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翹楚:秦代勤勞致富的兩位普通勞作者

大法徒


【正見網2010年03月21日】

司馬遷用他的如椽巨筆,記述了兩位出身卑賤的勞動者,用他們的勞動致富,對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因而流芳百世。一位是稞,另一位是巴寡婦清。

先講稞的經歷。

戰國末年的時候,烏氏縣有個名叫稞的人。他經營畜牧業,等到手裡的牲畜眾多的時候,他就把它們賣掉,用賺來的錢,去求購珍奇之物和絲織品。然後,他再把這些物品,進獻給戎王(少數民族政權的首領)。戎王十分高興,由於這些部族以遊牧生活為主,養有數量眾多的牲畜,戎王便以十倍於禮品價值的財物,對稞進行還贈,其中大多數是牲畜。所以,稞的牧場裡的牲畜,多得要用山谷為單位來計算。

後來,等到秦國將其周邊的戎翟部落政權兼併之後,稞就開始為秦朝服務。稞將自己的大部分牲畜,尤其是馬匹,以極低的價錢,甚至是無償地賣給或是進獻給秦國,為秦國人的經濟建設、農業發展,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因此,贏政在一統天下後,特別詔令稞的地位,與封君並列,並且按照規定的時間,讓稞和大臣,一同入宮朝見。

再講另一位巴寡婦清。

巴郡有一個名叫清的寡婦,她的祖先經營丹砂(水銀)礦,獨攬其利益,已經有好幾代了,而且生意越做越大,到了巴寡婦清當家的時候,家產已經多得不可計量。清雖然是一個寡婦,但是聰明機智,又富有商業頭腦,能夠守住先人的家業,巧妙地運用錢財保護自己,不被他人侵犯。與稞一樣,清也是治家有方的聰明人。她也採取了與朝廷合作的策略,將大批的丹砂,無償地捐獻給秦國,到後來,她甚至允許以合作的方式,與朝廷共同開採丹砂礦。秦始皇聽說了巴寡婦清的事跡後,非常敬重她,尊稱她為貞婦;在召見她的時候,用對待賓客的隆重禮節,來接待她,並且在日後,專門為她修築了一座「女懷清台」,以此來紀念她。

稞是個邊境的鄉野之人,只是個養牲畜的頭目罷了,他沒有社會地位,也沒有什麼文化知識;清只是一個生活在窮鄉僻壤的寡婦,也沒什麼地位。但是,他們居然能夠和一國之君??秦國的皇帝,分庭抗禮,受到天子的禮遇,使自己的名聲,揚顯天下;並對社會經濟、對百姓生活,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這難道不是依靠他們自強不息為努力所得來的嗎?

正是:
卑賤者 多很聰明,
能吃苦 自強勇進;
為社會 作出巨獻,
留播下 千載美名!

(事據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