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古塔之二十七:宋代鑄造技術的高超水平─崇覺寺鐵塔

意文


【正見網2005年07月31日】

山東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濟寧,古稱「任城」。由於大運河的開鑿成功,濟寧在明清時期,是魯西南地區最繁華的商都,至今依舊保存著許多歷史文物。中國四大鐵塔─廣州光孝寺鐵塔、湖北當陽玉泉寺鐵塔、山東濟寧崇覺寺鐵塔、山東聊城鐵塔之一的崇覺寺鐵塔,就是令濟寧古城閃閃發光的古代著名建築。

崇覺寺鐵塔位在濟寧市內鐵塔寺街路北原鐵塔寺內。寺內原無塔。崇覺寺始建於北齊皇建元年(西元560年),北宋崇寧四年(西元1105年)建立鐵塔,徐永安之妻常氏,為還夫願,獨資在寺內建七級鐵浮屠塔,自此寺院遂改名為「鐵塔寺」。當初建塔時尚未鑄造塔頂,因變故遂停工,後人在對鐵塔的讚譽中,無不遺憾地說:「塔無頂,偉丈夫劍佩峨然,唯冠冕不飾,談者往往以為未盡觀美……」直至明朝萬曆九年(西元1581年),在濟寧道龔勉(錫山)的倡導下,協力募資,並且將七層的塔增建為九層,至此鐵塔真正建成。

「鐵塔寺」,原名「崇覺寺」,又名「釋迦寺」。鐵塔原是八角七層樓閣式建築,鐵塔包括塔座、塔剎在內共11層,塔通高23、8米。塔的基座是一磚砌的八角形式樣,塔基深1、9米,基面以上,平地鋪成須彌座,為了防止扭轉,以楠木作成井字架填心,由一根高大的杉木自底上貫串。塔座設一西向的磚砌仿木建築塔室,南面辟有一門,室內頂部砌作藻井,均由青磚磨砌而成。室內供一宋代的碑狀石刻大悲觀音千手千眼佛,佛座三面刻有佛教神話、講經、飛天等故事畫面,以及清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的塔銘。

鐵塔塔身呈八角形,內部以磚體充填為鐵殼磚心,每層均設塔檐、平座、勾欄等,塔檐和平座都設有鬥拱。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形成明顯的收分,呈現出剛毅、挺拔、秀麗的輪廓。

每層塔身上部各設飛檐,出挑30厘米,每層均置厚約5厘米的八角形平座,平座沿邊緣安裝欄高30厘米的圍欄,欄板的花紋富有變化,每層各具特色,有二方連續字形紋飾,或是簇四球格眼紋飾,也有牡丹花紋,造鑄精細,玲瓏透剔。圍欄以裡,與塔身之間是20厘米的廊,塔身每層四面均鑄有20厘米的凹槽代替欄額。檐下每面設置四垛鬥拱鋪座以作承托。飛檐深遠,半拱疏朗,鑄作嚴謹,不失木製結構建築之特點,給人一種大方渾厚之感。

每層塔身四面辟長方形門,全塔共開36個門,其餘四面設有龕,內置佛像,每面鑄坐佛兩尊,共36尊,其盤膝端坐,線條流暢,形像生動。鐵塔銘文,分別鑄在第一層塔身的東南和東北的面壁上,瘦金體楷書「大宋崇寧乙酉(西元1105年)常氏還夫徐永安願謹鑄」,第二層塔身的東南面壁上澆鑄有「皇帝萬歲,重臣千秋」字樣。第六層塔身西北面壁上亦有文字,惜因侵蝕嚴重,已難辨認。

塔頂為桃形攢尖式銅質金章,蓮花形底座,亦為銅鑄與塔頂緊扣一體組成銅質鎏金塔剎。第九層的回檐,八個脊飾出挑向外延長,在飛檐尖端垂吊風鐸,整個塔頂顯得格外壯觀輝煌。

整個塔身的所有構件,採用仿木結構的雕模,全部由鐵鑄造而成,構鑄嚴謹,壯觀挺拔,反映了宋代木構建築的形制,也顯示了當時金屬鑄造冶煉技術的水平,以及建築工藝的創造才能,崇覺寺鐵塔是中國珍貴的藝術遺產。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