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七絕(七十六)答鍾弱翁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6月29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dá zhōng ruò wēng
答鍾弱翁

mù tóng
牧童

cǎo pū héng yě liù qī lǐ,
草鋪橫野六七裡,
dí lòng wǎn fēng sān sì shēng。
笛弄晚風三四聲。
guī lái bǎo fàn huáng hūn hòu,
歸來飽飯黃昏後,
bù tuō suō yī wò yuè míng。
不脫蓑衣臥月明。

ㄉㄚˊㄓㄨㄥ ㄖㄨㄛˋㄨㄥ
答鍾弱翁

ㄇㄨˋㄊㄨㄥˊ
牧童

ㄘㄠˇㄆㄨ ㄏㄥˊㄧㄝˇㄌㄧㄡˋㄑㄧ ㄌㄧˇ,
草鋪橫野六七裡,
ㄉㄧˊㄌㄨㄥˋㄨㄢˇㄈㄥ ㄙㄢ ㄙˋㄕㄥ。
笛弄晚風三四聲。
ㄍㄨㄟ ㄌㄞˊㄅㄠˇㄈㄢˋㄏㄨㄤˊㄏㄨㄣ ㄏㄡˋ,
歸來飽飯黃昏後,
ㄅㄨˋㄊㄨㄛ ㄙㄨㄛ ㄧ ㄨㄛˋㄩㄝˋㄇㄧㄥˊ。
不脫蓑衣臥月明。
 
【作者】

牧童,放牧牛羊的小孩,當為宋人,或為隱士,生平不詳。

【注釋】

(1)鍾弱翁:名傅,北宋人,官至龍圖閣直學士。
(2)橫:遍布。
(3)弄:吹奏。讀音lòng,ㄌㄨㄥˋ,語音nòng,ㄋㄨㄥˋ。
(4)蓑衣:用草或棕櫚編成的雨衣。

【語譯】

綠草鋪遍了原野六七裡,晚風裡吹笛三四聲。回來吃飽飯已經黃昏後了,沒脫下蓑衣就倒臥在明月下休息。

【詩中有話】

牧童在遼闊的原野中放牛,傍晚歸來隨口吹著疏落的笛音,吃完晚飯,洒脫自在的牧童順勢倒臥在月光下,還穿著蓑衣就露宿在外頭了。

這首詩還有個神仙故事,據《西清詩話》記載,鍾弱翁統帥平涼時,有位道士前來拜訪,這位道士氣度不凡,態度從容,跟牧童牽著小黃牛而來,鍾弱翁感到很奇特,指著牧童說:“道人能以此賦詩嗎?”道士笑說:“不煩我語,是兒能之。”

不勞道士來說,這個小孩就能作詩了。才剛把紙裁好,牧童馬上揮筆大書,寫下這首詩。離去後,人們看見道士挑著兩大瓮,高歌出城。於是評斷說:“瓮乃兩口,豈洞賓耶?”兩瓮有兩口,兩口為呂,難道是呂洞賓嗎?

八仙中的呂洞賓為唐朝人,遇道家仙人鍾離權後得道成仙。《宋朝國史》記載:“關中逸人呂洞賓,年百餘歲,而狀貌如嬰兒,世傳有劍術。”一百多歲的呂洞賓,面貌卻如嬰兒般細嫩,可見已經是神仙了。如何得道成仙,呂洞賓提出修煉應當從消除七情六慾著手,呂洞賓《自傳》:“一斷煩惱,二斷貪嗔,三斷色慾,是吾之劍也。”或許誰能慧劍斬情慾,使自己不起妄想慾念,成仙之路就不遠了吧!

呂洞賓登仙后屢次出現在民間,點化警醒世人,相傳這首詩就是為點化迷失在名利中的鐘弱翁。鍾弱翁虛報邊功而被貶謫,於是呂洞賓令牧童寫下此詩,希望詩中淡泊名利、心無牽掛的牧童心境,能讓鍾弱翁醒悟,捨棄名利的束縛,獲得心靈的自由。元代道士苗善時對這首仙詩也寫了一首詩相唱和:“師父牧童已顯名,長歌兩口振希聲。弱翁追索空惆悵,只為緣輕性不明。”鍾弱翁執著世間名利,本性無法清醒,也只能空嘆仙緣太薄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