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古塔之十九:舉世無雙的琉璃寶塔─廣勝寺飛虹塔

意文


【正見網2005年05月20日】

「廣勝寺」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城東北十八公裡的霍山南麓,也是著名「霍泉」的發源地。寺創建於東漢建和元年(西元147年),初名「俱盧舍寺」,又名「育王塔院」,唐代改為「廣勝寺」。大曆四年(西元769年)重修。元大德七年(西元1303年)發生地震,全寺毀壞後重建。所謂「廣勝」,就是「廣大於天,名勝於世」之意。

「飛虹塔」即由育王塔沿續而來。建於明代正德、嘉靖年間(西1515~1527年),明天啟二年(西元1622年)增建底層圍廊,至今已有470多年的歷史。創始於漢,經屢次興廢重修,現存的古塔為明代重建的遺物,但形制結構仍保持元代的建築風格。塔為八角形,十三層,通高47.31米。磚砌的塔體,是無梁殿與拱橋相結合的形式。

塔身外表通體貼著琉璃面磚與琉璃瓦,琉璃的釉彩,由黃、綠、藍三種色彩裝飾組成。但是,由於色調深淺不一,濃淡迥異,光照之下竟然變得五光十色,異彩紛呈斑斕,色彩華麗美觀。由於塔立於高山中,聳入雲霄,經日光映照,艷麗有如飛虹,散發出七色光暈,故得飛虹塔之名。

從塔底到塔頂,各層高度逐漸遞減,寬度也逐層收縮,構成一個美麗挺拔的圓錐體外輪廓。塔身為青磚砌築,各層皆有出檐。尤以一至三層最為精緻美麗,檐下設有重疊鬥拱、倚柱、同時模仿傳統木構建築的樣式與特點,在轉角部位施用垂花柱,各種構件顯得十分精緻。在平板枋、大額枋的表面雕刻屋宇、佛像、菩薩、金剛、仙人、童子,花卉、盤龍、鳥獸等各種構件和圖案,製作精巧,色澤鮮麗,神態各異,形成絢麗繁縟的裝飾風格,至今色澤如新。塔角掛有塔鈴,風吹鈴動,悅耳動人。

塔的內部構造也非常特殊,1至5層為八角型建築,7至12層是為方型建築,其中,第2、6、12層是假層。塔身中空,從一層到十層,設有「之」字形的梯道相通,磚砌的台階迂迴轉折,利用梯道各層相錯,以免減低一側塔壁的強度,其設計巧妙,在中國古塔中罕見。

塔的中心是一尊銅鑄的釋迦牟尼佛像,雄偉高大而莊嚴。塔剎做成金剛寶座式,上立喇嘛塔五座,有八條鐵鏈與塔的頂端相連,用以保持剎頂的穩定。清康熙三十四年(西元1695年)臨汾盆地發生八級地震,此塔安然無恙,依舊矗立雲霄。

琉璃塔的外表,鑲嵌著形式多樣的構件,全塔上下均布琉璃的佛像、菩薩像、金剛像及其它裝飾圖案,人物形像傳神,其藝術形像,相當豐富,窮極工巧,造型無一重複,令人嘆為觀止。這些構件,有的是浮雕,有的是懸塑,每一款式都是精雕細琢,美侖美奐。其色澤瑰麗,雖經歷數百年的日曬與風化,釉色依然如故。標誌著明代山西地區琉璃工藝與雕塑藝術的高超水準,稱其為中國琉璃塔的代表之作,實當之無愧。

自古以來,一座舉世無雙、巍峨壯麗的七色琉璃寶塔,以巧奪天工的建築藝術,金碧輝煌的琉璃構件,將佛國的輝煌,闡釋得淋漓盡致,達到了設計思想和建築意境的完美融合,這就是中國古塔中最美麗的「浮圖」──飛虹塔。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科技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