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5年11月07日】
金代有位詩人,名叫田紫芝(公元1191-1214年),字「德秀」,是河北滄州人。他的父親田濟是個「部掾」小官吏,「部」是部門,「掾」是官署中的屬員,即各級官吏的僚屬的統稱,也就是某部門下屬小官吏。田濟娶了定襄(今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的一位趙姓姑娘,在金朝中都(今北京)生下了田紫芝。
田紫芝生下來幾個月後,鄰居李大娘看見了他,不禁流下了眼淚。人們問是什麼原因,李大娘說:老婦我曾經有過一個兒子,在太學,相當於今天的國立大學攻讀學問,成績優異,才華橫溢,名氣、聲望都不錯,眼看前途一片光明,卻突然在去年去世了,年僅二十五歲。這個嬰兒不僅跟他長的很像,更神奇的是我兒死時,我因為過於悲痛,就在他臉上咬了一個牙印出來,這個嬰兒臉上也有一個牙印形狀的痕跡。這足以證明他就是我那早亡的兒子轉世再來!這下大家都相信這個嬰兒就是李大娘亡兒的轉世了。
田紫芝不僅前世早亡,這一輩子也有很多災難,小時候他就成了孤兒(原文中沒寫成為孤兒的具體原因),從此只能是由遠在山西忻州的外祖父家撫養長大。他如前世一樣很有才華:六、七歲就認識很多字,可以閱讀上萬字的文章;十三歲就作了一首名為《麗華引》的詩賦,詩的意境很高遠,有唐代詩人李賀的風韻(李賀字「長吉」);十六歲就與另一位金代文人元好問結伴出門遊學。
他的詩一點也不像少年人所寫,很有些傷感的意境。可能與他年幼就成孤兒的心理創傷有關吧。他曾在某日大雨後寫了一首詩:「醉夢蕭森蝶翅輕,一鐙無語夢邊明。虛檐雨急三江浪,老木風高萬馬兵。枕簟先秋失殘暑,湖山徹曉看新晴。對床曾有詩來否?為問韋家好弟兄。」
元好問的哥哥元敏之看後私下評論說:這詩太悲涼,充滿了「醉夢」、「老木」、「雨急」、「殘暑」這樣不長久的意境,有生離死別的感傷在其中,他老是這樣的心態,可能壽命也不會長。後來,田紫芝果然在年輕時去世,死時年僅二十三歲。這則記載出自元好問所寫的《續夷堅志》,田紫芝曾和元好問一起遊歷,對田紫芝的情況,元好問很熟悉,此記載可靠性很高,絕不是道聽途說。
田紫芝誕生時臉上有牙印痕跡,可以看出前世的創傷、痕跡,可能會帶到下一世,現在許多研究輪迴轉世的學者也發現這個情況。另外為甚麼田紫芝前世今生都短命呢?學者解釋不了,但因果報應的法理可以解釋:那就是在更久遠的過去,他的前世可能犯下了一定的過失,從而導致接連兩世短命夭亡。
其實善惡到頭終有報,對人如此,對黨派、對組織同樣也如此。別看現在中共貪腐禍國還迫害修煉人,在不太遠的將來就會有專門針對中共及其成員和追隨者們的大災禍、大瘟疫降臨!要想避開這一劫數,唯有儘快申明退黨、退團、退隊,只有你不再是中共的一員,不再是中共組織的成員,不再追隨中共行惡,才能在大難來時保平安!
資料來源:金代 元好問《續夷堅志》
原文:紫芝,字德秀,滄州人。其父濟為部掾,娶定襄趙氏,生德秀於中都。生數月,鄰李媼見之,潸然出涕。人問之,媼曰:「老婦一兒子,生二十五歲,在太學有聲,以去年亡。此兒極相肖也。吾兒死時,老婦齧其面破,此兒面瘡口痕宛然,可以證前身矣!」德秀幼孤,養於外家,多居於忻。六七歲知屬文,一覽萬言。十三,賦《麗華引》,詩意驚人,有李長吉風調。十六與余游從。曾大雨後有詩見示云:「醉夢蕭森蝶翅輕,一鐙無語夢邊明。虛檐雨急三江浪,老木風高萬馬兵。枕簟先秋失殘暑,湖山徹曉看新晴。對床曾有詩來否?為問韋家好弟兄。」予兄敏之私謂予言:「詩首二句,非鬼語乎,吾謂其非壽者相也。」果以弱冠下世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