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9月16日】
中華傳統節日—中秋佳節又到了。農曆八月十五位居仲秋之中,是為中秋,跨越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中秋節源於古代吉禮,鄭玄﹕“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陽氣方永,秋分陰氣向長,故祭以二分,為得陰陽之義。”;《周禮》:“中秋,夜迎寒”、“圭璧以祀日月星辰”;《國語.周語》:“古者先王即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尊君”。中華文明是半神文化,敬天畏神是為核心,而日月五星附麗於天,這七曜最為顯而易見,是故古代天子要在春分和秋分這兩個陰陽向長的時刻,沐浴齋戒後前往國都南郊舉行“朝日禮”,北郊舉行“夕月禮”,其中體現的是天人合一,敬天禮地,孝悌愛人的深刻內涵。
先秦至漢唐,並無此特定節日。直到唐時關於嫦娥奔月,吳剛伐樹,唐明皇游月宮等豐富的神話傳說廣泛流傳,逐漸的中秋節就從北宋固定下來了。南宋《東京夢華錄》描繪了卞京中秋的盛況:“中秋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絲簧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閭裡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宵。”因為十五這晚月亮又大又圓,明亮美麗,在此良辰美景人們拜月、賞月、詠月,(圖1)向上天祈禱闔家團圓、蟾宮折桂、(圖2)科舉高中、子嗣綿延等美好願望;而豐潤高潔的月輪和銀色月華映照下的清景又造就了中華詩文書畫特有的審美意趣和象徵意味。
圖1《浣月》五代 無款 台北故宮
圖2 陳毓棡 折桂圖
對於月亮稱呼很多,非常富於詩意,如銀鉤、玉鉤、金輪、玉輪、銀盤、玉鏡、玉兔(圖3)、金蟾、桂魄、廣寒宮(圖4)、清虛宮等。自古以來這一輪高掛的圓月就為君子高士們所傾心,並被賦予各種內涵屢屢出現在他們的吟詠篇章裡。(圖5)
圖3 蔣溥 月兔
圖4 廣寒宮
圖5 清 冷枚 文士賞月圖
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意境雄渾開闊,情真意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構思清新奇麗,意味深長。兩篇都以明月寄託對親友的思念,表達渴望團聚之深情,是為千古名篇歷來為人們詠唱不已。
圖6 清袁耀 關山月
圖7 宋 馬遠 舉杯玩月
詩仙李白才華俊逸,性格豪邁,磊落曠達,卓姿孤高的明月常常進入他的詩中,清新小篇如《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純真質樸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有委婉含蓄的《長相思》﹕“孤燈不明思欲絕,捲簾望月空長嘆;美人如畫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有雄渾悲涼的《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圖6)有輕快明朗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又有沉鬱孤寂的《金陵城西樓月歌》﹕“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還有物我相忘的《花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圖7)更有麗誦絕唱之《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圖8 明 仇英 竹裡館
大詩人王維中年隱居輞川別業,和好友鄰僧詩畫唱和,參禪問道,澹然自得,山莊清寂的月夜常常出現在他畫一般的詩裡,如《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圖8)《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圖9)《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圖10)《山茱臾》﹕“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圖11);《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圖12)。
圖9 明 謝時臣
圖10.銀箏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歸
圖11. 清 惲壽平 庭桂圖
圖12 胤禎古裝行樂圖
田園詩人孟浩然一生未能致仕,在他的詩中充滿一種淡泊高潔的情致,《秋宵月下有懷》﹕“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夏日南亭懷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夜歸鹿門歌》﹕“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岩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獨來去”;《歲暮歸南山》﹕“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王昌齡《南齋玩月》﹕“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常建《宿王昌齡隱居》﹕“松際露微月,清光尤為君;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干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杜甫《春宿左省》﹕“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都是描繪素月籠罩下的靜夜美景,清幽而恬然。
圖13 明 唐寅 嫦娥
圖14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裡鬥嬋娟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和晏殊《中秋月》﹕“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則是講述嫦娥偷飲仙漿後不得不獨居月宮的故事;(圖13)李商隱《霜月》﹕“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都不怕冷,在寒月冷霜中比一比冰清玉潔的姿容誰更俏麗。(圖14)
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文徵明《念奴嬌中秋對月》﹕“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鬚眉併骨寒,人在水晶宮裡。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千裡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沉醉”。為中秋節感懷之名篇。
范仲淹《御街行》﹕“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裡”;柳永《戚氏》﹕“長天淨,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晏幾道《臨江仙》﹕“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寫對月遙念,懷人,悲旅。
邵壅《清夜吟》﹕“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寒山《題岩壁》﹕“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皆以月入禪。
圖15 乾隆賞月圖
乾隆常常在中秋節駐蹕避避暑山莊,這位風雅文儒的皇帝特別喜愛賞月,(圖15)也愛做詩。當此佳節良宵,在煙波致爽院內擺上精美的月供,皇親國戚,近臣翰林們依次入座,君臣對月賞花,宴樂唱和,真是一派昇平的融融景象。二十八年皇帝在中秋即景中有﹕“霧收雲尚在,傍晚散魚鱗。恰自錘峰上,常諧勝地因。歌聽廣寒曲,節度塞山頻”;三十六年又有:“勝地雲山真表地,中秋風月正秋分”。山莊中的青楓綠嶼月台、月色江聲、梨花伴月、雲帆月舫景都和月亮有關呢。(圖16,17)
圖16 雲帆月舫
圖17 梨花伴月
習俗
圖18 清 惲壽平 桂花樹
圖19 清 惲壽平 秋海棠
清宮裡的中秋節別有一番風味。八月,宮中的桂花樹,秋海棠,玉簪花正盛。(圖18,19,20)入夜,天清雲淡,皓月升空,沁人的清香襲來,佳節良辰,真是人間一大樂事!在御花園立起屏風,(圖21)兩側擺有雞冠花、毛豆枝和芋頭、花生、蘿蔔,還有剛從西苑裡採摘的鮮藕。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桌中擺一隻大月餅,周圍是糕點,水果和鮮花,作為祭月供品。皇帝闔家舉行祭月儀式後,將大月餅切成若干小塊,每人象徵性地吃上一點,歡樂融融,稱之為“吃團圓餅”。大伙兒此時身上佩帶“玉兔桂樹”的應節荷包,精美巧趣;內室裡還會供奉上“太陰星君”兔兒爺呢。
圖20 余省 玉簪花
圖21 御花園
圖22 月餅
民間自八月初一日起市場上就開始賣月餅了,人們互相贈送月餅、西瓜、藕、石榴。中秋節人們有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華月之糕、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它還象徵團圓美滿平安。(圖22)《帝京景物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清人袁枚《隨園食單》:“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月餅品種有京式、廣式、蘇式和滇式;就其表皮來說,蘇式和滇式為酥皮月餅,廣式和京式則為糖漿麵皮月餅;就其餅餡而言,通常有五仁、百果、豆沙、棗泥、蓮蓉、蛋黃、冰糖、火腿等,五花八門;就形制而言,圖案有嫦娥奔月、月宮蟾免、銀河,夜月、王潭印月、西施醉月等。就字型大小而言有北京致美齋,上海杏花樓等。是晚,家家供上香案,擺放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拜月過後,大家圍在一起切月餅,吃瓜果,飲桂花酒,賞月敘談,團團圓圓。(圖23)
圖23 明 吳彬 歲華紀勝之玩月
畫明月倚天,皎潔瑩燦。曲欄庭院,虬松蒼鬱,梧桐欣茂,蕉葉挺翠。尚有芙蓉、蜀葵、雛菊等競吐芬芳,滿園秋意撩人。奇石上,蟠螭瀉水,激盪池中月影。盛裝婦人手捧明珠,探手撈月,旁有侍女三人,或臨案焚香,或捧物,或荷琴,神情莊嚴靜穆。人物衣紋線條剛健細勁,屬“鐵線描”一類,並有佐以金線者,披帛、裙帶且平行如“琴弦描”。對月祈福,自唐代已蔚為流行。
圖24《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之八月中秋》
清絹本設色縱188.2cm 橫102.2cm 北京故宮
秋季的八月居中,謂之仲秋。天藍月明,氣溫初涼,月色分外清明皎潔,畫中描繪節日夜景,露台上正舉行盛大宴會,閣樓女樂吹奏著琴笙,悠揚的樂曲在夜色中飄蕩;庭院平台上,人們賞月觀花,漫步閒談,一派昇平和樂的融融景象。(圖24-1)
圖24 -1 陳枚
組圖共有十二幅,畫面以圓明園為背景,月令風俗為主題。山水樓閣等建築描繪細膩,其中既有中式園林建築,又有西式亭台樓閣,更有中西合璧者。圓明園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園宅,“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故名之。雍正三年(1725年)圓明園興修一新後,雍正皇帝經常在園中居住並辦公。
圖25《月曼清游圖之八月瓊台玩月》
清 絹本設色 縱37cm橫31.8cm 北京故宮
秋風送爽,金桂飄香,玉露生涼,畫家以工細流暢的線條和亮麗鮮活的色彩將嬪妃們描繪成身材修長、體態輕盈之貌,以界畫表現亭台樓閣內,以細筆勾染皴點的花石。漢白玉欄杆的高台上和精美的長廊裡,仕女們三五成群地結伴賞月遊玩;明月高懸天際,灑下淡淡的清輝,籠罩著矮牆屋脊和清香流溢的桂樹叢,畫面十分靜謐優美。
在技法上,此圖所繪人物造型生動準確,筆致工細嚴謹,源於宋代院體畫風。圖中的樓台房室建築則採用西洋焦點透視法繪成,根據圖中透視線斜度的變化,可以準確地推求出滅點的具體位置,從而加強了平面畫幅的立體、縱深效果,在有限的畫面上擴展出無限的空間。
圖25-1
此冊深得乾隆皇帝的讚賞,帝於六年諭令皇宮“造辦處”的優秀匠人,擅鑲嵌技藝的常存,和擅牙雕工藝的陳祖章、陳觀泉父子及顧彭年、蕭漢振等,以陳枚的這本圖冊為畫稿,用象牙、玉石等進行雕刻。匠人們精雕細琢,密切結合牙雕和鑲嵌的技藝特點,令畫面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圖25-1)
圖26《賞月》清 丁觀鵬 軸 絹本設色 縱63.7公分 橫32.7公分
畫面上人物開臉暈染,用筆精微,衣裳處理,敷色華麗,重質感,同時兼顧傳統線描技法,正符合清朝宮廷品味。宮廷仕女秋天賞月,四周遍植桂樹點出時節。以界畫法繪建築物,圓攢尖頂亭子、卷棚廊子繪有彩畫,人物布置於漢白玉須彌座月台上。畫家在處理人物時,刻意安排出正面、側面、背面的角度,強調仕女彼此之間的對應關係。
丁觀鵬?雍正四年進入內廷,至乾隆三十五年在養心殿造辦處任職畫院御用畫家。擅長道釋人物,師法明末丁雲鵬筆意,摹古繪畫為當朝院畫塑造了新風格。他亦受西法影響,向郎世寧學習透視畫法及油畫明暗設色法。
圖27《漢宮秋月圖》軸 清 袁耀 絹本設色縱129cm橫61.3cm 北京故宮
袁江和袁耀父子的繪畫藝術,從題材到繪畫風格完全一脈相承。“漢宮秋月”是袁氏父子經常畫的一個題材,內容以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為背景。王昭君是漢元帝時的宮女,貌美且有志氣,遠嫁匈奴和親,匈奴與中原之間得以和平相處。此幅中殿宇宮門緊閉,月光似水,將庭院籠罩在一片蒼茫的夜色中,淡淡的淒涼情調正符合王昭君即將遠離故鄉和親人的離愁別緒,這使得原本精工華麗的樓閣也帶上了一絲哀婉的色彩。
圖28《紫檀邊金桂月掛屏》長163cm,寬118.5cm 北京故宮
紫檀框雕夔龍紋,屏面藍絨地,畫面中用黃金製成山石、小草、桂樹以及流雲、明月等飾紋,滿目金秋美景。屏面左上角有嵌金楷書乾隆“御製詠桂”詩一首:
金秋麗日霽光鮮,恰喜天香映壽筵。
應節芳姿標畫格,一時佳興屬唫篇。
賡歌東壁西園合,風物南邦北塞連。
幽賞詎惟增韻事,更因叢桂憶招賢。
金掛屏精美典雅,製作精良,流行於乾隆時期,反映了這一時期錘鏨工藝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