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600年摩崖石刻大佛重現山西

木木 整理


【正見網2007年11月04日】

提起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坐像,所有人都會想到四川的樂山大佛,但是在中國的山西,還有一尊鮮為世人所知,但高度僅稍低於樂山大佛、開鑿年代卻早162年的摩崖石刻大佛----太原市蒙山大佛。他自1980年被發現後,逐漸開始吸引世人的目光;2007年10月,其全面加固工程結束,隨之進入了修復階段。據悉三年後,面朝南方、身披袈裟、神色安定、雙手朝天的蒙山大佛將安然屹立在蒙山之中。

蒙山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餘公裡處的蒙山。史料記載,其開鑿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經五帝、歷時25年之久,到北齊後主高緯時鑿成。高緯還在大佛的南面建了一座寺廟,名為開化寺。《北齊書》中說,高緯「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西山大佛」即指「蒙山大佛」,「宮」指歷史上著名的晉陽宮。老百姓進香的燭光一直照到晉陽宮內,此景成為當時古太原縣八景之一,可見當時之盛況。

隋時,文帝楊堅於公元602年為大佛修建佛閣,名為「淨明」。相傳唐高祖李淵在做太原留守時,一日參拜蒙山大佛後,當晚即得一夢,夢中見到佛光普照,醒後以為是祥瑞,從而決定起兵。他在晉陽起兵,終成大業。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即源於此。

建立唐朝後,李淵還是常來蒙山拜佛,復賜名「開化」;公元660年,唐高宗與武則天夫婦巡幸晉陽,親自來瞻禮蒙山大佛,他們「禮敬瞻睹,嗟嘆希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回長安後,他們令宮內花了兩年時間專門為大佛製作了一件碩大無比的袈裟,隨後派遣特使送至晉陽,並在晉陽百萬僧俗的矚目下為大佛舉行了披袈裟儀式,袈裟上裝飾的金銀珠寶「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燭山川」。倍受皇家尊崇的蒙山大佛由此更加為世人矚目,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其地位非同一般。

晚唐時,晉王李克用工30萬,費時5年又為大佛修建了一個大閣,取名莊嚴閣。五代後晉時北平王北京留守劉知遠,重修莊嚴閣,高五層共130間。宋時的蒙山大佛依然聲名顯赫。

但是朝代更迭、歲月變遷,蒙山大佛也遭到了破壞。根據開化寺前的一塊石碑上記載:1368年,元軍在晉陽戰敗,當地的漢人將蒙山所有的佛教產物進行了大規模的毀壞,最終造成寺毀閣傾,大佛頭部脫落,傾瀉而下的殘磚破瓦和山間泥石將佛像下部以及基座全部掩埋。顯赫了800年的大佛便從此埋沒了600餘年。直到公元1980年,太原市南郊區地名辦公室在一次地名普查中才發現了大佛的遺蹟。

關於蒙山大佛的高度,唐朝記載說佛像「高二百尺」,按唐時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比建於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開鑿的四川樂山大佛(71米)低8米,但比西方所說、毀於戰火的「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的「巴米揚大佛」(53米)高10米。由此可知,蒙山大佛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有確切記年的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的第二大佛。

歷史上的山西晉陽就是佛教盛行的地方,特別在隋唐時期,高僧雲集,而蒙山大佛所在的開化寺,是香火最盛的寺廟之一。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等地的佛教人士都特別推崇蒙山大佛。

添加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