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評議:網上通訊



【正見網2011年10月06日】

*評議者案:我們今天的評議仍然是把近來審稿中發現的、必須及時告訴有關作者的問題告訴大家。

作者雲縹緲在9月29日寄來的、30日未發表的詩: 「和諧」假話騙人經

特權階層保「和諧」,流氓怕被權力奪。2
百年大計幽靈夢,安安穩穩喝民血。

公檢法司護「和諧」,專食人肉喝人血。4
匪幫結成大同盟,吃喝嫖賭真叫闊。

知識份子裝「和諧」,正義骨氣被閹割。6
唯命是從聽黨話,鐵打飯碗良心缺。

最伶學子被「和諧」,強飲毒汁學馬列。10
邪理歪說大洗腦,青春弱冠為誰活?


簡評原詩一共十一個詩節,這裡只把我們要談到的幾個詩節摘列出來,它們分別是原詩的第2、4、6、10個詩節,所以把這些數字標在詩節後面。這首詩沒有登載,是因為這些詩節裡的押韻都屬於我們談到過的第三類混押。(請參看8月8日發表的「詩歌評議」中有關混押的問題)

我們列舉的三類混押問題,這一類列在最後,因為這一類混押原來不是普遍存在的。現在突然變得普遍起來,細究其因,可能還是大陸那個所謂的「X韻」在作祟。我們已經給大家講了,那個東西是錯的。我們也不好老是來給大家這樣講,盡到責任了,覺得於心無愧了就行。

押韻的問題,本質上是一個對音樂的感覺問題。如果從小就接觸,讀一些培養韻感的書,自然就能憑感覺判斷兩個字之間押不押韻。不是按誰的規定就算押韻或不押韻。象上列四個詩節的押韻,各位作者、讀者都不妨出聲的念一下,認真的感覺一下:「奪、血」,它們給你同韻的感覺嗎?「血、闊」?「割、缺」?「列、活」?它們都給你同韻的感覺嗎?如果你真是覺得它們之間是相押的,那我可以說,要麼你的讀音有問題,要麼你的聽覺有問題,要麼讀音和聽覺都有問題。因為無論按南方人還是北方人中大多數人的讀音,它們都是不押韻的。而且我們認為它們之間是非常明顯的不相押。

請所有的作者,特別是還沒有完全解決好押韻問題的作者,都認真的考慮一下這個問題。押韻是學詩的第一死關,繞不過、躲不了,必須得過。這個問題不儘快解決了,你就永遠在詩歌的殿堂門口徘徊,人家就只能把你當門外漢。考慮到大法弟子時間很緊,我們已經儘可能避免作者們自己費時間去讀書和思考,而是採取遇到了就說,說了就運用到實踐中去。這樣真能按步就班的去實踐,解決押韻這個問題是不會費太多的時間的。因為真正容易弄錯的字也就那些,而且因人而異。大不了自己一個一個的記下來,也用不了多少時間的。但自己要有這個願望,得動動手。詩成之後,在寄出之前把韻腳仔細的看一遍,查一查韻書是否沒有押錯。如果是長詩,韻腳太多,至少把自己沒有把握的韻腳查一查。如果自己的詩登載時經過了修改,而且牽涉到韻腳的改動,那就一定要查一查,被改過的韻腳是否失韻了。如果沒有失韻,那就肯定有別的問題。如果自己完全不明白為甚麼修改才登的,可以在投稿附言中提問,我們會抽時間給你解釋。有時我們認為是明顯的問題,我們一改作者肯定就會發現的問題,我們就不一定會在評議中給你解釋,你若不知道、又想知道,就得自己問一問。

有的作者過去寫過「自由詩」或類似的東西,在遣詞構句和表達能力上還是會比初學寫詩的作者要好一些,可以明顯的看出來。但在押韻這個問題上,由於一直是不規範的,所以對正規的押韻的感覺還是不夠敏銳,也沒有怎樣改變、調節平仄韻腳來增加表現力和可讀性的概念。所以還是得下點功夫,把押韻這個問題解決了。能夠不費太多力氣就往上猛進一步而不做,多可惜。

作者鐘鼓在9月29日寄來的、30日未發表的詩: 學思錄

混沌初開沐神風,主佛創世一念中。
五千文明重鋪墊,法正人間享太平。

岳母刺字千秋訓,精忠報國萬古銘。
奇智大勇三國志,義薄雲天好弟兄。
明鏡高懸君臣禮,太宗慧眼識魏徵。
康熙戎馬掃眾弊,天下一統盛而清。

今逢末劫危於旦,師尊親臨度眾生。
大法弟子真善忍,掃盡陰霾正大穹。

簡評這首詩沒有登載,也是因為混押,而且也是那個第一類混押。在全詩的八個主韻腳中,「中、兄、穹」屬第一部「東冬」韻;「平、銘、征、清、生」屬第十一部「庚青」韻部。根據我們反覆演示過的分析方法,容易看出,韻腳「中、兄、生」是失韻的。此詩內涵安排得沒有甚麼規律,一般讀者不會明白為甚麼專挑這幾個歷史人物來講,而且也不按時間順序。如果說給弟子看吧,似乎也看不出作者要給同修傳遞甚麼信息。全詩有點象作者自己想起甚麼就寫下甚麼,並沒有考慮要給誰看、向誰說甚麼。作者為此詩擬的標題「學思錄 」倒也符合詩的內容。但我們希望作者們寫詩時,都能考慮到自己的讀者。我們是為讀者們寫詩,不是為自己寫詩。自己「學」甚麼、「思」甚麼,如果都能圍繞著救度眾生來做,那就真是了不起。

下面一首詩雖然是作者剛寄來的,但因為和上面一首的問題差不多,就順便提前在這裡告訴作者吧。

作者在10月4日寄來的、5日未發表的詩:弟子修煉歌

吾身雖在人中,吾心不為所動。
天音娓娓入耳,弟子細細聆聽。
實修心性昇華,苦煉本體潔淨。
棄絕執著無漏,留取慈悲神聖。
體察大穹從組,急切救度圓容。
樹立威德彌天,三事件件純正。
永記心在法上,昂首神路暢通。
師尊佛恩浩蕩,法徒展翅雄鷹。

這裡的韻腳也屬第一類通押:八個主韻腳中「動、容、通」屬第一部「東冬」韻,「聽、淨、聖、正、鷹」屬第十一部「庚青」韻。與上例不同的是,這裡有四個韻腳失韻:動、容、通、鷹。按這首詩的內容,作者也不必修改了。但這個第一類混押的問題,作者是該注意並努力避免了。

作者曉程在9月30日寄來的、10月1日未發表的兩首詩:「天音洗塵法中藝」和「天音聲聲救人急」

少年科班苦學藝 中共誤導樣板戲
導板京戲打龍袍 回首故國文明史
喚醒公檢包青天 昭雪大法師弟子
傳統文化是真諦 參賽聲樂上國際

為你而來踏萬裡 為救親人到故地
水沒金山良玉逝 埋沒佛性本性迷
神仙面目不相識 大法真相不搭理
國殤日近聽悲哀 在劫難逃非本意

簡評作者來稿是一組詩共六首,登了四首,這兩首沒有登載。第一首四個主韻腳中「戲、際」和「史、子」不同部。按「詞林正韻」,這四個字是同韻部的,但我們在8月21日登載的評議中(對第二首詞「菩薩蠻・除危難 」的分析中),就聲明了「詞林正韻」第三部的韻字將要分為三個不同的韻部。在9月6日的評議中又特別通過對甘霖的兩首詩的分析,給了大家這個分部的具體例子。作者可參閱那兩篇評議,把這個問題弄清楚,避免以後再產生這個韻部中韻字的誤押問題。另外,這首詩中說的「喚醒公檢包青天 昭雪大法師弟子」不太恰當。這樣大的事怎麼能寄希望於共黨「公檢」系統中的「包青天」來做呢?第二首裡面的「水沒金山良玉逝」一句,不知作者所指何事。而且這首詩主要是怨常人自己不接受救度,所以最終「在劫難逃」。雖然有時我們講的是實際的情況,但要考慮到那樣說常人接不接受,他不接受,你就救不了他,所以就不能那樣去對他說。

作者萬古緣在9月30日寄來的、10月1日未發表的詩:詩鳥

美在眼裡博翱,詩在心上做巢。天天飛出小鳥,啾啾婉囀聲高。
唱罷神仙不老,又歌風雨虹橋。展翅蓮花曼妙,聞香金果良宵。
嬉戲山南海北,追逐險浪驚濤。吟詠春寒料峭,感嘆秋色妖嬈。
燕剪雲裳霞衣,鴻遞古月今朝。感恩師傳法度,吟詠神韻笙簫。
撥開雲遮霧繞,除盡黑惡紅妖。穿梭佛緣仙絛,織繡錦帳裟袍。
成就新星果位,歸真自在逍遙。佛在心裡打坐,鳳在笑中歸巢!

簡評按此詩的寫法,作者是把詩比做鳥來運筆,使詩吟誦的對像都與「小鳥」的「啾啾」「展翅」聯繫起來。這樣的作法,確實能使筆調輕鬆、活潑和多變。但作者並沒有把這一步走到底。到「感恩」和「吟詠」時就有些脫鳥形了,到「撥開、除盡」乃至「成就、歸真」時,已經沒有鳥的影子了。比喻有的是暫時的、局部的,寫到某處了,臨時抓一個對像來取喻,使當時要描寫的對像顯得生動、活潑或形像一些。那個描寫一過,仍然回到原先的場景中來;有的比喻則是全局性質的,要在作品中不斷的出現那個取喻對像的形像。此詩一開頭,作者已經在「心上」「做」好了「巢」,安好了家,隱喻自己的詩歌都是從心中生長出來的,是「心」的產物。而且「小鳥」是「天天飛出」那個「巢」(當然就要天天飛回來了)。這些都明白無誤的顯示作者以鳥為詩的設喻是全局性質的,不是臨時性的。那麼後面那些拋開「小鳥」的寫法就會讓讀者不解,因為那些事情不是「小鳥」能幹得了的,而且和「小鳥」拉不上關係。作者一直在寫「小鳥」,怎麼突然「小鳥」就飛迷路了,不知那裡去了。另外,用比喻手法時,無論作者的目的是否專為形像,都必須考慮到取喻對像的形像的合理性和對讀者的心理影響。作者把詩比做鳥,取它「啾啾婉囀」「嬉戲」「追逐」的形像,都沒有甚麼牴觸此詩內涵或正面形像的問題。但說它在「心上做巢」,這個形像就很值得考慮了。「心」的形像因人而異,但一般說來都是純潔的,品格高的人還講「玉壺冰心」嘛,對修煉人來說則是晶瑩透明的,而「巢」的形像大多離不開敗葉殘枝,而且只要有雛鳥就有鳥糞。這個東西放在「心上」,還讓「佛在心裡打坐」,似乎有失敬佛之心。另外,作者把詩比做鳥,顯然是抽象的、作為集合名詞的「詩」,不是具體的某一首詩。而後來那個「巢」中出來的不但有「燕」「鴻」,而且還有「鳳」。雖然這種安排滿足了作者自己設喻的需要,但這個比喻本身的合理性卻產生了問題。

由於上述的問題在任何一種全局性的比喻中都可能碰到,所以人們一般都只是臨時性的、局部性的使用比喻,以免生出這些難以預料的枝節來,無法自圓其說。

在詞彙的運用方面,作者也時有不可解的字詞出現,比如此詩首句的「博翱」一詞,我們不知當作何解。若有可靠的來源,請於投稿附言中相告,以廣見聞。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