上去是一種善良,卻是對其他人的不公平。比如單位招人,有朋友找我們幫忙說說話。結果事情辦成了。看上去你是為朋友辦了一件好事,但反過來看問題。本來也許是別人應該得到的工作,由於你的幫忙被搶去了。是不是做了一件壞事呢?
做事儘量的公平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大法弟子將來要做自己天體的王和主。如果都是照顧自己的親人和朋友,那還是真正的天國世界嗎?
「緣份可以這樣說,但是起正反兩方面作用的都有,可是那是舊勢力的安排,我都不承認的。我剛才講了,世上的人都是我的親人。不承認舊勢力的安排,在講清真相中儘量的做。」(《二零零三年元宵節講法》)
我們今天講真相也是如此。大法弟子是在證實法、助師正法。所有的生命都是師父的親人,為甚麼還要厚此薄彼呢?即使將來做了天體的王主,也是要公平的對待一切生命的。
很多的大法弟子往往對自己的親人做不好。很多時候就是私心在作怪。達不到真正的王主的標準。
人做事也好、修煉也好,不都是要去掉自己的私心嗎?
原文:
濮州刺史龐相壽坐貪污解任,自陳嘗在秦王幕府。上憐之, 欲聽還歸任。魏徵諫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為善者懼。」上欣然納之,謂相壽曰:「我昔為秦王, 乃一府之王,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獨私故人。大臣所執如是,朕何敢違!」賜帛遣之。相壽流涕而去。(作者: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