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狂與狷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9月09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1)而與之(2),必也狂(3)狷(4)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第十三》)

【注釋】

(1)中行:行止合乎中庸之道的人。
(2)與之:與,音「羽」,交往。與之,和他(她)交往。
(3)狂:過於激進的人。
(4)狷:音「倦」,過於保守的人。

【語譯】

孔子說:「如果找不到行止合乎中庸之道的人可以交往,那就和狂者或狷者交往吧!狂者,過於激進,敢作敢為;狷者,過於保守,退縮而不敢作為。」

【研析】

「狂」與「狷」,一個是太激進,一個是太保守,就好比人有太外向和太內向性格,還有自大和自卑心理,這些都是「過猶不及」,都是變異,不是中庸平和的狀態,其實都是禍亂的原因。根本上講,這些偏離中庸的性格、心理,都是整個社會的道德人心失控、下滑造成的,這些性格、心理偏離了正軌,造成了社會亂象,人在變異社會中,可能也察覺不出社會道德人心有問題。想想看,中庸平和的相反,是不是偏離正軌、混亂?這些變異性格、心理是人的先天本性嗎?

狂者可能連不該做的也做了,狷者可能連該做的也不做了,這兩種都不是中庸德行。狂狷也有極端程度深淺的不同,但是可能多多少少都有過,都會損德、造業。古人認為:做好事會積德,做不好的事會損德、造業。中行可以積德,因為表現了中庸德行。君子講究重德行善,能找到具有中庸德行的人交往最好,找不到,君子也不該踽踽獨行、獨善其身、歸隱山林,那就和稍微「狂」、稍微「狷」的人交往吧!因為君子是入世的,他希望對社會人群起到良善作用。


【延伸思考】

1、慎選交往對像很重要,古人認為人品最重要,能和仁人君子交往那最好。你願意和怎樣的人交往?是不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往什麼樣的朋友呢?你願意和品格太極端、太隨便的人交往嗎?為甚麼?

2、為甚麼有的人性格會太激進,有的人又太保守呢?如果一個人好學有禮、遵守禮節,性格會這麼放縱、極端嗎?「過猶不及」是不是指落在禮節之外的兩端?


【閱讀資料】

變異的社會


當今的社會,處處充斥著變異的因素。人類變異的觀念導致了畸形現象的出現,而這些現象又漸漸地污染了人的心靈。泡在這變異中的人群早已見怪不怪了,絲毫覺察不到這種變異。

社會上亂象紛至,罪案四起。天天翻開報章,皆是怵目驚心的犯罪事件,罪犯從市井小民到專業人士都有。這社會真的生病了,一點安全感都沒有。有警察也沒用,罪案多得連警察都顧不過來,有些警察本身也犯罪。

當人類的道德下滑時,一切都在向反的方向走。地鐵、巴士、建築物裡張貼的廣告,有些不知所云,有些形像醜陋、恐怖,對美的欣賞與追求也在變異之中,奇裝異服、古怪髮式、不健康的歌曲、漫畫和電影到處可見。

各行各業互相競爭,不斷提高產量。人人巴不得有兩雙手,一天恨不得有四十八小時,總想超時超量地做事。因此,人人搞得緊張兮兮,壓力如山,吃不好,睡不好,招來一身病。人與人之間互相提防,互相傾軋,勾心鬥角,工作中抱怨多,寬容少,批評多,讚賞少。

如此社會,嗚呼哀哉!今昔相比,人類社會真的是退步了。

人心不好了,一切都不好了。要矯正這一切,唯有從道德人心開始。要扭轉整個社會局面,首先從教育著手,在家庭、社會環境中逐漸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如真誠、善良、寬容、忍讓、謙虛、先他後我等。如此潛移默化,慢慢地人人都自覺地做好,那社會就會變得美好。不需嚴刑峻法,不需三令五申,人人懂得自律,人人崇尚美好。美好的一切又會返回到人類社會中來。

美好的社會靠大家的努力,希望有朝一日它會實現。

(改寫自正見網: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9/26/23634.html)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