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窮節乃見:真豪傑不寂寞 遇引薦共輔佐

幸紫 整理


【正見網2010年07月22日】

寧戚生卒年不可考,春秋萊棠邑(今青島平度)人,一說是衛國(今河南境內)人,早年懷經世濟民之才而不得志。齊桓公二十八年(西元前685年)拜為大夫。後長期任齊國大司田,為齊桓公主要輔佐者之一。

據《東周列國志》載,周厘王二年春,齊國攻打宋國,齊桓公先派管仲率一部份軍隊出發。一天,軍隊到?山(山東臨淄附近),管仲見一放牛青年沖他疾擊牛角高歌,氣質非凡,即派侍從把他召來,管仲問其姓名,答曰:“衛國百姓,姓寧名戚”。管仲叩其所學,寧戚對答如流。管仲嘆道:“豪傑辱於民途,不遇薦引,何以自顯?(名士豪傑埋沒於民間,如果沒遇到知音推薦,又如何出人頭地呢?)我國國君大部隊在後,不過幾日到此,我寫封信你去拜見國君,必當重用。”

數日後,齊桓公大軍到此,寧戚又唱起《寧戚歌》。齊桓公聽聞此歌甚感驚奇,派人將寧戚叫至跟前,問其姓名後,桓公說:“寡人率領諸侯征戰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草木沾春,舜日堯天不過如此,你說不逢堯舜,又說‘長夜不旦’,你是放牛的為何要諷刺朝政?”

寧戚據理爭辯,有些言辭冒犯齊桓公。桓公大怒,命令斬首。寧戚面不改色,仰天嘆道:“桀殺龍逢,紂殺比干,今寧戚為第三個!”這時身邊大臣隰朋上奏 說:“此人見勢不屈,見威不惕,非尋常放牛的。”

桓公轉念一想,怒氣頓消,對寧戚說:“寡人聊以試子,子誠佳士”(我只試試你而已,沒別的用意,你是個人才佳士)。這時,寧戚從懷裡拿出管仲的親筆信,桓公閱後說 :“既有管仲的書信,為何不早呈上?”寧戚說:“賢君擇人為佐,賢臣亦擇主而輔,君如惡直好諛,以怒氣加臣,臣寧死也不自薦。”(賢君選擇佳士來輔佐國政,而賢臣也挑選心目中的明君來匡助。如果大王您厭惡直言,喜好奉承阿諛,把怒氣出在我身上,那麼我寧死也不自我推薦。) 桓公聽後非常高興,即拜寧戚為大夫,與管仲同參國政。

寧戚不負厚望,屢建戰功。後又長期任大司田(農官)。他管理農事,獎勵墾種,薄取租賦,使齊國很快富強起來。並著有《相牛經》一卷。他仕途四十餘年,對齊桓公完成“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起了輔助作用。

據《東周列國志》所載,寧戚放牛時自作的《寧戚歌》唱詞是這樣的:

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才至干。

從昏飲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這歌兒真實地表達了他懷才不遇但想一展長才的經世濟國心態。更難能可貴的是,寧戚雖握有管仲的推薦信,但“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他也對傳言中齊桓公的求才若渴、治國胸襟進行相應的考驗!並不因有管仲的賞識與青睞就降低自己“擇明主而仕”的標準,並不因有到手即來的榮華富貴而放棄自己以往所堅持的理念!這是“時窮節乃見”的放牛郎風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