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01月29日】
清朝吳江人金士松,少時家貧,常常隨父親金翁外出讀書。金翁給同縣一大戶做私塾。有一年私塾開至除夕才停,大戶很驚訝,金翁說:「明年正月下旬給我家士松娶新婦,恐怕耽誤時日,所以在今年預先將來年的課多上些。」又問:「貧寒之家辦事不容易,娉禮沒有地方來,想先支取明年兩個月的束修(給老師的薪水),可以嗎?」大戶如數給了金翁。
到了約定的日子,金翁的父親準備禮品、宴請賓客,媒人趙君又是舊交,大家喝酒喝高興了,趙君拿著娉禮到了女方家,女方姓徐,徐父見到趙君,臉色大變,憤憤的說:「幾乎被你耽誤了:今天才知道金家一貧如洗,我女兒怎麼可以嫁給到他家去受苦呢?」趙君大驚,說:「您已經答應了,怎麼能食言呢?」徐父堅決不許,語氣越來越厲害。趙君無奈,只好回來見金翁,金家的滿座賓朋,見事有變,都默然無語。金翁慚愧的說:「趙君作媒人,可是事情變成這樣,讓大家見笑了。」趙君低頭想了很久,說:「你我交往很久了,我家女兒,年齡和你家士松相仿,現在讓我們締結婚約,怎麼樣?」金翁大喜,挽起座中一位客人為證人,把那原來給徐家的聘禮給了趙君,婚禮如期舉行。
乾隆二十五年,金士松中進士,後官至大司馬,趙氏封一品夫人,而那徐女卻淹然不知所終。
徐父千算萬算,推掉金龜婿;趙君信義為重,成了富家翁。所以說:「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出自《北東園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