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漢成帝「葺檻旌直」

鄭重


【正見網2011年10月09日】

【原文】

成帝時,張禹黨護王氏。故槐裡令朱雲上書求見。公卿在前,雲曰:「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斷僂臣一人頭,以勵其餘。」上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上大怒,曰:「小臣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雲下,雲攀殿檻,檻斷。雲呼曰:「臣得從龍逄、比干,游於地下足矣。未知聖朝何如耳!』』左將軍辛慶忌,免冠叩頭力救。上意解,得已。及後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葺之。以旌直臣!」

「葺檻旌直」意思是:修理欄杆,表彰直言。這個故事,出自《漢書•朱雲傳》。筆者轉引自明代首輔張居正撰著的《帝鑒圖說》。本文記述的是臣子朱雲,因敢於上表直言相諫,最終受到漢成帝表彰的故事。

【注釋】

成帝:也就是漢成帝,名驁。
張禹:字子文,曾任漢代的宰相,被封為安昌侯。
黨護:勾結,袒護。
王氏:漢成帝的母親王皇后。在這裡指的是王氏家族。
槐裡:古代的縣名,在今陝西省境內。
尚方斬馬劍:即尚方寶劍,皇帝用的劍。因其鋒利可斬馬,故名。
龍逄:就是歷史上的關龍逄,他是夏桀時代的一位大夫,因為直言相諫,結果被昏庸的夏桀殺死。
比干:商朝的忠臣,也是商紂王的叔叔。紂王荒淫無度,國家危在旦夕。他冒死相諫,觸怒了紂王,遭受剖心之刑而死。後代以他的名字來作為忠臣的代稱。

【今譯】

漢成帝在位時,張禹庇護外戚王姓家族,鄙吝專權,擾亂政治。那時有一個名叫朱雲的人,他原任槐裡縣令,曾經上書求見天子,要進諫言事。

當時朝廷中的三公九卿等眾大臣,都在跟前,朱雲對漢成帝說:「希望陛下賜給我一把尚方斬馬劍,讓我砍下那擾亂朝政、禍害忠良的人的腦袋,以此警示懲戒那些禍國害民的奸佞之人!」成帝問:「你說的這個佞臣是誰?」朱雲說:「就是安呂侯張禹。」

成帝聽後,勃然大怒說:「你這個官職低微的臣子,竟敢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師,真是罪該萬死,不可寬赦。」於是下令御史等人把朱雲捉拿,並拉到殿外處死。

朱雲被那些人捉住後,仍然死死的抓住殿前的欄杆,不肯放手,以至於欄杆被拉斷。朱雲大聲的呼喊說:「我能在九泉之下,追隨龍逄、比幹這樣的賢良忠臣,即使是死,也沒什麼遺憾!只是不知道朝廷這樣昏庸下去,將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時,左將軍辛慶忌,摘下帽子,在地上叩頭,極力的解救朱雲。漢成帝見到這樣的場面,便緩解了怒氣,並赦免了大膽直言的朱雲。

後來,要修理被拉斷了的欄杆時,漢成帝說:「不要換新的,要保留這段舊欄杆,在這基礎之上,再修一下就可以了。就讓這段欄杆,作為表彰那些直言相諫的忠臣的紀念吧!」

【解析】

西漢的皇權,從建國開始就一直受到功臣和外戚這幾種力量的左右。到漢成帝的時候,外戚王氏已經在漢室占有重要地位。漢代的外戚王氏集團,之所以勢力極大,與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有直接的關係。王政君從漢成帝即位的時候,就開始臨朝聽政,一直把持著西漢後期的朝政。於是王家開始在漢朝的政局中,取得顯要的地位。

當時,正直的官吏對王氏專權十分不滿。一些沒有品行節操的文人,則趨炎附勢,甚至賣身投靠,以維護自己的祿位。安昌侯張禹,曾給漢成帝講過經書,是漢成帝的老師,深得成帝的敬重。但他不敢利用自己的聲望地位與王氏對抗。一次,漢成帝拿著一份百姓的上書,來到張禹府上,並揮退左右,叫張禹看後,發表意見。那上面寫的內容,都是反對王氏集團的話,並說災荒之所以流行,就是因為王氏專權。要消弭災害,必須除掉王氏。張禹看後,嚇得出了一身冷汗,他自思年老,子孫勢弱,不是王氏集團的對手,便對成帝說:「自古聖人罕言命,不說鬼怪神靈。這些攻擊王氏的話,純屬鄙儒淺見,不可輕信。陛下應修政事,以善應之。不要聽信這些初學小生的胡言亂語!」成帝崇信張禹,從此便不再懷疑王氏。

但任何時代,總會有奮不顧身的正義直言之士。原任槐裡縣令的朱雲,就是這樣的人。漢成帝雖然沒有什麼大作為,但這個「葺檻旌直」的歷史事件,卻是一個歷史的亮點,使他灰暗的臉上,閃出了一絲光輝燦爛的神采。他的決定,是令人深思並啟迪後世的,因而被載入了史冊。

國家的君主,如果被小人的花言巧語蒙蔽,就連再聰明的人也會變得愚蠢遲鈍,甚至變成遭人唾棄的昏君,所以,君主的聖明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那些忠誠的大臣的直言相諫,有時候只有忠臣冒死相諫,才會消除奸臣佞人的陰謀,令君王看到事實的真相。如果君主不能夠對這樣的忠良之人的行為給予鼓勵,相反還要打擊的話,那麼他就斷絕了自己通向聖明的道路。在這個故事裡的漢成帝,雖然在歷史上是一個毫無作為的皇帝,但在解悟忠臣直言並加以表彰這件事上,還是值得稱頌的。

另外,古代君王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如果觸怒了皇帝,就會惹來殺身之禍。而作為臣下,像朱雲這樣敢於犯上直諫,甚至用死來揭露朝政的黑暗,不僅僅表明官員對國家社稷的忠心與性格的剛正,更體現了他不畏懼權勢,以國家和百姓為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正是這樣的人,在支撐著中華民族的正義!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朱雲,在後世受到了稱頌,在後世的史書上,就流傳有用「攀檻、」「折檻」、「檻折」等用語,指直言相諫或形容進諫的激烈;用「朱雲節」或者「朱雲折檻」,來稱頌臣子敢於在皇帝面前,不因為自身低微,勇於直言相諫的非凡氣節!

這些忠臣義士、志士仁人,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