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古塔之二十五:我國僅存的渤海時期的佛塔─靈光塔

意文


【正見網2005年07月15日】

吉林省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縣城西北郊區海拔869米處有一座塔山公園。塔山,是龍崗余脈,俗稱“蒼龍嶺”,山形氣勢雄偉,猶如一條蒼龍出山之狀,雲霧迷離,雲天壯觀的渾然一體。位於蒼龍嶺的“龍頭”之上,巋然矗立著一座歷經千年風雨的靈光塔,塔坐北朝南,北有一高聳的“一覽峰”成為自然屏障。南臨鴨綠江,隔江對岸就是朝鮮國的惠山市。

靈光塔,是我國東北地區古塔中,年代最早的的一座古塔,也是唐代渤海國時期建造高層建築的實例,當時期遺存的一座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物。關於靈光塔的建築年代,為唐代渤海時期(西元698年~西元926年)所建造。文獻記載甚少。根據《長白匯征錄》中載:“塔身五層,圍八丈,雖無碑碣可考,按法庫門古塔,金石家稱為元塔,以此類推,其為遼元間古蹟無疑。”另《長白山江崗志略》也有小記:“此塔相傳唐時所建,塔底磚方可盈尺,泥質不甚細膩;塔頂明時被烈風吹折,今尚闕。”以記載中看,一是簡單的類比推斷,一是以相傳為信,顯然可信度並不十分高。

真正解開古塔建築年代之謎的還是考古工作者,他們對此塔作了詳實的測量、繪圖和多種因素的研究分析。靈光塔與唐代磚塔在建造風格上極為相似,如中原地區的河南登封的法王寺塔、陝西西安的小雁塔。在地理位置上,長白縣在唐代屬於渤海國管轄地區,此地所遺留的渤海國遺蹟頗多。綜合諸多因素看來,認定靈光塔是一座唐代渤海時期的建築,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靈光塔由通道、甬道、地宮、塔身和塔剎五個部分組成,共五層,總塔高12、64米,為一座平面呈方形的青磚砌密檐仿樓閣式塔。方形的塔身內部為空筒式結構,中央留空井,上下相通。塔身自下而上層層逐漸收斂,高度也漸次減低,各層上部均作疊澀出檐樓層,以平行疊澀與菱角牙子交互砌築的方式,出檐較長,轉角處微微翹起,凌空伸展,造型優美飄逸。略微翹起的檐角,上吊風鈴,風吹鈴動,響聲清脆悅耳。

塔的第一層最高,約2、8米。正面有一座拱形券門,高約1、65米、寬0、9米。圓弧的券頂曲線,給予以直線結構為主調的塔身增添了點睛之筆的妙造。第一層的四面,分別砌有褐色的大塊紋飾花磚,東西兩面有陰刻蓮瓣紋,陰刻捲雲紋則在南北兩面。花紋磚的輪廓近似文字,從西面起按逆時針方向環看,可讀作“王立國土”四個字。

塔的第二層至第五層,四面的正中央均設方形小龕,或設塗抹朱紅的方形直欞窗。第五層之上面則是近代補造的塔剎,用四個圜底金屬盆雙雙扣合,形同葫蘆。此塔原來沒有台基,現有的等邊四邊形的塔基是1953年增建的。

經歷1200餘年的古塔,依然巍然聳立,它是古代城鎮所在的一個地標,是人世滄桑的歷史見證。整座塔的建築造型古樸優美,端莊秀麗,風格樸實無華,給人莊重沉穩之感。該塔的建造,是見證唐代渤海盛行佛教的歷史,同時是研究渤海時期的文化和研究其精湛的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科技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