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58):車侯宓蓬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7月15日】

車(ㄔㄜ)。(chē)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媯姓。根據《元和姓纂》、《漢書》資料所載,舜後田氏之裔,漢丞相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後來人稱之為車丞相,之後子孫便以車為姓。

2、出自於嬴姓。根據《路史》記載,春秋時秦國子車氏之後有車姓。

3、根據《世本》所載,相傳黃帝之臣車區占星氣,據傳是車姓之始。

4、賜姓而來。根據《聖君初政紀》記載,明時邳州指揮使車言,本姓信,洪武中有軍功,賜姓車。

5、出自於他族。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河南車姓,源自於鮮卑人,北魏時改車氏、車非氏為車姓;另外根據《魏書》記載,西域車氏,本車師國胡人,以國為姓;鄂倫春族特禾格氏漢姓為車;清時高麗人姓,世居平陽(今山西臨汾);今朝鮮、滿、蒙古、回、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郡望】

1、魯國:西漢改薛郡置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

2、南平郡:晉改南郡治,治所在作唐(故城在今湖南安鄉北)。

3、河南郡:漢改三川置郡,治所在雒陽(故城在今河南洛陽東北)。

4、京兆郡:漢代設置,治所在長安(故城在今陝西西安西北)。

5、淮南郡:漢代設置,治所在壽春(今安徽壽縣)。
  
【堂號】

「螢照」、「玉峰」、「淮南」、「還讀」、「高露」等。

【歷史人物】

車胤

車胤(約西元333-約401年),字武子,晉代南平(今安鄉、津市一帶)人。曾祖車浚,為三國吳會稽太守,以郡飢求賑,為孫皓以欲樹私恩罪所殺。父名育,是南平太守王胡之的主簿。

晉代車胤自幼好學不倦,可是由於家境貧困,無錢買燈油在晚上讀書。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誦詩文。

一個夏夜,他在屋外誦書,忽然看到原野裡如星星一樣螢火蟲在空中飛舞。他突發奇想,螢火蟲的光亮在黑夜裡不正如燈一樣嗎?這樣我就能夠徹夜苦讀了!想到這,興奮的他立即找來了白絹紮成一個小口袋,並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果然,如此還真的管用。

正是借著這微弱的光芒和堅持不懈的苦讀,車胤學識日漸長進,並最終入朝為官。

同是晉朝的孫康也是由於貧困而無法點燈夜讀,所以只能早早睡覺。這令他覺得光陰虛擲。一個冬夜,雪下得特別大,白茫茫一片。半夜時分,寒冷令孫康從睡夢中驚醒,但他卻發現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原來那是雪映射出微光。於是他倦意頓消,這不正可以借著這難得微光看書嗎?於是翻身起來,取出書卷,來到院子裡借著那白雪映出的微光,如飢似渴的讀書。正是憑著這樣學習的精神,使得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後他也入朝為官,成為學富五車的一代名士。

成語「囊螢映雪」就來自於從這兩個典故。


侯(ㄏㄡ?)。(hóu)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以爵位為姓。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資料所載,春秋時期,晉國哀侯及其弟侯皆被晉武公所殺,子孫便逃奔他國,以原封爵位侯字為姓。魏國侯嬴即為其後裔,之後便分為二支:

(1)根據《史記・晉世家》記載,晉國是西曆前11世紀西周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建都於唐(今山西翼城西)。直到春秋初期,晉昭侯分封叔父成師於曲沃,造成分裂局面,歷孝侯、鄂侯、哀侯、小子侯,至晉侯緡,於西曆前678年被曲沃武公(即晉武公)殺死,其子孫逃難到其它諸侯國,以祖上原來的爵號侯字為姓氏,形成一支侯氏。

(2)也出自於姬姓。根據《金鄉長侯成碑》記載,春秋初期,鄭莊公的弟弟叔段因為謀反,被鄭莊公所伐,原本先逃到鄢,後來又逃到共(今河南輝縣),所以稱共叔段。共叔段死後,鄭莊公賜他的兒子共仲姓侯,因此形成另外一支侯氏。

2、出自於姒姓。根據《姓氏考略》記載,夏後氏之裔,受封於侯國,子孫便以國名為姓。

3、出自於鮮卑族複姓所改。根據《魏書・官氏志》資料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侯奴氏、侯伏氏,進入中原後皆改為漢字單姓侯。

4、出自於史皇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時期倉頡的後代,根據《漢上谷長史侯相碑》所記載:「侯氏,出自倉頡之後。」倉頡,即蒼頡,史書中說他是黃帝的史官,是漢字的創始者。相傳他是今河南南樂縣人。《周地記》說:「倉頡姓侯岡氏,名頡」。他的後代有一支住在馮翊衙縣(今陝西白水縣),簡稱為侯氏。

5、出自於少數民族姓氏所改。根據《通志・氏族略》記載,鮮卑族中有個部落,原為複姓侯莫陳氏。直到北魏孝文帝於494年遷都洛陽後,由於其後裔漸漸被漢族同化,因此將姓氏省略為單姓,而改為侯氏。

【郡望】

上谷郡:戰國時,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駐軍上谷。西曆前222年,秦滅趙後置上谷郡,相當於今河北省西北部,治所在沮陽(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

【歷史人物】

侯霸──三代名吏

侯霸出生於西漢末年的河南郡密縣(今新密市)。 成年後,曾從師於九江太守房元,認真研讀《穀梁春秋》。在恩師房元的輔導下,侯霸成為一個很有才學的人,為後來建功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漢成帝劉驁(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時期,侯霸因德才兼備,被召入朝廷,任命為太子舍人,從而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後來,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招致多方不滿,後又引發農民起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王莽曾廣招賢才。五威司命(官職,負責糾察彈劾太師、太傅、國師、國將以下的官吏)陳崇,久聞侯霸才高德賢,即向王莽舉薦。王莽便任命侯霸為南陽郡隨縣(今湖北隨州市一帶)縣宰(王莽曾改「縣令」為「縣宰」)。

隨縣遠離京城,因而常有一些亡命之徒流竄到此落草為寇,並與當地的一些豪強勾結。當官兵前去圍剿時,草寇們憑藉當地複雜的地形與官軍周旋,剿匪效果不佳。侯霸上任後,見百姓因匪患苦不堪言,便制訂了周密的計劃將一些豪強抓獲。接著,又採用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辦法將賊寇逐一殲滅。於是,危害當地多年的匪患被徹底清除,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侯霸因剿匪有功被提升為「執法刺奸」(負責監察官員貪腐的官職),後又升任淮平郡(郡治在今江蘇盱眙)大尹 ( 太守 ) 。

新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在各地起義軍的沉重打擊下,王莽敗亡,劉玄稱帝。得知侯霸有賢德,劉玄使費遂(荊州刺史)攜聖旨到淮平郡召侯霸入京任職。淮平郡的百姓聞訊後,紛紛扶老攜幼到街上痛哭,肯求欽差讓侯霸留下。費遂見民意難違,不便強求,只得無功而返。

建武元年(公元 25 年),在起義軍內部的相互攻伐中,劉玄兵敗,劉秀取勝後稱帝,建立東漢政權。建武四年,光武帝劉秀召侯霸入京城,任命為尚書令。因天下初定,政事多無章可循。侯霸因熟悉舊制,在收錄舊制善政的基礎上很快制定了新制,使都城和各郡方有法可依。第二年,因功高侯霸被任命為大司徒(相當於丞相),封關內侯。在任職期間,侯霸克己奉公,勤於政務,深得劉秀的信賴和器重。

建武十三年,侯霸因病去世。劉秀聞訊後悲傷不已,便親自到靈堂哀悼。接著,劉秀下詔追封侯霸為「則鄉哀侯」,食邑二千六百戶, 封其子侯昱為於陵侯。

宓(ㄇ一?)。(mì)

【歷史來源】

出自於上古的伏(宓)羲氏,與伏姓的源流是一樣的,是伏(宓)羲氏的後裔。宓姓始源於遠古始祖伏羲氏,在古代,因宓( 古音伏,今多讀 Mi 音蜜)字和伏字通用,伏姓也稱宓姓。所以後代子孫統稱為宓姓。

註:伏羲,古代的時候也稱作宓羲,又作庖羲。他的後代有宓(伏)和包兩個姓。所以說伏姓和宓姓實際上是一個姓。如漢代人伏生,也叫做宓生。

【郡望】

1、太原郡:秦朝的時候置郡。在今天的山西太原市一帶。

2、平昌郡:南朝的宋將頓邱郡改成徐州平昌郡。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治所在頓邱。

註:宓姓望族居住在太原(今天的山西太原)、平昌(今天的山西安丘縣西南)。

【堂號】

鳴琴堂:春秋的時候,孔子的弟子宓不齊為單父宰。不齊是一個很仁愛的人,而且很有才智,他每天只彈琴作樂,看來不象他的同學巫子期治單父表現的勤勞。但是單父仍然被他治理得很好。人們誇獎他是「鳴琴而治」,所以叫做「鳴琴堂」。孔子誇獎他有「王佐之才」。

【歷史人物】

宓不齊

宓不齊(西元前521→?年),字子賤,春秋時代魯國人。他是孔子的學生,小孔子三十歲。《史記》上有這麼一段記載,說明孔子對這個門生的評語。

孔子讚美說:「子賤真是個君子呵!魯國要是沒君子的話,那他又從哪兒學得這樣好的品德呢?」

子賤做魯國單父地方的邑宰,叫人回來報告孔子,說:「這裡有比我不齊賢能的五個人,他們教導我施政治民的方法。」孔子聽了說:「可惜呀!不齊所治理的地方太小了,要是治理的地方能大一些就好了。」

宓不齊治理單父(《呂氏春秋》記為「?父」),擔心魯國國君聽信讒言而干涉自己,試圖間接勸諫魯君:

在要辭行前往單父的時候,宓不齊讓兩個魯君身邊的官吏跟著他到單父去。到達後,他讓兩個官吏寫文書。官吏寫文書時,宓不齊在旁邊搖動他們的手肘(掣搖其肘)。官吏文書寫不好,宓不齊佯裝生氣。官吏因而請辭回去。宓不齊說:「兩位寫文書寫得不好,回去之後要努力。」

那兩個官兒回到魯君身邊時,他們告訴魯君:「不可以幫宓子寫字。」魯君問:「為什麼這樣說?」官吏回答:「宓子讓我們寫文書,在旁邊搖動我們的手肘,寫不好還生氣。」魯君說:「這是他要勸諫我啊。」於是派人告訴宓不齊說:「單父不是寡人所有的了,是你的了。單父的事情由你決定吧!五年之後再來簡要報告。」

孔子很喜歡聽音樂,覺得音樂能調和人心,使國君和百姓和睦共處。而宓不齊正是個彈琴的好手,據說當時他鳴琴而不下堂治,但是一樣把單父治理得很好。他以彈琴來感化人們,使天下太平。所以孔子非常喜歡這個學生,稱他為君子,說:「宓不齊雄才大略,能夠輔佐霸主。」

蓬(ㄆㄥ?)。(péng)

【歷史來源】

1、出自於姬姓,以地名為氏。根據《萬姓統譜》記載,西周時期,周天子封支子於蓬州(今四川省蓬安縣一帶),建立蓬國。後來蓬國的王族便以國名為姓。

2、以植物草名為姓。根據《姓氏考略》資料上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蓬球,是北海人(今山東省北邊,煙臺市蓬萊一帶),生活在長滿蓬草的叢林地帶,所以以居住的特徵蓬草為姓,簡稱蓬姓,世代相傳。
註:是少見的以草為姓,也是當今蓬姓的主要源流。

【郡望】

1、長樂郡 長樂郡有二處,一是後魏及隋代所置,治所在今河北省冀縣一帶。一是唐代所置長樂郡,治今福建省閩侯縣。蓬姓望族所居,是為前者。

2、北海郡 漢景帝置。相當於今山東省濰坊地區。
註:蓬氏的望族居住在北海(今天的山東省境內)和長樂(今天的河北省境內)。

【歷史人物】

蓬球

貝丘的西邊有個玉女山。據傳說,晉朝泰始年間,北海的蓬球,字伯堅,進山去伐木,忽然聞到一股異香,他就迎著風尋到了北山。

到了北山一看,那裡遼闊無比,宮殿曲折幽深,樓台寬敞明亮。蓬球就進門去偷看,映入眼帘的是五株玉樹;再往前稍走幾步,見有四個女子,這四個女子端妙絕世,正在堂上玩彈棋。看到蓬球,她們都驚訝的站起來,問蓬球說:「你為何能來到這裡?」蓬球回答說:「我是循著香氣找到這裡來的。」四位女子就又回去繼續玩彈棋。

一會兒,年齡小一點的女子就上樓去彈琴,留下繼續玩的女子就叫她說:「元暉,你為什麼獨自上樓?」這時,蓬球在樹下站著,覺得有點餓了,就用舌頭舐樹葉上的露珠。忽然有一個女子乘鶴到了,不滿的說:「玉華!怎麼會有這個俗人在這裡?王母娘娘命令王方平到各仙室巡行了。」

蓬球害怕了,就溜出大門。回頭一看,宮殿、仙女全都不見了。他回到家裡時,竟然已是幾十年後的後趙建平年間,他過去居住的房屋和鄰裡房舍,都變成廢墟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