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6月13日】
【原文】
有祥桑與谷合生於朝,一暮大拱。太戊懼。伊陟曰:“妖不勝德。君之政,其有闕歟?”太戊於是修先王之政,明養老之禮,早朝晏退,問疾弔喪。三日而祥桑枯死。三年遠方重譯,而至者七十六國。商道復興。
??出自《史記•殷本紀》
【譯述】
在殷商時代,太戊當政時,宮中忽然出現合生的有兇相的桑、谷,並且在一夜之間,就長到了兩手合抱那麼粗。太戊見到後,感覺很驚異,心中十分恐慌,便請來伊陟,詢問這件事情。伊陟是一位博學多識的賢臣,他向太戊勸諫說:“桑、谷本來都是生長在野外的,但是現在卻如此反常,竟然生長到朝廷之中,而且一夜之間,長到大樹一般粗,實在是一種妖異的現象。但妖不勝德,邪不壓正。朝中生了這種妖物,也許是君王在朝政上,有什麼過失了吧?您就用修德的方式,來把這樣的妖邪消滅吧。”
太戊聽了伊陟的話後,就謙遜的檢討自己的過失,發揚商湯的傳統,勤修先王的仁政,彰明養老之禮法。他在朝政事物上極其勤勉,清晨上朝,日落才退朝,並且關注百姓的疾苦,弔民喪亡。由於太戊勤政尚德,妖物不能作祟。僅僅三天的時間,那妖邪的合生桑谷便自己枯死了。三年之後,其德政廣播各國,人們都仰慕太戊的德政,於是有七十六個要經過幾重翻譯、才能互相溝通的遠方國家,前來朝見。此前衰落的商王朝,至此又開始復興起來。
商朝的第九代君王太戊,是繼其兄雍己而立位。雍已在位時,商道
漸衰,“諸侯或不至”。太戊即位後,極力扭轉衰落的局面,任用賢人伊陟與巫成,為輔助重臣,使商朝有所復興。死後被追諡為中宗。
據古書上記載: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長久的君王。太戊在位的時候,勤於政事,修養品德,治理國家,安撫百姓,商朝在這個時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他還善於任用賢人,讓伊陟、巫成掌握國政,使得國政大好,當時的各個小國,都紛紛前來歸順。當時遠方的外國人,因為崇羨商中宗的德行,經過很多重的翻譯,專門來朝見他的,達到七十六個國家。商朝出現了中興,所以後代尊稱他為“中宗”。
此篇主要講述了太戊,實行仁政從而讓帶有凶兆的桑谷樹枯死,強調了作為一國之君,要注意自身德行的修養,要關注百姓疾苦,並且施德政於民,這樣才能得到上天的原諒和保佑。太戊曾經不治理國事,而貪圖玩樂,致使各方國家,紛紛脫離了他的控制而自立,這時大臣伊陟,及時進諫,太戊聽了大臣的諫言,於是勵精圖治,糾正以前的錯誤,專心於國家的治理,注意德行的修養,使商朝出現了中興的大好局面。
中國古代,人們都敬信、講究 “天人感應”,所以一旦出現了什麼詭異的現象或天災奇禍,作為君主或大臣,就要思考自己在施政方面是否出現了問題。在這裡,太戊就遭遇到了這樣的困境,所以決心改正自己,以免惹怒上天。總之,德政:是中國歷史上的聖君明主,都非常注重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