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大智慧源自修煉

貫明


【正見網2006年04月17日】

人世間雖然有許多著名的專家與學者,但是這些專家與學者卻沒有能力和智慧預測和擺脫大自然的災害。當地震、火山爆發或海嘯發生之前,看起來遠沒有人類強大的各種野生動物們早就悄悄的溜到了安全的地帶,只有自以為聰明的人類無法察覺到災害的即將到來。人世間並不是沒有料事如神、能準確預測未來的高人和奇人,然而達到這種境界的高人和奇人都不是人世間的專家和學者,大都是經過修煉之後變得與世無爭的棲身於山林寺廟中的隱士或世外高人。在中國歷史上也有憑藉後天的修煉而在世間建功立業者如姜子牙、孫武,諸葛亮等人,他們百戰百勝的大智慧其實都是早年後天修煉的結果。

即使是人世間最知名的大學者,如果他不修煉,那麼他的智慧其實也是很有限的。因為他沒有回歸到先天的本性,就不可能真正認識到宇宙的真理,僅憑肉眼的觀察對宇宙和生命的認識一定是很膚淺的。相傳中國宋朝最著名的大學士蘇東坡有一天曾與修煉人―佛印禪師在杭州同游,蘇東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他就問佛印禪師:「這是什麼山?」 佛印回答說:「這是飛來峰。」 蘇東坡想難為他一下,就又問:「既然飛來了,為何不飛去?」 佛印回答說:「一動不如一靜。」 東坡又問:「為什麼要靜呢?」 佛印說:「既來之,則安之。」後來,兩人又信步走到了天絲寺,蘇東坡看到寺內的觀音菩薩塑像手裡拿著念珠,就又問佛印說:「觀音菩薩既然是佛,為什麼還拿念珠,這到底是甚麼意思?」 佛印說:「拿念珠也不過是為了念佛號。」 東坡又問:「念什麼佛號呢?」 佛印回答說:「也只是念觀音菩薩的佛號。」 東坡繼續問道:「她自己是觀音,為什麼要念自己的佛號呢?」 佛印回答道:「那是因為求人不如求己呀!」

從上面的這一段問答中可以看出,蘇東坡提出的這些疑問都是一個不修煉的世人無法回答的。然而,佛印禪師不僅對答如流,而且在答案中向蘇東坡提示了他在更高層次上對人生的感悟。「求人不如求己」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凡事要向內找,不需要向外追求,向內找就是一切智慧的源泉;「一動不如一靜。」是說心思躁動不容易看透事物的本質;「既來之,則安之。」是告誡蘇東坡凡事要冷靜下來將周圍的環境及前因後果掌握確實,只有隨遇而安才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這些答案中字裡行間閃爍著一個修煉人的智慧,那是不修煉的專家和學者無法相比的。由此可見,學校的教育只能使人學到知識和技能,人世間的大智慧則是源自於修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