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以正行坦對辱罵

貫明


【正見網2007年01月08日】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境界,人世間的傑出人物與修煉中的人通過加強自身的修養和修行通常可以到達很高的境界。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生生世世的因緣關係,人們很難完全避免惡意的辱罵、恐嚇、中傷、嫉妒或指責等,當面對辱罵時以什麼樣的心態和方法去應對,那就因人的思想境界高低而全然不同了。

據史書記載,宋代名臣富弼年輕時就很有度量。有人罵他時,他充耳不聞,專心致志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好像什麼也沒有聽到。有一次遇到一個非常兇悍的人,無緣無故的對他進行謾罵。旁邊的人對富弼說:「他正在罵你呢!」富弼嫣然一笑說:「恐怕他是在罵別人。」 旁邊的人又對富弼說:「他正在指名道姓的罵你呀。」富弼卻說:「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多得是,未必富弼就是我呀!」那個破口大罵的人聽到富弼那不屑一顧的回答之後,感到非常羞愧,也就住口不罵了。

如果富弼當時唇刀舌劍的針鋒相對,你罵一句,我回敬一句,必然加劇矛盾,以至大打出手。而以雲淡風輕的心態坦然忍讓,則可以使對方怒火冰釋,孽緣善解。能忍能讓者,德量必大;凡遇事不能忍者,必定心胸狹窄。所以人世間最難做的就是忍辱不辨。相傳釋迦牟尼佛下世度人時,也有那麼一段時間,經常遭到一個人的妒嫉和謾罵。對此釋迦牟尼佛心平氣和,沉默不語,不動聲色,專心致志的做好度人的事情。有一天,當那個人罵累了之後,釋迦牟尼微笑著問他:「我的朋友,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別人卻不接受時,那麼這個東西是屬於誰的呢?」那個人不假思索的回答說:「當然是送東西的人自己的了。」 釋迦牟尼說:「那就對了。到今天為止,你一直在罵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麼謾罵又屬於誰呢?」聽了釋迦牟尼佛充滿智慧和慈悲的妙問,那個人頓時啞口無言,從此再也不敢謾罵釋迦牟尼了。

面對個人攻擊式的辱罵,很少有人能像富弼和釋迦牟尼佛那樣去坦然處之。然而,冷靜的思考一下就會省悟:如果心浮氣躁的以牙還牙,用辱罵回擊辱罵,實是一種不智的行為;如果面對辱罵嫣然一笑,以輕風細雨的口吻輕蔑回擊辱罵,就已具有智者的風度;如果面對辱罵心平氣和,懂得用行動坦然應對,那就是一種覺者的大智慧了。當然,一個普通的人如果不修煉,就永遠不可能具有大覺者那樣的智慧。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4406)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