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02月09日】
清朝嘉慶六年,江北人劉映南在汀州做生意,得利豐厚,坐船回家。中途背簍被竊,映南對眾人大哭說:「背篋裡有毛某所寄存的二百兩銀子,怎麼辦呀?」眾人為他追賊,已經可以看見賊人了,那賊見追得緊,扔下背篋逃走了。映南檢查背簍:毛某的銀子在,自己的銀子沒有了,大喜說:「寄銀還在。」眾人問他丟失了多少,說:「四百兩。」問他為什麼歡喜,映南說:「寄銀在,還可以去見朋友。自己丟失了銀子,大概是命吧!」
二十年,有同鄉商人在歸化買賣,忽然得了重病。劉映南前去收帳,債主們都聚集在店中,查檢錢貨,爭持不能決。商人欠映南五十兩銀子,數量最大。映南對眾人說:「如果錢貨暫且不分,病人大概還不會死;如果錢貨驟分,病者必死無疑,人家就會說我們讓他死的,讓他家人如何是好?他欠我的最多,依我看,不如讓我們拖到明年春天再說,如何?」眾人答應著散去。商人病不久就好了。
(出自《北東園筆錄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